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豐功偉績?yōu)槭廊怂仓瑯铀募彝ド钜差H受世人關注。
毛主席一生曾有過十個孩子,有一個兒子卻比較特殊,就連身份至今都存在爭議,那就是毛岸紅。
一、“小毛毛”的降生——革命歲月里的愛情結(jié)晶
貧苦的革命歲月里,毛岸紅的降生,曾經(jīng)給毛主席帶來無盡的歡樂,哪怕到了晚年,毛主席還常常牽掛著他。
雖然毛岸紅不是毛主席和賀子珍的第一個孩子,但是從小在他們身邊長大,意義十分不同。
1927年10月,是毛主席與賀子珍初遇的時間。
初見賀子珍時,毛主席并沒有想到,這個面容清秀的女子,竟是中共永新縣委委員。
這種強烈的反差,讓毛主席記住了這個充滿革命熱情的女子。
此后毛主席因為腳傷,暫居茅坪村南側(cè)的一處私宅內(nèi)養(yǎng)傷,袁文才同志得知后,認為這樣太不方便了,便將毛主席安排在了茅坪的八角樓居住。
每次毛主席從八角樓去袁文才家時,總能在路上遇到賀子珍,那時候的賀子珍因為瘧疾剛好,需要多曬太陽,因此總是坐在路口。
毛主席也很關心革命同志的身體,二人時常交流談話,一來二去產(chǎn)生了革命友誼和愛情。
在毛岸紅之前,毛主席與賀子珍還曾孕育過一個女兒,取名毛金花。
因為革命的原因,只能將孩子先送養(yǎng)出去,想要等到革命成功再把女兒接回身邊。
誰知道之后再去尋找女兒時,得到的卻是已經(jīng)病逝的消息。
由于曾經(jīng)痛失過一個孩子,毛主席和賀子珍對于毛岸紅的到來,表現(xiàn)得非常期待。
毛岸紅1932年在長汀福音醫(yī)院出生。
由于戰(zhàn)爭年代缺乏營養(yǎng),賀子珍又為了革命奔波,產(chǎn)子后非常虛弱,而且當時的賀子珍還身患瘧疾,因此無法母乳。
毛主席知道后,便專程托人給毛岸紅找了個奶媽。
因為奶媽是江西人,江西人有將孩子喚作“小毛毛”的習俗,毛主席聽到了覺得這個名字十分可愛,便決定用此作為毛岸紅的小名。
毛主席甚至打趣地說:
“我是老毛,他是小毛,比我還多一個‘毛’,將來一定比我有出息!”
毛主席中年得子,非常愛惜這個孩子,也很體諒賀子珍懷孕生子的辛苦。
為了保證母子倆的營養(yǎng),毛主席常常用自己的津貼費買雞買肉買營養(yǎng)品,燉成雞湯給賀子珍補身體。
毛毛也是長得非??蓯?,眉宇間頗有毛主席的風采。
賀子珍出月子后,一家三口常會去汀州東城墻邊的汀江散步,就像普通的一家人一樣,在那里,賀子珍和毛主席度過了難得的平靜時光。
1934年,由于國共兩黨的激烈斗爭,以及國民黨對共產(chǎn)黨的“圍剿”,黨中央做出了戰(zhàn)略轉(zhuǎn)移的決定,也就是萬里長征。
長征的這一路,哪怕是軍人都無法挺過,更何況孩子呢?
為了讓孩子活下去,毛主席建議把毛岸紅留給自己的弟弟毛澤覃和弟媳賀怡照顧。
賀子珍聽后雖然十分不舍,不愿意再次失去自己的孩子,但是為了革命,為了國家,她還是同意了毛主席的建議。
根據(jù)《毛澤東之路》的記述,我們可以知道,賀子珍將小毛毛送人時,毛主席并不在身邊。
此時的毛主席因為身患瘧疾,正在治病。
等到毛主席病愈歸來,發(fā)現(xiàn)賀子珍已經(jīng)將小毛毛送走了,毛主席連毛岸紅的最后一眼都沒有看到。
一個母親,獨自一人做完這一切,該是多么痛心,又有著多么堅強的意志!
臨走前,她特意去鄰居家借來了一些棉花,把自己的舊軍裝拆了,給孩子縫制了一件小棉襖。一針一線都是做母親的牽掛。
隨著戰(zhàn)局的發(fā)展,瑞金和中央蘇區(qū)都落入了敵人之手。
毛澤覃出于對孩子生命安全的考慮,決定把毛岸紅放在當?shù)乩相l(xiāng)那里,一切信息都保密,具體位置,只有他一人知曉。
1935年,被國民黨軍隊包圍時,毛澤覃為了保護其他的游擊隊員英勇犧牲,年僅29歲。
毛岸紅的下落,也從此成為了一個謎。
二、尋子數(shù)年,怎料身份成為爭議
這件事情,成為毛主席和賀子珍的心結(jié)。
賀怡內(nèi)心也覺得十分過意不去,當初毛主席夫婦將孩子托付給自己,自己怎么樣也有一份責任。
盡管毛主席并不支持再去尋找孩子,認為讓孩子留在民間也許更好,可是賀子珍卻思念過度,常常向妹妹念叨。
解放前夕,賀怡多次往返江西老區(qū),輾轉(zhuǎn)多地尋找孩子的下落。
新中國剛成立不久,賀怡就帶回了一個好消息——毛岸紅找到了!
由于小毛毛送養(yǎng)時還很小,毛主席只能憑借自己的記憶,詢問賀怡關于孩子長相、年齡等信息,可是都沒有對上。
毛主席判斷,這個孩子并不是毛岸紅。
賀怡聽言,又立刻動身前往江西吉安,想要繼續(xù)尋找毛岸紅的下落,可惜在路上遭遇車禍離世。
親人的再一次離去,擊垮了賀子珍的精神。
畢竟毛毛被送走后,賀子珍生下的四個孩子,不是夭折就是再次送人,只有一個李敏在她身邊長大。
1953年,賀子珍還是不死心,她堅信毛毛仍然活在這個世界上。
于是賀子珍向當時的江西省長邵世平寫了一封書信,講明了毛岸紅的身世,請求邵世平幫忙尋找小毛毛的下落。
邵世平收到來信后,十分重視,立刻召集了優(yōu)撫處的相關專家,全力尋找毛岸紅的下落。
可是畢竟時間太過久遠,而且當時的國民黨在江西瑞金,殘忍屠殺了多名紅軍戰(zhàn)士,江西的專家王家珍甚至猜測,毛岸紅可能已經(jīng)在革命中不幸遇害了。
就在這時,事情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
有消息傳來,在葉坪鄉(xiāng)朱坊村的朱盛苔家里,曾經(jīng)收養(yǎng)過一個紅軍干部的孩子,樣貌與年齡都與毛岸紅相似。
王家珍聽聞立刻動身前往朱坊村。
朱盛苔回憶,1934年,一個蘇維埃干部抱著孩子來到他們家,聲稱這是紅軍干部的后代,希望他們能夠幫忙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