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我開車上班,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當我提前十分鐘出發(fā)時,往往會提前二十分鐘或者更多時間到達公司;可是當我晚十分鐘出發(fā)時,大概率會花費半小時或更多的時間才能到達公司。這實際就是生活中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源于圣經《新約·馬太福音》里有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上帝就是這么殘酷,實際生活的每一次決策和選擇,都會帶來極端的分化效果。在我看來,這是在條件制約下,有限資源競爭所呈現(xiàn)的一般性規(guī)律,最終會導致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效果。
就說我們剛才說的開車上班的例子,條件制約就是上班時間,大部分企業(yè)的上班時間都在上午8:30-9:00之間;有限資源就是交通道路的使用占用權。條件制約造成了開車一族在上班時間的路權競爭,那么就符合馬太效應發(fā)生的條件了。當早十分鐘出發(fā)時,我在路權競爭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于是便占用了更多的通行路權,最終的時間正效益大于十分鐘的變量;可當我晚十分鐘出發(fā)時,我在路權競爭中處于劣勢,于是更多路權被其他車輛占用,最終時間負效益也遠遠被放大到三十分鐘,甚至可能導致遲到而產生經濟損失的疊加!
這么一來,細細想去,人生中的很多場景,都符合馬太效應發(fā)生的條件。在官場上,政績業(yè)績就是制約條件,領導職位就是有限資源,越早干出政績的人,就在競爭中獲得優(yōu)勢,逐漸與落后者拉開差距,更何況有時候制約條件還不止一個,年齡限制、政治面貌、工作崗位、人脈關系等要素都在發(fā)揮作用,競爭趨勢會愈加激烈,不能在任何方面出現(xiàn)紕漏。所以我有幾個官場的同學,只要是還有晉升念想的,做事情都謹小慎微,滴水不漏。
在職場上,職稱評審就符合馬太效應。評審要求就是制約條件,高級職稱名額就是有限資源。同理,在競爭中,越早滿足評審要求,就越有利于取得優(yōu)勢。而在同等條件下,職位越高的領導,獲取資源的能力就遠高于普通員工,比如業(yè)績、能力、機會等,在職稱評審中就更占優(yōu)勢。我朋友中就有在同一個單位工作的兩人,一個是小領導,一個是普通員工。結果在職稱評審上當領導的朋友每一步都卡在點上,早早的評上高級職稱;而當員工的朋友則需要一批一批的等待名額,至今還在為職稱評審而奮斗。
在商場上更不用說了,例子比比皆是。能夠較早識別行業(yè)風口并付諸行動的企業(yè),大體上都能取得豐厚的超額利潤。雷布斯都說了:“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p>
在歷史中,較早開始全面變法的大秦,在戰(zhàn)國七雄中碾壓其他六國,最終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最先開始工業(yè)革命的英國,成就了“日不落帝國”的封號。在國際關系中,最先研制出原子彈和氫彈的國家,成為了擁有一票否決權的五常;最先嘗試社會主義道路的俄羅斯,建立了最強大的蘇維埃聯(lián)盟。
所以,早一步就意味著話語權,意味著更多的資源的占有權。這還可以解釋很多隱性的社會現(xiàn)象。比如,國家在大力倡導給學生減負,但為什么大量的有條件的家庭還是會給學生報各種學習班和興趣班呢?
其實從長線來看,大部分家長和學生的終極目標,至少是考上大學。那么高考成績就是制約條件,大學招生名額就是有限資源,尤其是名牌大學。在競爭中,越早建立競爭優(yōu)勢,就能在后續(xù)的競爭中拉開幾何級數(shù)的優(yōu)勢差距。因此,競爭擴散和延續(xù)到初中、小學乃至學前階段。也許大家會反駁說,學前和小學階段,就算不補習,在成績上也不會有太大差距的。確實如此,但卻忽略了關鍵一點,那就是心理優(yōu)勢。
一個孩子從小就被建立了“我很厲害”和“我做什么都行”的潛意識思維;而另一個孩子則被下意識的灌輸了“我不行”和“我比別人差”的思維,其在成長中會被“馬太效應”無形放大,直到兩級分化!
你在生活中,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符合“馬太效應”的現(xiàn)象,歡迎評論分享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