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于是,一有機會大家便逃離故土,去親身感受一番。其實,我們身邊的風景也不賴,也許是大家看得久了,便不覺得那是風景。
通江山水秀美,地靈人杰,歷史底蘊深厚,知名景區(qū)的無限風光自不必贅述,即便是隨意去到哪個小山村,都有景觀可供觀賞,都有故事引人入勝。
前些時間,小編“季風”去了四川省通江縣麻石鎮(zhèn)紅梁村,看到了幾處景觀,聽到了幾段傳說故事,特別是無頂碑的故事讓人感動不已。
可能很多人沒聽說過紅梁村,這個村是由以前的三合鄉(xiāng)黑巖坪村和虎臺溪村合并而來。鄉(xiāng)鎮(zhèn)區(qū)劃調整后,三合撤鄉(xiāng)了,這兩個村便并入麻石鎮(zhèn)。如果把合并的村以黑巖坪村命名,虎臺溪村民會有意見,如果以虎臺溪村命名,黑巖坪村民也會不快。于是,經大家同意,這個村被命名為紅梁村。
無頂碑就矗立在紅梁村黑巖坪小學旁邊巨石之上,是為了紀念黑巖坪小學的籌建而立。為什么叫無頂碑呢,那是因為一般的碑都有碑帽,而這座碑卻沒有碑帽。為什么這座碑沒有碑帽呢?
聽村民介紹,以前,黑巖坪村的村民整體文化水平較低,多年來,連一個大學生都沒有,村民們覺得這不利于該村的發(fā)展,必須要想辦法激勵莘莘學子勤奮好學,勵志上進。
于是,在建校立碑之時大家決定,此碑暫時不蓋頂,以后,該村每考上一位大學生就在碑上加一層,此后,該村接連考上了兩位大學生,無頂碑也就加了兩層。
不過大家發(fā)現(xiàn),石碑越來越高,再往上加就非常困難,而且石碑旁邊的學校里,時有學生過來玩耍,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所以大家決定停止加層。然而,該村青少年勤奮好學的風氣已經形成,陸續(xù)考上了很多大學生,其中不乏棟梁之才,為社會做出了卓越貢獻。
回首那個年代,大家物質匱乏,但精神飽滿,每個人都心懷理想信念、敢于拼搏進取,也都深信知識改變命運,勤奮創(chuàng)造奇跡的道理。因此,大家用最樸素的辦法來激勵年輕人讀書上進。
歷史無聲,歲月有痕,石碑無言,但承載著世事滄桑,記錄著村民重視教育,勸學勉志的故事,引導著村民不甘躺平、奮發(fā)圖強。
一代人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代代貧窮,而改變現(xiàn)狀最直接,性價比最高的方式就是文化教育。只要重視教育,就是重視未來,就有可能改變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地域,甚至一個國家民族的命運。
在無頂碑附近,還有一處石碑,高約五米,碑座建有兩臺石圍欄,鏤空雕花,工藝精湛,石碑銘刻“毛澤東主席永垂不朽”九個大字,字體蒼勁有力,讓人肅然起敬。
石碑坐落在公路一側的林子里,林木皆是蒼松翠柏,傲骨崢嶸,林下虞美人叢生疊綠,長青草郁郁蔥蔥。村民介紹,石碑頂上有一個石盒,盒內置有一塊毛主席像章。以村為單位為毛主席立如此規(guī)格的紀念碑,在全國都應該極為少見,也許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村民還告訴小編,原黑巖坪村的得名,是因該村有一處石巖,高50米左右,長1000米左右,絕壁陡峭無法攀爬,巖面本就呈褐色,又屬于陰山,所以陽光越過山頂,而巖體暗黑,頗為奇特。黑石巖之下,大部是一平壩,壩內良田沃土連片,耕種方便,出產豐富,于是得名黑巖坪。
三十多年前,為了拍紀錄片《紅云崖》在黑巖坪村建有影視基地,歌唱家關牧村曾在基地工作了幾個月,與村民們結下了深厚友情。(本文編輯:季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