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己及人”道德觀
“推己及人”是出自《論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高度概括,凸顯了孔子關(guān)于“仁”的道德觀,被后人推崇成為中華民族極為純粹和基本的道德品質(zhì)。在我們這個時代,這一道德觀可以膚淺地理解為,凡事要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換位思考,時時處處想到“我所要的,也是他所要的;我所不要的,也是他所不要的。” 是我們現(xiàn)代人必須遵守的道德底線和行為準(zhǔn)則。
很早以前,我們的先賢就把“推己及人”作為了自己的行仁之道。東晉時期,有位“庾亮”大臣騎的馬很暴躁,有人向他建議把它賣掉,免得傷害到自己。但“庾亮”拒不售馬,他說:“我賣它就會有人買它,那樣也會傷害它的新主人,難道因?yàn)檫@匹馬對自己不安全,就可以嫁禍他人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孟子同樣主張在待人處事上也要推己及人,這種尊老愛幼的優(yōu)良品德一直傳承到如今被奉棒!
但是,如今許多人卻缺失了“推己及人”的基本道德理念,地溝油、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塑化劑等等泛濫于市場。正因?yàn)檫@些制造者沒有反省“己所不欲,為何還要‘施于人’”的損人害己行為,最終因守不住道德底線而“自食苦果”。
然而,我們要真正踐行“推己及人”, 僅僅立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處事態(tài)度還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我們首先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和修養(yǎng),只有當(dāng)自己成為品德高尚的人,才能達(dá)到“推己及人”的最高品德境界,才能不會因自己的不良愛好和欲望而錯釀成 “好心成壞事”的窘澀境地。正如孟子所云:“取人為善,與人為善?!薄爸藙t識大量大,不知此則識小量小?!敝挥挟?dāng)我們站得“正”,做得“正”時,“推己及人”就能成為我們一切社會公德的基礎(chǔ),成為全人類普遍遵行的道德準(zhǔn)則,我們的社會也因此而和諧、美好?。ㄔ_)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