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時節(jié),雨水便如約而至。這似乎成了全國上下心照不宣的規(guī)矩。北京海淀的家長剛把香火插進香爐,廣州天河那邊已開始為考場外淋濕的狀元糕犯愁;黃岡中學外積水漫過腳踝,衡水中學外雨傘擠成一片烏云——老天爺仿佛有個全國統(tǒng)一排班表,專挑這三天上崗。
我一位朋友是高中老師,每每臨近高考,便要鄭重叮囑學生:“別瞎琢磨什么‘遇水則發(fā)’,那是錦鯉的命數(shù),不是你們的?!比欢约簠s忍不住嘀咕:這雨,莫非真是老天爺在給試卷灑水防偽?
關(guān)于高考下雨的“理論”實在太多,簡直可集成一部《中華高考氣象玄學大全》。最樸素的版本是“老天爺哭了”——哭什么?哭孩子們苦讀十二載?哭家長錢包被掏空?哭輔導班老板別墅又擴建?哭得如此準時,如此普遍,真可謂天若有情天亦老。
另有一派“龍王顯靈”論,說這雨是龍王爺對莘莘學子的特殊關(guān)照。這龍王爺怕不是也刷過《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只是這“關(guān)照”年年如約,從無紕漏,龍王若真有此心,何不索性顯靈卷面?
更有甚者,煞有介事地搬出“科學依據(jù)”,言之鑿鑿:高考期間,萬千考生同時劇烈思考,腦電波共振,引發(fā)大氣水分子結(jié)構(gòu)改變,豈能不下雨?這解釋聽著玄乎,倒也算得一份“集體智慧改變天氣”的另類證明。
某些人目光銳利,直指“幕后操作”:教育部門與氣象臺必有秘密協(xié)議!高考期間,人工增雨是規(guī)定動作,只為給考生降溫提神——這思路倒是清奇,倘若如此,氣象臺工作人員豈非手握考生命運的另一支筆?那高考作文題目,何不干脆改為《人工降雨的利與弊》?
更有趣的還在后頭。某年高考,某地氣象局預報“晴天”,結(jié)果大雨傾盆。次日局長竟親自出面解釋,表情委屈又誠懇:“我們也是萬萬沒想到哇!”考生家長怒極反笑,調(diào)侃道:“原來神仙也有算漏的時候!”這解釋倒比下雨本身更添了幾分黑色幽默。
我自己的高考記憶里,老天爺卻罕見地放了晴??纪陻?shù)學出來,烈日灼灼,曬得人發(fā)昏。一位同學仰天長嘆:“完了完了!天都沒哭,我怕是考砸了!”——可見這“高考必雨”的念頭,早已深植人心,無雨反倒成了異象,成了心理負擔。天意昭昭,竟成了壓在心上的另一塊石頭。
若細究起來,氣象局或許真有數(shù)據(jù)表明,六月本就是雨季開端。但“高考”二字如無形之手,為尋常雨水鍍上了神秘金光。人們總愿為重大時刻尋找天意注腳,仿佛如此便能安撫心中那份無處安放的焦慮。
想想考場外那些身影吧:母親旗袍開衩高得驚人,只為“旗開得勝”;父親高舉的甘蔗頂上綁著香蕉,暗喻“有蕉(朝)一日,掂過碌蔗(粵語:順利過關(guān))”;還有那不知從哪個廟里求來的“逢考必過”符,塞在孩子筆袋最里層……這般焦灼之下,一場雨,可不就成了老天爺最恰如其分的回應(yīng)?它替眾人落下那不敢流的淚,稀釋了過于濃稠的期盼與不安。
雨水打在滾燙的柏油路上,蒸騰起一片白茫茫的霧氣。考場外,花花綠綠的傘下,是一張張比考生更緊張的臉。雨水順著傘沿滴落,在他們腳邊濺起小小的水花。這一刻,雨水成了最公平的溶劑,將各色焦慮、期待、惶恐,統(tǒng)統(tǒng)沖刷進城市的下水道。
一場雨,究竟有什么深意?不過是水汽遇冷凝結(jié),遵循著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罷了。但我們太需要這場雨了——它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們心中那份放不下的執(zhí)念;它又像一個借口,讓我們能把無處安放的緊張輕輕擱在“天意”的托盤上。
若明年高考,您又見窗外雨絲如織,不妨一笑。這雨,不過是云朵在人間最重大儀式前,一次無關(guān)緊要的深呼吸。它淋濕衣裳,卻沖淡了心頭的焦躁,讓緊繃的神經(jīng)在雨聲淅瀝中稍得舒緩——所謂天意,不過是人間心緒在蒼穹投下的倒影。
帶好傘,穩(wěn)住神。雨水終將停歇,而腳下的路,終究要靠自己一步一個水花地踩出來。
考場之內(nèi),筆尖沙沙;考場之外,雨打傘面噼啪作響——這竟是世間最尋常,又最撫慰人心的雙重奏。
點這關(guān)注我
點贊是一種態(tài)度,在看是一種認可,轉(zhuǎn)發(fā)是一種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