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上億年前地球上的霸主,而人類是如今地球上的統(tǒng)治者。作為兩個時代的地球統(tǒng)治者,人類就會不由自主地進行對比。
雖然人類和恐龍都是或者說曾經(jīng)是地球上的霸主,但兩者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點:人類進化出了智慧文明,而恐龍沒有。
很多人就很好奇:同是地球上的霸主,為什么恐龍與人類相差這么大?為什么恐龍上億年時間都沒有進化出智慧呢?
簡單來講:人類太自以為是了,總是會下意識地站在“人類道德”的制高點去衡量恐龍等其他物種,顯然這種思想太片面了,地球上每個物種都有自己獨特的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方式,為何一定要按照人類的標(biāo)準去進化呢?
從生物學(xué)進化論思想來看,恐龍沒有進化出智慧文明太正常了,相反,進化出智慧才不正常。而大自然選擇的過程中,淘汰的正是不正常的進化方向。所以,有任何朝著智慧進化的恐龍最終都被大自然淘汰了。
也就是說,在恐龍漫長的統(tǒng)治時期,有那么一小撮恐龍很可能確實更具智慧,但它們的“智慧”不但不被大自然青睞,反而會成為累贅,最終的結(jié)果只有一個:被大自然淘汰。
為什么說“進化出智慧,對于恐龍來講是不正常的呢?”
實際上,不僅僅是對于恐龍,對于人類之外的其他物種,進化出智慧其實都是不正常的,智慧對于絕大多數(shù)物種來講不但沒有任何好處,反而還是累贅。
所以,不要以為智慧就是好事,不要以為人類擁有智慧,很聰明,然后就“看不起”其他物種,認為它們“怎么這么笨”。實際上,智慧才真的是進化道路上的“另類和奇葩”。
看到這里,可能你越來越糊涂了:智慧這么好的東西,怎么能是奇葩呢?
下面具體來分析一下。
首先,智慧的出現(xiàn)是相當(dāng)偶然的,甚至堪稱生命界的奇跡。地球上如今生活著上千萬個物種,而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物種,99%都已經(jīng)滅絕了,這就意味著地球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數(shù)十億個物種,而在所有這些物種當(dāng)中,從來沒有哪個物種把如此多的能量用在進化大腦上。
為什么?
因為如果把更多的能量提供給大腦,將付出慘痛的代價,甚至很可能意味著滅絕,被大自然淘汰。大腦對能量的消耗是非常高的,與大腦的大小嚴重不成比例。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就人類來講,人類大腦僅僅占了人體的2%而已,卻消耗了人體總能量的至少20%!而大自然的能量總是很匱乏的,尤其是在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即便是獅子這樣的頂級掠食者,也不得不為充足的能量而來回奔波,它們根本負擔(dān)不起如此多的能量提供給大腦。
更重要的是,更大的腦容量一開始帶來的優(yōu)勢并不明顯,把更多的能量提供給大腦,遠不如把能量提供給身體其他部位,來提升身體的爆發(fā)力,速度,耐力等來得更實惠。
舉個例子來對比就知道為什么會這樣了。
猴子在人類眼里已經(jīng)很聰明了吧,能達到3到4歲人類孩子的智商,在動物界也幾乎是頂峰了。但如果猴子遇到獅子,你認為它會怎么做呢?用自己的智慧與獅子硬拼?比如說拿著棍棒對付獅子的伶牙俐齒?
猴子才沒有那么傻呢!它們明白自己幾斤幾兩,知道自己的優(yōu)勢到底在哪里。碰到獅子,它們當(dāng)然會選擇盡快爬到樹枝上,在樹枝之間來回跳躍,避免被獅子捕捉。在猴子眼里,靈活性才是它們的“智慧”。
或許,真的有一種可能,在猴子漫長的進化史上,真的有一些猴子種群非常自負,認為憑借自己的智慧就能與獅子周旋,結(jié)果很快就成為獅子的盤中餐,這樣的猴子種群當(dāng)然會被大自然淘汰,如今我們也看不到。
而對于恐龍來講,智慧就顯得更多余了,它們龐大的身軀就是無與倫比的“智慧”,恐龍對于其他物種的碾壓堪稱“降維打擊”,它們的食物充沛,根本不用為充足的能量而擔(dān)憂。
恐龍的生活如此安逸,它們也根本沒有進化出智慧的外在動力。即便腦容量相對較小,但一點也不影響恐龍的生存和統(tǒng)治力。智慧根本不會給恐龍帶來任何生存上的優(yōu)勢,反而只會降低它們的絕對統(tǒng)治力。
再說了,智慧這種東西不是像進化就能進化的,首先需要有外在動力,更重要的是,必須只基因突變的過程中恰好突變出智慧基因,這種智慧基因又必須剛剛好被大自然選中,最終保留下來。在這個過程中,任何意外都會導(dǎo)致智慧基因被大自然淘汰。
而基因突變本來就是隨機的,當(dāng)然也會受到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但內(nèi)在的隨機是根本因素。
說完了恐龍,再來看看人類。
有人可能有疑問:你剛才說智慧是累贅,為什么人類可以進化出智慧呢?
