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現(xiàn)代社會雖然沒有武狀元了,但如果把競技體育比成“武”的話,奧運會也許就是當代的華山論劍武林大會,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呃不是,世界各國奧運健兒圍攻埃菲爾鐵塔。所以說用金牌數(shù)給各國排座次是比較符合一般常識的。但是幾年前奧運會美國的獨家轉(zhuǎn)播商NBC推出了用總獎牌數(shù)給各國排名的獨特思路,引發(fā)了一定的爭議。
剛剛結(jié)束的巴黎奧運會中,中美在金牌榜上以40比40平分秋色,不過美國在銀銅牌數(shù)上遠超過中國35枚,所以今年排行榜第一的位子毫無爭議。不過這也引出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么在金牌持平的兩國,在銀銅上差距如此之大?
這個現(xiàn)象在奧運會賽程進入三分之一的時候最為明顯,當時中國在金牌榜上力壓美國,金牌比例占總獎牌50%, 而美國有大量銀銅牌,金牌比例才15%。這個現(xiàn)象還有地域特點,日韓的金牌比例分別高達54%和45%, 而歐洲幾強如下:
法國: 29%
英國: 35%
意大利:13%
一個例外是澳大利亞,它的金牌比重超過韓國,為47%。
這個現(xiàn)象還引發(fā)了文化和體育制度對金銀銅分布的影響, 我把在網(wǎng)上看到的討論匯總?cè)缦拢ㄓ械恼f法明顯牽強附會,但是還是原樣列出,以博方家一笑)。
東亞儒家文化講究集體榮譽感,運動員為了給國家拿第一而玩命拼搏。而西方注重個人主義,散漫稀松混個二三名感覺也不錯。
舉國體制。中國自不必說,日本也有官方的“奧運戰(zhàn)略”,甚至政府出資大力引進有日血統(tǒng)的混血優(yōu)秀運動員歸化以提高成績。韓國更是如此,比如它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射箭項目,有和中國兵乓球類似的國家選拔和集訓制度。這種方法有利于篩選出特別優(yōu)秀的金牌選手。這個理論的吸引人之處在于它能夠部分解釋澳大利亞和英國的現(xiàn)象,因為這兩個國家的體育體系在西方陣營仿佛有更多的東方“集體”元素。澳大利亞也有國家隊集訓制度。英國這個老牌的體育強國,30年前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悲慘排名36位后,痛定思痛,甚至成立了國家體委來統(tǒng)一抓競技體育。
如今奧運曲終人賽,成績塵埃落地,東亞國家的金牌比重偏高的現(xiàn)象比前半程有所弱化,但依然十分明顯,我以金牌比重給金牌榜前15名的國家重新排了一下隊如下(只納入至少5塊金牌的國家,這樣的比例計算才具有一定的置信度):
國家 金牌比重 UZB 62% NZL 50% JPN 44% NED 44% CHN 43% KOR 41% GER 34% AUS 34% CAN 33% USA 32% HUN 32% ITA 32% ESP 28% FRA 25% GBR 22%
黃色代表了四個亞洲國家
這里面出現(xiàn)了一個神一樣存在的中亞國家烏茲別克斯坦,8金2銀3銅,以金牌比重60%高居榜首。日中韓依然靠前,分別排在3,5,6名,金牌比重都在40%以上。獎牌榜首的美國,金牌比重30%左右,排在第十。澳大利亞排名也跌倒第八。
對這個金牌比重東升西降的現(xiàn)象,有一個貌似相當靠譜的解釋,一度讓我也差點就信了。那就是頂尖選手相對于大眾普及的金字塔結(jié)構(gòu)。
一個國家的競技體育水平,必須有一個厚實的大眾參與的金字塔底座,才能有最后優(yōu)秀運動員登上奧運會賽場的尖頂。那么如果把奧運金牌比成金字塔尖的話,銀銅牌是不是類似于給沖金點提供后備力量的基座呢? 歐美社會的大眾體育普及度高,奧運出成績是水到渠成的事兒。而中日韓等東亞國家有明確的以拿金牌為目的的奧運戰(zhàn)略,他們的金牌是集訓出來的,不代表國家整體的體育水平。
我沒有數(shù)據(jù)雖然無法評論各個國家的群眾體育水平,但是上面的理論有一個明顯硬傷,那就是奧運獎牌衡量的不是每個國家全民拿牌的實力,而是每個國家有資格參加奧運會的那批人中拿牌的實力。以中國的王牌項目兵乓球和跳水為例,分別把該項目所有的5金和8金包攬,但是參賽的卻只有6人和10人,基本上是去了就拿金,沒有絕對拿金的實力也入不了奧運隊。這是因為參賽名額被限制死了,比如兵乓男女單打,每個國家最多允許報名2人,就是專門為限制中國隊的。
再舉韓國的例子,和國兵一模一樣,射箭項目一共就去了6個人席卷了所有5塊金牌,當然銀銅就少了。日本沒有和中韓比肩的統(tǒng)治性項目,不過在參加摔跤的13人中也拿了8塊金牌,一下就大大提高了他們的金牌比重。
為了驗證這個假說,我給各國生成了一個新的變量,命名為“統(tǒng)治力系數(shù)”,就是把該國最強項目的金牌數(shù)除以該項目金牌總數(shù)(這樣國乒跳水和韓國射箭的統(tǒng)治力就是100%)。然后再把各國的金牌比重除以統(tǒng)治力系數(shù),這樣就把各國優(yōu)勢項目集中扎堆的因素排除了。得到的新的排名如下:
國家ESP HUN CAN FRA AUS NZL UZB ITA NED USA GBR JPN GER CHN KOR
藍色代表了四個亞洲國家
果不其然,在這樣的統(tǒng)計調(diào)整之后,中日韓的位置驟然跌落,成為12,14和15。就連神一樣存在的烏茲別克斯坦,也從第一降到了第七,這是因為他們?nèi)チ?1個拳擊運動會員捧回了5面金牌。
對比之下,美國的拳頭優(yōu)勢項目是田徑和游泳,這兩個也是奧運金牌大戶,總共分別是47和35金子,美國拿下了游泳8金和田徑14金,數(shù)量多但是談不上“統(tǒng)治力”,而且派出了田徑142人游泳54人的龐大團隊,所以銀銅牌也數(shù)牌數(shù)到了手抽筋??梢栽O(shè)想一下,如果中國跳水乒乓球隊也派出個幾十人,大概率就把銀銅也都包攬了,金牌比重就會下降。
另外,澳大利亞派出了40人的龐大游泳隊伍沖擊35金,斬獲7金8銀3銅。
所以,我們的結(jié)論是,東西方奧運金牌比重之差,原因未必和文化傳統(tǒng)體育制度群眾基礎(chǔ)有多大關(guān)系。根本的因素還是東亞國家占優(yōu)的項目大部為奧運小項,內(nèi)卷嚴重,只有頂尖金牌選手才有參賽的資格。奧運的設(shè)項基本體現(xiàn)了歐美的話語權(quán),田徑游泳劃船等金牌大戶都是西方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冠軍被多個國家瓜分,參賽隊伍龐大,金銀銅人人有份。
(原始數(shù)據(jù)來自KAGGLE網(wǎng)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