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wǎng)上有個段子特別火,說00后是最慘的一代,因為他們從小看遍了世界的繁華,長大后卻發(fā)現(xiàn)這些繁華和自己沒啥關系。這讓我想起前兩天看到的一條新聞,說美軍用B-2隱形轟炸機對伊朗的福爾多核設施投下了六枚巨型鉆地彈,特朗普還高調宣布伊朗的核能力已被"徹底摧毀"。結果第二天伊朗就放出衛(wèi)星照片,顯示福爾多地下設施的主體結構似乎完好無損。這事特別有意思,因為它完美詮釋了什么叫"認知落差"——你以為一擊必殺,實際上可能連皮毛都沒傷到。
這讓我想起去年認識的一個00后實習生。他剛來公司時特別自信,說自己大學期間就研究過區(qū)塊鏈和元宇宙,還參與過幾個創(chuàng)業(yè)項目。結果干了兩個月就蔫了,天天抱怨工資低、加班多,說這和想象中的"科技公司精英生活"完全不一樣。我問他想象中的精英生活是啥樣,他掏出手機給我看了一堆短視頻——清一色的硅谷式辦公環(huán)境、動不動就融資千萬的90后CEO、還有那些號稱"副業(yè)月入十萬"的理財課程。我說這些你也信?他愣了一下,說網(wǎng)上不都這樣嗎?
這種認知偏差在伊朗問題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美國軍方信誓旦旦地說他們用的GBU-57鉆地彈能穿透60米厚的混凝土,一枚就能讓福爾多的離心機大廳變成廢墟。但軍事專家私下透露,這類打擊通常需要"第二枚炸彈沿著第一枚炸出的洞再炸一次"才可能真正奏效。而最新流出的衛(wèi)星圖像顯示,福爾多地表確實出現(xiàn)了六個整齊的彈坑,但地下通道的入口似乎都沒被完全堵死。這就好比有人宣稱用大錘砸爛了保險箱,結果發(fā)現(xiàn)只是把外殼砸凹了,里面的金條一根沒少。
更諷刺的是,就在美軍空襲后的24小時內,伊朗議會全票通過了"關閉霍爾木茲海峽"的決議。雖然這個決議還需要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拍板,但革命衛(wèi)隊海軍已經(jīng)放話說"幾小時內就能啟動封鎖"。要知道全球21%的石油運輸都要經(jīng)過這個海峽,真封鎖了油價分分鐘能漲到130美元一桶。美國第五艦隊現(xiàn)在三艘航母就在波斯灣盯著,可伊朗手里還握著2000多枚水雷和一大堆反艦導彈。這就形成了個死循環(huán):美國越想展示"一擊必殺"的能力,伊朗就越要證明自己還有反殺的本事。
這種"認知戰(zhàn)"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讓雙方都陷入了自我強化的幻覺。美國人覺得再扔幾顆炸彈就能讓伊朗服軟,伊朗人則認為只要扛過這波打擊就能等來轉機。實際上兩邊都在玩火——福爾多地下到底損毀到什么程度?鈾濃縮設備是否真如伊朗所說早已轉移?這些關鍵信息就像00后手機里那些光鮮亮麗的短視頻一樣,看著很美好,但永遠隔著層濾鏡。
我認識個在迪拜做原油期貨的老哥說過句大實話:"現(xiàn)在中東局勢就像TikTok上的網(wǎng)紅餐廳,你以為拍出來的就是全部,實際上后廚可能蟑螂滿地跑。"他上個月剛經(jīng)歷了一次爆倉,就因為輕信了某個分析師說的"美軍空襲后伊朗肯定慫"。結果現(xiàn)在每天盯著霍爾木茲海峽的船舶動態(tài),頭發(fā)都快薅禿了。這哥們的情況和那些焦慮的00后簡直一模一樣——明明知道網(wǎng)上展示的都是包裝過的生活,可就是忍不住要去比較。
說到包裝,有個細節(jié)特別值得玩味。伊朗國家電視臺最近放了段福爾多核設施內部的視頻,畫面里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鎮(zhèn)定自若,背景里的離心機看起來運轉正常。但眼尖的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視頻角落里有個顯示屏的時間戳是去年11月的。這種"時空錯亂"的公關手法,和社交媒體上那些用庫存視頻裝現(xiàn)拍的網(wǎng)紅簡直異曲同工。你說它假吧,確實有真實素材;你說它真吧,又和實際情況差著十萬八千里。
這種信息迷霧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決策變得極其情緒化。就像我那個炒幣賠光積蓄的大學同學,明明知道杠桿危險,可看到別人曬盈利截圖就忍不住要梭哈?,F(xiàn)在中東局勢也差不多——美國覺得既然炸都炸了,不如再加大力度;伊朗則想著既然沒被炸死,不如放手一搏。最魔幻的是,雙方民眾都在社交媒體上狂歡,美國人刷著B-2轟炸機的酷炫視頻,伊朗人轉發(fā)熱血沸騰的復仇誓言,活像兩個對著手機屏幕較勁的00后。
有個在德黑蘭留學的讀者給我發(fā)消息,說他們學校這兩天在傳閱一份"戰(zhàn)時生存指南",里面居然教怎么用礦泉水瓶制作防毒面具。而與此同時,紐約證交所的交易員們正在瘋狂做多軍工股。你看,恐懼和貪婪從來都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區(qū)別只在于你站在哪個信息繭房里。這讓我想起那個00后實習生離職時說的話:"我現(xiàn)在寧愿回到?jīng)]有智能手機的年代,至少那時候不會天天被別人的生活PUA。"
其實破解方法說穿了也簡單——少看手機多看書,少刷短視頻多睡覺。就像那個TED演講里說的,要把注意力從"別人希望你看到的"轉移到"真正發(fā)生在身邊的"。美軍到底炸沒炸毀伊朗核設施?問問在波斯灣跑船的福建老鄉(xiāng)比看CNN管用;00后是不是最慘一代?去城中村合租房里住兩周比刷小紅書實在。認知戰(zhàn)最怕的就是接地氣,畢竟再厲害的鉆地彈也炸不穿生活本身的厚度。
昨天看到個新聞,說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呼吁各方保持冷靜,原話是"絕不應該將核設施作為武裝沖突目標"。這話聽著挺官方,但細想特別有哲理——有些紅線跨過去就回不了頭了,就像年輕人總以為"等我年薪百萬就幸福了",真到了那個位置才發(fā)現(xiàn),當初在出租屋里吃泡面的日子反而最踏實?,F(xiàn)在伊朗議會那群強硬派叫囂著要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像極了那些高喊"躺平無用"的焦慮青年,都是被虛幻的預期逼到墻角后的過激反應。
最后說個真事。有個在深圳華強北修手機的小伙,每天下班就拍短視頻記錄工作日常。既沒有精致構圖也沒有豪車名表,就是老老實實拍怎么給進水手機除銹、怎么飛線維修主板。結果半年攢了八十萬粉絲,現(xiàn)在開了三家連鎖店。我問他秘訣,他說就一條:"客戶手機里存著什么,我就當沒看見。"這話擱在當下特別應景——少盯著別人家的"核設施"有多厲害,多琢磨自己手里的"螺絲刀"該怎么用。畢竟生活不是短視頻平臺,算法再厲害也算不出你腳踏實地走過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