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達子
本文共2186字,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前言
人之難能者,莫過于同時擅長不同領域的技能與才華,這在古今中外都是少有的天才能人。所以古代科舉分文和武、現(xiàn)在高考也分為文科和理科,真正能做到文武雙全的人真是屈指可數(shù)。
然而,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仍然有幾位杰出人物,被公認為"文武雙全"的巨擘。他們不僅在文學、政治、外交等方面有卓越造詣,在戰(zhàn)爭指揮、軍事決策上更是信手拈來,堪稱當時的"出將入相"。
今天老達子就給大家介紹三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物~
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br/>
我想就憑著一首《滿江紅》足以證明岳飛的文有多強了,每次讀到岳飛的這首《滿江紅》都是激情澎湃的,全篇都洋溢著激越的愛國主義情懷,充滿了抗金雪恥的排山倒海氣勢,給人一種很強的鼓舞力量。
可是岳飛的文,又不僅僅表現(xiàn)在這些詩文上,更表現(xiàn)在他的治國安邦之道中。他在平定農(nóng)民起義和抗金時所采取的謀略,都展現(xiàn)了他與民休戚相關的政治理念:以和為貴,以武備不濟。即便在取得輝煌戰(zhàn)績之后,他仍選擇以和為貴,避免不必要的戰(zhàn)爭。這充分說明了他是一位包容、睿智的政治家。
如果當時宋高宗沒有受秦檜的挑唆,而是果斷支持岳飛,相信憑岳飛的軍事才能和治國手腕,定能一舉北伐消滅金國,實現(xiàn)中原的統(tǒng)一和穩(wěn)定。但歷史往往就是這樣充滿遺憾和無奈。即便武穆最終未能完成其偉業(yè),但他為國、為民、為理想奮斗一生的精神,卻成為后世學習的楷模。
他的詩文和治國理念,至今仍為人們所矚目和崇敬。
再說武:岳飛作為著名的抗金將領被大家所熟知。在岳飛豐富的軍事生涯中,淮西之戰(zhàn)無疑是最舉世聞名的一戰(zhàn)了。這場戰(zhàn)役發(fā)生在南宋建元二年(1128年),當時金軍大舉進犯南宋的淮南地區(qū)。盡管岳飛麾下的部隊只有金軍的三分之一,但他運用了“誘敵深入、分兵擊破”的策略,成功地將敵軍一分為三,然后又逐個擊破。
在戰(zhàn)爭的最后階段,岳飛親自率領一支隊伍,直取金軍主力陣地,斬殺了金軍統(tǒng)帥完顏宗望,徹底粉碎了敵軍的攻勢。這一驕人戰(zhàn)績,不僅讓當時的南宋人民欣喜若狂,也使岳飛在民間留下了英雄的崇高形象。
孫武
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人。年少時,他深入學習了經(jīng)典軍事著作《司馬法》,隨后又開始了漫長的"研學"之旅。他游歷了各國的名山大川,仔細考察各種地勢地形,在各種古戰(zhàn)場中進行實地考察和分析。
后來,孫武選擇隱居鄉(xiāng)間,靜心整理自己的所見所思,最終撰寫下了這部不朽的軍事名著——《孫子兵法》。后來齊國內(nèi)部動亂,他被迫流亡到了吳國,向吳王闔閭展示了他的兵法著作《孫子兵法》,吳王闔閭將他任為將軍。最終孫武聯(lián)合伍子胥一起幫助闔閭強大了吳國,并攻破了楚國。
《孫子兵法》作為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軍事著作,它總結(jié)了春秋末期及之前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揭示了戰(zhàn)爭中一些很重要的規(guī)律,如"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等,包含著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觀點,被尊為"兵家之圣典"。
這部著作廣受國內(nèi)外推崇,曾有多位著名將領如曹操等撰寫注釋,現(xiàn)存最完整的版本為宋代刊本。此外,《孫子兵法》也被翻譯成日語、英語、俄語、德語、法語、捷克語等多種文字,其影響力之大可想而知。
說到蘇武的實戰(zhàn),為吳國戎馬三十年,最著名的應該就數(shù)柏舉之戰(zhàn)了。公元前506年,正值周敬王十四年,吳楚兩國之間的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在這場關鍵的戰(zhàn)斗中,孫武作為吳國將領,以三萬之師,千里遠襲,五戰(zhàn)五捷,最終直搗楚國都城。
這一仗是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中兵力對比最懸殊的戰(zhàn)役。這場戰(zhàn)爭不僅鞏固了吳國的地位,也極大地提升了孫武的聲譽,他被公認為當時最杰出的軍事家之一。
周瑜
一句“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可能會讓人對周瑜有了很大的誤解,著名小說家羅貫中為突出諸葛亮的超凡才能,在《三國演義》中刻意貶低了周瑜的形象,把他塑造成一個心胸狹隘、嫉妒心很重的人物。但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性度恢廓,大率得人”。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曾給予周瑜極高的評價。赤壁之戰(zhàn)的指揮者實際是周瑜,而非諸葛亮。諸葛亮在"隆中對"中雖然有取西川的大計,卻被周瑜搶先一步。然而天妒英才,周瑜病死在伐蜀的路上,并非被諸葛亮氣死。
他少年得志,風度翩翩,議論往往妙語連珠,聲名遠揚。周瑜才華橫溢,精通音樂,即使酒后,也能敏銳地捕捉樂人演奏中的細微錯誤。這種卓絕的才能,被當時的民間流傳著"曲有誤,周郎顧"的謠諺所記錄。
“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上文這句是來自對手劉備的評價,能得到對手如此高的評價,我相信歷史上真實的周瑜也一定是有過之無不及。
作為三國時期孫劉聯(lián)軍的總指揮,周瑜在關鍵時刻展現(xiàn)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他在15年的軍旅生涯中很少嘗過敗績,最著名的戰(zhàn)役當屬赤壁之戰(zhàn)了。在那場驚天動地的戰(zhàn)役中,他率領區(qū)區(qū)三萬兵力擊潰了曹操超過20萬的龐大軍隊,創(chuàng)造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奇跡。
老達子說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寥寥數(shù)語,可縱觀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又有幾人能真正配得上這句話呢?老達子這里只列舉了岳飛、孫武和周瑜,是因為帶了很多個人的喜好標簽在里面,我相信每個喜歡歷史的人心里也都會有自己的答案,不妨在評論區(qū)里留言一下,看看是否存在我們都認可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