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對于中年媽媽來說,什么事最扎心?
其中一個回答,讓人有些心酸:
“中年媽媽最扎心的,是費心費力幾十年,照顧好了家庭,養(yǎng)育好了孩子,唯獨把自己活得無比廉價感,最后惹來了所有人的嫌棄。
以前看到“廉價感”這個詞,還嗤之以鼻,覺得對媽媽過于苛責。
可現(xiàn)在仔細想想:
“廉價感”背后的本質是,媽媽自我價值感的喪失。
媽媽為了家庭、孩子付出許多,卻很少關注自己,忽視了自己。
原來這就是“廉價感”媽媽
原來這就是“廉價感”媽媽,希望你1條都不占。
1.愛孩子勝過愛自己:啃著孩子剩下的芒果核,一個人吃剩飯。
現(xiàn)在的物質條件沒有那么艱苦,不必從自己嘴里省下來給孩子吃,孩子少吃一塊掉不了肉,但可以讓孩子學會愛與分享。
2.自我感動式犧牲:凌晨4、5點起床做早飯,結果老公、孩子嫌不好吃。
這屬于沒苦硬吃,愛家人的同時,別忘了愛自己。
3.對孩子慷慨,對自己摳門:舍得給孩子買2000多的樂高,卻舍不得給自己買新衣服、口紅。
我見過太多的媽媽,自己摳摳搜搜,對孩子和老公很大方,有什么都先緊著他們,可是換不來尊重。
4.不愛打扮:接送孩子,經(jīng)常穿著起球的衣服,不修邊幅。
先敬羅衣后敬人,我們不去刻意打扮得花枝招展,但是我們可以穿得干凈利索。
稍微收拾一下自己,不去取決別人,自己心情也是好的。
5、過度節(jié)?。菏o?、剩菜專業(yè)戶,新衣收藏穿舊衣。
久而久之,你自己也會忘記自己內心到底喜歡的是什么?
有一天你也會懷疑,自己真的是喜歡吃剩菜、剩飯?真的喜歡穿舊衣服嗎?
這份愛其實并不廉價,相反很沉甸甸。只是時間久了,會被家人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忽視感。
母愛有千萬種,但我覺得,一定先是自己再是媽媽。
不要做一個廉價感的媽媽
當你活成奢侈品,家人自會珍視;若自貶為廉價品,終將淪為抹布。
一定不能做有廉價感的媽媽,因為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
媽媽平時貪小便宜、目光短淺,那么孩子也會受到影響,長大后很難覺得自己配得起這世界。
先愛自己,再愛孩子,這并不代表不愛孩子。
不是說母愛不夠偉大,是因為現(xiàn)實中見過太多付出的媽媽,但是被家人“廉價”對待。
甚至時間久了覺得理所當然,媽媽就應該吃剩下的,用剩的,穿舊的……
如果媽媽的所有付出,都被家人珍視那最好。
如果不是,還是希望媽媽先愛自己,也是給孩子做榜樣,愛陪家人的同時也要愛自己。
這個道理不只是媽媽,對爸爸,對所有的家庭成員都適用。
為人子女,我也希望我的媽媽,能夠愛家人的同時,也愛自己。
不要一直以家人為先,至少大家都在一個同等重要的水平上,每個人都值得被愛。
現(xiàn)在我都這么做:這個媽媽愛吃,你吃另一個吧。
這么做,我閨女反倒好開心,欣然接受。
比起多吃一口少吃一口,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孩子重視的是,心理上的營養(yǎng)。
一個人再愛別人,不是也應該先愛自己嗎?
我覺得,沒人否定媽媽對家人、對孩子的付出。
可是,如果媽媽長久以來,總是把好的、貴的,留給家人,自己用剩下的已經(jīng)成為習慣。
以至于當兒女有能力來回報她的時候,她還是會先用壞的,然后把好的放壞,然后繼續(xù)用壞的。
試問哪個孩子,能心安理得享受母親的好?對母親的吃苦視而不見呢?
父母以為這種“吃苦”是對孩子好,但其實,這種負罪感會一直存在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所以,咱們看到媽媽的付出,心疼她的付出,才會希望她能先是她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圍里,享受她真正喜歡的。
因為如果你的家人,也愛媽媽的話,他們也希望媽媽是陽光明媚的,媽媽是輝煌的。
媽媽能自己活成一束耀眼的光芒,家人和孩子也亦能被這束光芒而籠罩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