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簡七讀財” ,發(fā)送消息“ 理財小工具 ”
免費領取“40個賺錢工具資源包”
晚上好,我是簡七編輯部的艾小白~
2025年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94歲的巴菲特被問及「人生最后一條建議」時,他沒有談復利或護城河,而是掏出一張皺巴巴的電影票:
「去看《成為凱瑟琳·格雷厄姆》吧,她教會我比賺錢更重要的事?!?/p>
凱瑟琳·格雷厄姆是誰?
她是巴菲特幾十年的好朋友。友誼的開始,僅僅源于巴菲特只想撿一下《華盛頓郵報》這個便宜貨。
圖源:《成為凱瑟琳·格雷厄姆》
估計當年的巴菲特也沒想到,除了賺到錢,還收獲了一位受益終身的摯友。
01
1963年之前,凱瑟琳·格雷厄姆專心的做著家庭主婦,丈夫菲利普·格雷厄姆負責管理父親的《華盛頓郵報》。
然而,命運和她開了個巨大的玩笑。
1963年的一個普通的晚上,46歲的凱瑟琳忽然接到一通電話,她的丈夫菲利普·格雷厄姆自殺身亡。
留下46歲的凱瑟琳和4個孩子,以及一家連年虧損的報社。
當時的新聞界,幾乎是男人的天下。
而凱瑟琳,一直以來被灌輸?shù)亩际恰钢挥心行圆拍茉谏虡I(yè)上成功」\「你做不到,女的不應該做這些事」的觀念。
她毫無管理經(jīng)驗,公開演講都會緊張到顫抖,面對管理一家公司,她感到非常害怕。
更不要說,她還要面臨一個全是男性的董事會,而這些董事只希望她待在家里,領股息。
圖源:《成為凱瑟琳·格雷厄姆》
凱瑟琳就這樣被命運推倒了一個「地獄般」的境地。
但是,自卑和性別歧視,并沒有打倒凱瑟琳。她毅然決然地選擇接管報社,擔任總裁和發(fā)行人,決心守住家族產(chǎn)業(yè)。
02
那個年代,正發(fā)生著這個世紀最大的新聞之一,凱瑟琳的傳奇故事也由此開始。
1971年,一份7000頁的「五角大樓文件」揭露了美國政府越戰(zhàn)決策的謊言。
圖源:《成為凱瑟琳·格雷厄姆》
《紐約時報》率先披露后被法院禁言,凱瑟琳面臨著兩難的選擇——
跟進報道可能讓剛上市的報社破產(chǎn),甚至還會給自己帶來牢獄之災,但沉默則意味著背叛新聞的精神。
為了真相,她押上了一切:報社的存亡、員工的生計、家族的聲譽,還有人身自由。
圖源:《成為凱瑟琳·格雷厄姆》
當最高法院裁定《華盛頓郵報》勝訴時,她輕描淡寫地說:「我們只是做了報紙該做的事。」
公開「五角大樓文件」的決定,也幫助促成了越南戰(zhàn)爭的結束。
緊接著,《華盛頓郵報》又報道了震驚美國的丑聞——「水門事件」。
1972年,尼克松政府為了贏得連任,派人偷偷潛入水門大廈民主黨總部安裝竊聽器,結果被抓了現(xiàn)行。
當時《華盛頓郵報》的兩名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接到爆料,然后順著線索一路深挖,調查了整整兩年。
調查過程中,尼克松政府試圖掩飾真相,各種威脅利誘輪番上陣,還在電視上對凱瑟琳進行辱罵侮辱。
但凱瑟琳力挺記者,堅持把真相挖出來公之于眾,愣是沒在強權面前眨一下眼。
最終,《華盛頓郵報》的報道成功曝光了尼克松政府的種種丑事,尼克松在1974年8月8日被迫宣布辭職。
《華盛頓郵報》因為不畏強權,獲得了民眾的好感,在華盛頓地區(qū)的市占率超過7成。
也是在這個時候(1973年),巴菲特發(fā)現(xiàn)了這個「超級便宜」的《華盛頓郵報》的股票,而且非??春谩?/p>
圖源:《成為凱瑟琳·格雷厄姆》
面對總統(tǒng)、威脅、嘲笑,凱瑟琳沒有被嚇到,她唯一害怕的,是失去報社。
1975年,華盛頓郵報的印刷機在一場暴力罷工中遭到損壞。
圖源:《成為凱瑟琳·格雷厄姆》
那時候,凱瑟琳對于失去報紙的感覺比任何時候都真實。罷工持續(xù)了四個多月,報紙的發(fā)行量大幅下降。
這讓她非常痛苦,比「水門事件」或「五角大樓事件」時痛苦多了,她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把一切都搞砸。
03
好在,大大小小的坎,凱瑟琳都跨過去了。
在凱瑟琳的帶領下,《華盛頓郵報》從虧損小報成長為媒體巨頭,等到1991年卸任時,公司股價距離她接手時,漲幅超過3315%,市值一度突破300億美元。
凱瑟琳本人也成為美國首位躋身《財富》500強的女性企業(yè)家,并擔任美聯(lián)社首位女董事和美國報業(yè)出版商協(xié)會主席。
聽完凱瑟琳的故事,我們再次回到那個問題:為何巴菲特如此推崇她?
相信你已經(jīng)有了答案。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投資,不是股票代碼,而是對自己人性的押注。
-勇敢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是否打起過「我做不到」的退堂鼓。
還沒開始,就先被自己的恐懼給打敗了。
而凱瑟琳呢,面對爛攤子,面對著總統(tǒng)對威脅,她難道不害怕嗎?
但她「明明怕得要死,卻依然選擇向前拱卒。」
她第一次主持董事會時,緊張到掐破演講稿,卻強迫自己每月主持一次。
勇氣就像肌肉,越練越強壯。
這不是「莽撞」,而是一種敢于突破自我、挑戰(zhàn)未知的魄力。
如果你正糾結著要不要換工作、考證書、學新技能,心里打鼓,可又怕失敗,不妨想想46歲的凱瑟琳。
命運的彩蛋,總是藏在「我試試」這三個字里。
-原則
無論是五角大樓事件,還是水門事件,凱瑟琳始終堅守著作為一位新聞人的原則——報道真相。
守住底線,哪怕短期可能吃點虧,長期來看,內心那股坦蕩勁兒,會讓你更有力量。
對一家公司來說,有些原則,比利潤更重要。
對人生來說,對原則的投資,投資收益率將是∞%。
-人生沒有「太晚」
過了25歲,我身邊很多朋友都說有了年齡焦慮。
前兩天和一位前輩聊天時說起這件事,前輩脫口而出,「和我比起來,你們才多大呀」。
那一瞬間,我忽然意識到這種想法又多可笑。
不管你是25歲「擔心著自己一事無成」,還是35歲焦慮著「被裁員」,年齡焦慮都只會讓自己陷入內耗。
我們不妨看一組數(shù)據(jù)——
LinkedIn統(tǒng)計,35歲后轉行成功率比25歲高17%,因目標更清晰; 心理學研究顯示,70%的「年齡天花板」是自我暗示的幻覺。
年齡從來都不是成功的門檻,很多時候,打敗你的,其實是你給自己畫的框。
就像凱瑟琳80歲拿普利策獎時說的那句話——
「人生沒有保質期,除非你自己貼上過期標簽。」
如果你想多了解她的故事,可以搜索紀錄片,或者讀一讀凱瑟琳的自傳哦~
圖源:豆瓣
晚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