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的“甜蜜負擔”
老王,今年55歲,是個地地道道的“糖友”。十年前,他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時,整個人都懵了。那天,他在體檢報告上看到“血糖值超標”幾個字,手一抖,報告差點掉地上。醫(yī)生開了藥,他卻沒太當回事,心想:“不就是少吃點甜的嗎?吃藥多麻煩。”結(jié)果,幾年下來,血糖沒控制住,還惹上了并發(fā)癥——腳麻得像踩棉花,眼底也開始模糊。
直到去年,老王在小區(qū)散步時突然暈倒,送到醫(yī)院一查,血糖高得嚇人,醫(yī)生說:“再不合理用藥,你這身體可扛不住了?!睆哪翘炱?,老王下定決心,要把藥吃明白,把糖尿病管好。他的故事,也成了我們小區(qū)里的“科普傳奇”。
糖尿病可不是小事,全世界有超過4億人跟老王一樣在跟它斗智斗勇。而合理用藥,往往是這場“持久戰(zhàn)”的關(guān)鍵。今天,我們就從老王的經(jīng)歷出發(fā),聊聊糖尿病的科學用藥那些事兒。
藥多不一定好,亂吃要命
老王剛開始吃藥時,完全是“跟著感覺走”。醫(yī)生開了二甲雙胍,他嫌胃不舒服就不吃了;聽說隔壁老李吃的胰島素效果好,他就偷偷找人買了幾支,自己在家打,結(jié)果差點低血糖暈過去。后來,他又在網(wǎng)上看到“某某中藥能根治糖尿病”,花了大幾千買回來,吃完不僅沒效果,血糖還更高了。
“藥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貴越管用?!贬t(yī)生后來給老王好好上了一課。糖尿病的藥物種類不少,比如二甲雙胍、磺脲類、DPP-4抑制劑、胰島素等等,每種藥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亂吃藥,不僅控制不了血糖,還可能傷肝傷腎,甚至引發(fā)低血糖昏迷。
科普小貼士:
二甲雙胍:經(jīng)典降糖藥,主要幫肝臟少產(chǎn)糖,適合剛確診的糖友,但胃不好的人要飯后吃。
胰島素:血糖高到一定程度時救命用的,但劑量得醫(yī)生調(diào),不能隨便打。
中藥/保健品:別輕信“根治”廣告,正規(guī)治療才是王道。
時間對了,藥效翻倍
老王后來發(fā)現(xiàn),吃藥的時間也很講究。有一次,他早上空腹吃二甲雙胍,胃痛得直冒冷汗;晚上吃得太晚,半夜醒來頭暈乎乎的,低血糖差點找上門。醫(yī)生告訴他:“藥得跟著血糖的節(jié)奏走?!?/p>
比如,二甲雙胍最好隨餐吃,減少胃部刺激;短效胰島素得在飯前半小時打,讓它正好趕上飯后血糖高峰?;请孱愃幬飫t要避免睡前吃,免得夜間低血糖。老王把這些時間點記在小本子上,每天按時吃藥,血糖果然穩(wěn)多了。
科普小貼士:
飯前還是飯后? 看藥說明,比如胰島素飯前打,二甲雙胍飯中或飯后吃。
一天幾次? 遵醫(yī)囑,別自己“靈活調(diào)整”。
監(jiān)測血糖:用藥前后測一測,看看效果咋樣。
藥不是萬能的,生活得跟上
老王一度以為,只要吃藥就萬事大吉,結(jié)果血糖還是忽高忽低。后來醫(yī)生點醒他:“藥只是幫手,生活方式才是根本?!崩贤蹰_始每天散步半小時,戒了甜飲料,把米飯換成雜糧飯,血糖指標果然好轉(zhuǎn),連藥量都減了一點。
糖尿病的合理用藥,不是光靠藥堆出來的。飲食控制、適量運動、定期檢查,和藥物配合起來,才能事半功倍。
科普小貼士:
飲食:少糖少油,多蔬菜粗糧。
運動:每天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比如快走、騎車。
心態(tài):別焦慮,壓力大會讓血糖更難控。
老王的逆襲,科學的勝利
現(xiàn)在的的老王,成了小區(qū)里的“糖尿病專家”。他不僅血糖穩(wěn)住了,連腳麻和眼模糊的癥狀都減輕了。每次散步,他都愛跟大家分享:“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亂用藥、不管它。聽醫(yī)生的,管好自己,就能活得好!”
糖尿病用藥這件事,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找對藥、吃對時,再加上健康生活方式,糖友們也能像老王一樣,找回生活的甜頭。你身邊有“老王”嗎?或者你自己也在跟糖尿病較勁?留言聊聊吧,咱們一起把血糖管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