從生物進化論角度來講,智慧確實是累贅,尤其是一開始,完全無用。但如果某個物種能駕馭智慧,并充分發(fā)揮智慧的優(yōu)勢,就有可能被大自然保留下來。而人類就是這樣的物種。
但無論如何,人類進化出智慧,其實是非常偶然的,是各種機緣巧合下的產(chǎn)物。如果讓人類進化史重來一遍,再次進化出智慧的可能性趨于無窮??!
我們都知道,人類是森林古猿進化來的,一開始生活在森林中,四肢行走。后來東非大陸環(huán)境發(fā)生了劇烈變化,森林退化,古猿不得不來到稀疏的草原上,迫于無奈開始在地面上行走。
不要以為來到地面的古猿全部保留了下來,實際上在整個過程中,大部分古猿都被大自然淘汰了,只有一小撮森林古猿最終進化出了直立行走形態(tài)。而直立行走消耗的能量更少,還不到四肢行走的一半。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走出森林的古猿中的一小部分存活了下來,同時學(xué)會了使用火,開始食用熟肉,獲取更多的能量,可以把多余的能量提供給大腦。
也就是說,從森林來到草原的古猿在身體上其實沒有多少優(yōu)勢,他們沒有獅子老虎的速度和爆發(fā)力,也逐漸失去了在森林里生活時的靈活性,沒有辦法,迫于生計,那些古猿不得不把更多的能量用在發(fā)展大腦上。
這里強調(diào)一下,人類祖先之所以能進化出智慧,其實是被動選擇的,并不是說人類祖先發(fā)現(xiàn)進化出智慧更好才選擇朝著智慧的方向進化,他們沒有選擇權(quán),人類進化出智慧的根本在于基因突變,也就是基因突變才是導(dǎo)致人類腦容量增加的根本,只是這種突變基因恰好被大自然保留了下來而已!
如果你對人類進化史非常了解的話,一定知道人類祖先其實有很多“表親”,最近的表親就是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更遠的“表親”還有直立人,能人,匠人,甚至大猩猩等。而直立人,能人和匠人等也都有很多不同的分支,分化出不同的人屬和人種。
很多人類的“表親”的腦容量其實也很大,比如說尼安德特人。但尼安德特人最終也被淘汰了,大自然并沒有選擇他們。這恰恰也說明了一點,智慧的出現(xiàn)是隨機的,而且即便進化出智慧,大概率也會被大自然淘汰,因為剛才說過多次了,在大自然眼里智慧就是累贅。而只有“幸運兒”才能最終保留下來,而智人就是這樣的幸運兒。
智人與眾多“表親”最大的不同在于“語言”。智人擁有語言,而智人的“表親”沒有語言,語言的出現(xiàn)對于人類文明發(fā)展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以為語言是后天通過不斷交流形成的,實際上語言仍舊是通過基因突變獲得的!
更不要以為現(xiàn)代人類的祖先,智人的生活一帆風(fēng)順,實際上智人在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間里,也是數(shù)次走在滅絕的邊緣,尤其是早期智人,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甚至比動物界更殘酷。也就是說,大自然也曾經(jīng)數(shù)次秉承著“智慧是累贅”的法則試圖淘汰智人,但好在智人足夠幸運,成功保留了下來。
總結(jié)
生命在進化的道路上,并沒有固定方向,智慧并不是進化的終極目標(biāo),甚至在大自然眼里,智慧根本談不上目標(biāo)。人類進化出智慧,只能說是建立在無數(shù)個巧合事件下的產(chǎn)物,而在這無數(shù)次巧合事件里,任何一個事件出現(xiàn)意外,人類就不可能誕生。
大自然選擇留下來的物種只有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物種,而不是擁有智慧的物種。說白了,生存就是“智慧”,只要某個物種能憑借某個生存本領(lǐng)更好地存活下來,那么這種本領(lǐng)就是最大的“智慧”。
從這點上來講,病毒和細菌顯然比人類更具“智慧”。如果如今的地球爆發(fā)了核戰(zhàn)爭,人類滅絕幾十次,恐怕病毒和細菌都滅絕不了一次!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