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初年,漢文帝在位時,曾有一個叫鄧通的傳奇官員。
他早年間,是一個管理船的小吏,時人稱他們這種官職為“黃頭郎”。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古代體制內(nèi)的人,分為官和吏兩種,官在科舉大興之前,基本上都是繼承制和舉薦制而來,換句話說,在古代要想當官,一般情況下朝里要有人。
而吏呢,原則上你有一技之長,且能被朝廷所用,一般就有機會當。
從鄧通早年的出身來看,鄧通這個人應(yīng)該沒有什么背景,這個點需要敲黑板。
自從劉邦這個大漢朝的開國皇帝開始搞封建迷信以后,大漢朝上下都開始愛這個,好像漢文帝也不例外。
據(jù)說有一次漢文帝曾做了一個夢,在夢里他差點就上不了天了,后來是一個“黃頭郎”把他推上的天,然后漢文帝夢醒之后,就開始在“黃頭郎”中尋找能助他登天的貴人。
找來找去,最后漢文帝找到了鄧通,鄧通由此而開始發(fā)跡。
這個劇情大家是不是有點眼熟,像不像乾隆和和珅的故事。
漢文帝當年對待鄧通,實際上比乾隆對和珅還要好。
據(jù)相關(guān)史料記載,當年漢文帝不光給鄧通升職加薪,還經(jīng)常在百忙之中抽出空來,親自到鄧通家找他玩耍。
當漢文帝聽說,有人給鄧通算命,說鄧通會因為貧窮而喪命,漢文帝當時就不樂意了,他不光給鄧通撥付了巨額的資金,還給了鄧通一座銅礦的使用權(quán)。然后允許鄧通開礦鑄錢。
最后在漢文帝的照拂下,鄧通的錢都快成大漢朝的法定貨幣了,而鄧通的個人財富,也達到了一個常人無法想象的地步。
那么鄧通為什么會如此得到了漢文帝的青睞呢?
據(jù)大漢朝的官方資料《史記》記載,當年鄧通在位極人臣的時候,漢文帝身上突然長了膿瘡,醫(yī)生說要想讓漢文帝好受,必須用嘴把膿給吸出來。
當時有明確記載干了這活的有兩人,一是未來的漢景帝,當時是太子的劉啟,第二個人就是鄧通。
雖然他倆都有幸干過這活,但是漢文帝的親兒子干這活時,是捏著鼻子干的,表情很不樂意,但人家鄧通呢,經(jīng)常干這活,從來沒有表現(xiàn)出什么異常。
你看看,鄧通這不比親兒子還親,這還只是洗個膿,你再想想和大人是怎么取悅乾隆的,你說漢文帝能不疼他嗎。
當然了,歷來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等到漢景帝上位以后,鄧通自然就被絆倒了。
看到這里,好像鄧通就是一個漢文帝的寵臣而已,可是事情真就只有這樣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熟悉歷史的人應(yīng)該都知道,漢文帝是軍工集團捧上位的,漢初雖然名義上郡縣制,實際上皇帝對諸侯的約束力其實很小。
在朝中的軍功集團,以及外面的諸侯集團共同壓制下,漢文帝其實是很難有所作為的,軍事和政治,漢文帝基本上都不了太多,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經(jīng)濟上多做一點。
但是當時各諸侯可是擁有很大自主權(quán)的,像吳王那樣擁有礦山的主,更是能自行發(fā)行貨幣,甚至影響力還能溢出封地,影響到全國。
漢文帝想要拿回經(jīng)濟主導權(quán),首先不能來硬的,其次還不能和傳統(tǒng)勢力有瓜葛,因此他最好的辦法,就是捧出一個人來和吳王等人在經(jīng)濟上打擂臺。
等到時機成熟,再把這個人解決掉,自己最終得利,這和乾隆當年借和珅的手斂錢,其實是一個路子。
但是在漢朝的官方宣傳下,漢文帝當年的這個政治意圖,就給傳說中的故事給掩蓋了。
這種事其實還有很多,一般的普通人是很容易被公開資料牽著鼻子走的,所以我勸普通人最好少關(guān)注時政新聞,而把精力放在更合適的地方才更有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