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嗎?夏天常見的一種小蟲子竟然這么危險!
前段時間江蘇有個老太太,生前看上去只是“老年身體不適”,家人也都沒太當回事。結果她剛去世,4個親屬輪番發(fā)燒、嘔吐、上吐下瀉,其中還有兩個是她親閨女,差點一起進了重癥室。原因竟然是……“給老人家擦了擦身子”!
家人都很奇怪這到底是啥邪門???直到醫(yī)院查出來他們全都感染了一種叫“布尼亞病毒”的玩意兒,而且——還是通過一個小小的、肉眼幾乎看不見的東西——蜱蟲傳播的!
還有一位健康的男性,被叮咬,救治了一個月才好。
公園和小區(qū)的草地也是“重災區(qū)”,家長帶娃出門可得注意了。
一個叫美美的5歲小姑娘,和奶奶一起在小區(qū)公園玩得不亦樂乎,回家洗澡時,奶奶忽然瞅見美美脖子上有一個黑黑的小點。
這奶奶不是一般人,是一位退休的老護士長,靈敏度不要太高——第一眼就警覺起來:“這黑點好像不是普通臟東西,是不是……蜱蟲?!”
她趕緊打開手機攝像頭放大一看,果然,像極了新聞里常說的“吸血草爬子”!就在這時,剛下班的媽媽沖過來說:“趕緊拔掉,別磨蹭!”
奶奶眼睛一瞪:“不能亂拔!亂來口器斷了在皮膚里就麻煩大了!”(這句話背后是對無數醫(yī)護科普的尊重。)
結果,老公也來“支招”了:“聽我爸說,這種蟲子怕煙頭,拿個煙頭燙它一下不就行了?”
奶奶差點沒把臉翻過去:“你想給美美留下疤還是想她感染病毒?!”
她一邊說,一邊火速展開“專業(yè)操作”:
- 拿出一張紗布,用醫(yī)用酒精把它完全打濕;
- 蓋住蜱蟲所在的位置,按住不動,等了整整15分鐘;
- 同時把鑷子也泡進酒精里消毒,萬無一失。
15分鐘過去,她輕輕揭開紗布,用攝像頭再觀察——蜱蟲已經“醉醺醺”地頭松動了不少,看起來像是被麻痹住了。
她拿起鑷子,小心翼翼地夾住蜱蟲靠近皮膚的位置,確保不夾到孩子皮膚,也不拉歪方向,垂直往上輕輕一拔——啪的一下,整只蜱蟲,包括它的口器,全被拔出來了!
三、“蜱蟲咬了該怎么辦?”牢記這3步救命操作
現在是夏季,也是蜱蟲活躍的黃金時段,每位家長都該知道這個“小蟲子”背后的“大危險”。
來,總結一下醫(yī)生說的三步走急救法:
? 第一步:麻痹它,別直接拔
- 用酒精、碘伏或凡士林涂在蜱蟲身上;
- 或者用酒精浸濕紗布蓋住蜱蟲;
- 等它放松,自己“松口”或軟化。
? 第二步:用工具拔,別硬拽
- 尖頭鑷子,盡量靠近皮膚夾住蜱蟲的頭;
- 保持垂直向上慢慢拔出,不旋轉不斜拽;
- 拔出來后,檢查是否完整
? 第三步:消毒+觀察
- 用碘伏徹底清理傷口;
- 把蜱蟲保存好;
- 接下來幾天密切關注體溫、精神狀態(tài)、胃口;
- 有異常立刻上醫(yī)院,并帶上蜱蟲樣本。
有家長留言說:
- “以前真沒在意蜱蟲的事,以為就是小蟲子,今天才知道,它能要命?!?/li>
- “看完以后趕緊翻孩子的頭發(fā),全身檢查了一遍,嚇得不輕?!?/li>
- “幸好是個有經驗的護士長,如果是普通家庭,指不定哪一步就出大問題了?!?/li>
辣媽語錄:
有時候遇到事情,我們在拼的不是運氣,而是家長的冷靜、細致、和準備程度。
出門在外,哪怕只是一次公園遛娃,也別掉以輕心。因為——在關鍵時刻,知識才是保命的力量。你說對嗎?
你有見過這種蟲子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