蘇州秋日的光影里,第六屆“致敬經(jīng)典?國際修復電影展”為一部77年前的作品點亮了新生。
當《哀樂中年》4K修復版的光束投射在銀幕上,那些曾被時光磨損的幀幀畫面驟然清晰——石揮飾演的陳紹常輕扶眼鏡的微表情,上海里弄的斑駁光影,甚至臺詞里的煙火氣,都在數(shù)字技術的拂塵下重獲生命力。
這場世界首映,既是對?;?/a>影史高峰之作的致敬,更是為誕辰110周年的“話劇皇帝”石揮,獻上了最動人的光影挽歌。
作為1948年文華電影公司的巔峰之作,《哀樂中年》最驚人的特質在于其超越時代的先鋒性。
?;∫院畹谋矂」P觸,講述了小學校長陳紹常中年喪妻后,在子女“孝順”的枷鎖中失去自我,最終沖破倫理桎梏與友人之女敏華相戀的故事。
放在封建思想尚未完全褪去的年代,這樣的忘年戀敘事堪稱石破天驚,而影片對“中年價值”的叩問更顯深刻——“中國人好像只有青年和老年,最寶貴的中年反倒被忽略了”,當這句臺詞在4K修復的清晰聲軌中響起時,依然能戳中當下無數(shù)被年齡焦慮裹挾的觀眾。
?;〉臄⑹履Я?,在于用幽默消解沉重:陳紹常被迫退休后假裝養(yǎng)魚遛鳥的荒誕場景,與他重返課堂時眼里的光形成強烈反差,讓生存困境的探討始終帶著人文溫度。
石揮的表演無疑是影片的靈魂。他在片中僅憑眼神流轉便完成了陳紹常從隱忍到覺醒的十年蛻變——前期面對子女施壓時,他垂下眼瞼的瞬間,眼角的紋路里藏著不甘與無奈;后期在墓園改建的新學校里,他舒展的肩背又透出重生的輕快。
修復后的畫面讓這些細節(jié)纖毫畢現(xiàn):當陳紹常聽到敏華說“你簡直是個孩子”時,嘴角揚起的羞澀笑意,皺紋里都盛滿了松弛感。在修復版中,我們終于能清晰看見石揮如何用生活化的肢體語言,讓陳紹常成為影史上最真實的中年形象之一。
此次修復為經(jīng)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據(jù)了解,《哀樂中年》的影片數(shù)字化與修復工作于2025年完成,中國電影資料館數(shù)字修復實驗室以ARRISCAN XT掃描儀對影片易燃畫原底進行4K掃描,并對影片35毫米混合聲底進行采集,以4K規(guī)格完成修復。
修復后的畫面里,上海老校舍的木窗紋理、敏華旗袍的淡雅花色都清晰可辨,就連原本模糊的群演表情都變得鮮活。
在石揮誕辰110周年的特殊節(jié)點,這場放映更具紀念意義。這位集演員、導演、編劇于一身的藝術通才,用《我這一輩子》《秋海棠》等作品定義了中國影劇的黃金時代,卻在盛年留下遺憾。
《哀樂中年》里陳紹常的重生,恰似對石揮藝術生命的隱喻——修復技術讓他的表演重獲光彩,而影片中“活人總比死人重要”的臺詞,更成為對經(jīng)典傳承的最好注解。
當蘇州影展的觀眾為陳紹常的覺醒掌聲雷動時,這份跨越時空的共鳴,正是對藝術家最好的紀念。
秋雨后的蘇州,《哀樂中年》的片尾字幕在影廳內(nèi)緩緩升起,修復技術拂去了時光的塵埃,讓77年前的影像重獲新生,也讓我們得以重新審視:所謂中年,從來不是衰退的開始,而是堅守初心、擁抱新生的黃金時代。
當石揮的笑容定格在銀幕上,這場跨越世紀的光影重逢,已然成為經(jīng)典傳承最動人的注腳。
參與互動
就有機會拿精美禮品
①點擊關注光影江蘇微信公眾號,閱讀光影江蘇微信公眾號推送的每篇文章,并在下方“點贊”(給文章“點贊”)。
②截至10月27日,累計“點贊”量最高的網(wǎng)友可獲得精美電影文創(chuàng)一套,包含票夾、徽章、杯子。(排名系統(tǒng)會自動統(tǒng)計)
③屆時將隨開獎后的最新一期推文公布獲獎名單。
現(xiàn)代快報/現(xiàn)代+記者 李藝蘅 丁夢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