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670和B650,你選哪個?AMD Zen 4配套的平臺X670已經推出一段時間了,Zen 4雖然憑借著媲美12代的性能和比較硬核的價格贏得了一些鐵桿粉絲的支持,不過X670平臺玩家的呼聲并不是特別強烈,其中一個原因X670實在太貴,而且你買了X670還得換內存、散熱器。
但是誰說一定要上X670呢,難道B650就不能用?眾所周知AMD雖然性能比起intel略差,但是有個獨特的優(yōu)勢在于:全平臺均可超頻。這意味著只要是堆料足夠的主板,即便是B板它也能用。
微星B650迫擊炮可能是未來AMD圈里比較主流的選擇,迫擊炮系列大家都知道的,微星的良心代表,具體多良心,今天老黃拆一片給大家看看,這個板子到底有啥優(yōu)缺點。
微星B650迫擊炮開箱&拆解
微星B650迫擊炮這塊主板板型為標準M-ATX,適用于市面上90%的機箱。主板標配4xDIMM DDR5、3xPCIe插槽、2xM.2插槽、6xSATA接口,其中DDR5內存可支持超頻到6400MHz。
隨盒提供的附件一覽,包含了Wifi無線網卡天線x2、說明書、保修卡、微星小紅龍貼紙、備用M.2卡扣x2等。
CPU供電保留了2x8pin旗艦規(guī)格的供電,玩家可能用不上,但是一定要有。所以這也給玩家們從物理上保留了超頻空間。
主板提供了12相核心供電+2相核顯供電,沒錯,這一代AMD Zen4集成了RDNA2核顯,性能媲美2060獨顯,所以2相核顯供電并不多余。
除了傳統CPU風扇接口外,該主板還支持水冷接口(PUMP),以及2個12v的RGB接口和2個5v的ARGB接口。
IO接口也是一如既往的豐富,注意藍色的USB接口為USB3.0 Gen1,建議優(yōu)先插外設,將紅色的USB3.2讓位給U盤等外部存儲。小小的圓形按鍵是一鍵覆寫B(tài)IOS,防止玩家因為錯誤設置導致無法啟動等情況。
拆開裝甲板后,主板真容露了出來,看上去IC元件很工整地鋪滿了PCB表面,散熱裝甲的厚度也是比較厚實的。
B650的PCH芯片承載了8根PCIe 4.0通道的通訊管理。
NUVOTON NCT6687D芯片位于M.2_2通道下,主要用途為主板參數檢測。
主板底部音頻隔離區(qū)域采用了日化的AWF系列中性音頻電容,配合ALC4080音頻芯片將提供給玩家準專業(yè)級的音頻品質。同時底部還有2機箱外部的USB拓展針,最高支持USB3.2 Gen1,速率達到了5Gbps。
板載Wifi網卡支持Wifi 6E協議,有線網絡為瑞麗8125 2.5Gbps,可支持千兆網絡。
供電區(qū)域特寫,銀色的小方塊為第三代鈦金電感,數供電相的方式為數靠近核心的同色電感,VRM處2相深色為對核顯供電,下方一項為對SA供電。
PWM主控芯片為美國MPS芯源公司推出的MP2857電源管理芯片,主要為AMD SVI 2.0平臺服務。
DrMOS同樣也是采購的該公司產品,MPS 2206/MP87670單相提供額定80A電流。
微星M.2卡口經過獨特設計,可以不通過螺絲就能安裝固定固態(tài)硬盤。
金屬加固的PCIe X16插槽上方的串聯電容組合,大小pf和不同電壓的組合防止電壓突變,保護75W顯卡供電。
AMD Zen 4采用了英特爾主板同類的LGA接口,共1718個觸點,Zen 4開始AMD的處理器基本告別了彎針的困擾。
總結:微星B650迫擊炮優(yōu)缺點都有,如何選擇看需求
微星B650迫擊炮毫無疑問在性能方面是足夠帶上7950X一塊兒玩的,前提是盡量不超頻,想超頻還是選7600X這類U吧。散熱配置、擴展性能、IO接口,B650迫擊炮一如既往的良心,不過這一代的迫擊炮入手成本略高,達到了1.7K,怎么選擇,就看自己的預算和用途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