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軍將大常村包圍起來。緊急關(guān)頭,常大娘把肖華司令員藏進棗堆里。沒想到,日軍嘗了一個棗后,竟說:“把棗子都拉走!”
大常村,這個坐落在山東樂陵縣的小村落,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可是個敵后的英雄地。
肖華司令員帶領(lǐng)的八路軍勇士們,就在這個村子里與日本鬼子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智勇較量。
這里的百姓們,可真是鐵了心支持咱們的八路軍,特別是那位常大娘,簡直是軍民魚水情的典范。
說到常大娘,她的本名是劉香惠,是個地地道道的山東樂陵人。
這常大娘啊,小時候家境貧寒,九歲那年就被迫送到了同村的啞巴男子常培仁家里當(dāng)童養(yǎng)媳。
你別說,這常培仁雖然嘴上說不出話,可心里明鏡似的,對劉香惠那是呵護備至。
常大娘雖然不識字,但她那善良的心腸和真誠的待人之道,可是讓村里村外的人都豎起了大拇指。
你知道嗎?每當(dāng)八路軍需要挖戰(zhàn)壕、傳遞重要情報時,常大娘一家總是二話不說,掄起鋤頭就上,那份熱心腸和行動力,真是讓人感動!
就這樣,常大娘一家和八路軍戰(zhàn)士們的心,緊緊貼在了一起,他們就像一家人一樣,共同抵御外敵,保衛(wèi)家園。
1938年,日軍攻陷了山東樂陵,這片土地陷入了黑暗。
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八路軍司令員肖華心生一計,他打算在樂陵地區(qū)扎下抗日的根基,與敵人展開長期的斗爭。
為了實現(xiàn)這個計劃,肖華司令員頻繁地造訪大常村,與村民們交流,了解當(dāng)?shù)氐那闆r。在這里,他結(jié)識了熱心的村民劉香惠。
每次八路軍戰(zhàn)士們到訪大常村,劉香惠總是熱情地邀請他們到家中做客,用她那雙巧手為他們烹制出美味的食物,讓戰(zhàn)士們在戰(zhàn)場上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隨著時間的推移,八路軍戰(zhàn)士們與劉香惠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她的善良和熱情,深深地打動了每一位戰(zhàn)士的心。
由于劉香惠年紀(jì)稍長,又總是樂于助人,戰(zhàn)士們便親切地稱她為“常大娘”。
那天,肖華司令員收到了一個緊急任務(wù),表情變得嚴肅起來。
他心想:“得趕快找其他根據(jù)地的同志們商量一下?!庇谑?,他迅速派人通知了大家。
沒過多久,他和幾個同志就趕到了常大娘家。一進院子,就看到常大娘在曬紅棗,忙得不亦樂乎。
肖華走上前,笑著跟她打招呼:“大娘,您好啊!”
常大娘抬頭看到是肖華他們,開心地笑了:“哎呀,肖司令,你們來啦!快進屋里坐坐。”
肖華直接跟她說:“大娘,我們這次來想借用您家開個會?!?/p>
常大娘一聽就明白了,馬上回應(yīng):“好嘞,我這就準(zhǔn)備一下?!闭f完,她趕緊回屋叫上了丈夫和兒子。
“老伴兒,兒子,快出來搭把手。肖司令他們要來開會了。”常大娘招呼道。
一家人立馬行動起來,為了即將到來的會議忙碌著。
等一切都準(zhǔn)備好了,常大娘輕輕關(guān)上了房門,然后搬了個小凳子坐在門邊。她手里拿著針線筐,一邊縫縫補補,一邊留意著外面的情況。
她笑著對肖華說:“肖司令,你們盡管開會去吧,我在這兒給你們放風(fēng)?!背4竽镂⑿χf。
在大常村,常大娘以她的警覺性而聞名,一旦有風(fēng)吹草動,她就會毫不遲疑地通知八路軍。
那天午后,一個挑著擔(dān)子的貨郎引起了她的注意。
“這人怎么慌慌張張的,好像在找什么東西?”常大娘自言自語道。
她覺得這個貨郎面孔生疏,很可能不是村里的人。
貨郎也注意到了常大娘,他快步走過來,臉上擠出一絲笑容,試探著問:“大娘,您好,請問您有沒有見過幾個男人從這里路過?”
常大娘銳利的眼神在他身上打轉(zhuǎn),心中生疑:“這人問得這么詳細,難道……”
她口中卻平靜地回答:“哎呀,我坐這兒老半天了,連個人影都沒見到,更別說男人了?!?/p>
貨郎聽后,眼神中閃過一絲失望,他環(huán)顧四周,特別是常大娘的家,然后說:“那可能是我走錯方向了,謝謝您,大娘。我再去別的地方找找看。”
貨郎離開后,常大娘急忙進屋,找到正在忙碌的肖華司令員。
“司令員,剛才有個奇怪的貨郎在打聽八路軍的下落?!背4竽锛鼻械卣f。
肖華放下手中的工作,眉頭緊鎖:“貨郎?他具體問了什么?”
常大娘詳細描述了與貨郎的對話,肖華聽后,神色凝重:“這很可能是日軍的探子,我們得馬上撤離?!?/p>
他立刻召集了幾名八路軍戰(zhàn)士,迅速向棗林方向撤離。
然而,就在他們剛剛離開不久,巷口突然傳來了急促的狗吠聲和凌亂的腳步聲。
“日軍來了!”一名戰(zhàn)士驚呼。
而此時,肖華因故還未離開常大娘家,他心中一緊:“得趕緊想辦法脫身,不能讓他們發(fā)現(xiàn)我?!?/p>
常大娘聽著外面的聲音越來越近,心里急得不得了。
她看到院子里的棗堆,一下子有了主意,急忙對肖華說:“快,躲到棗堆里去,別出聲啊。”
說完,她趕緊扒開棗堆,讓肖華鉆了進去。
接著,她又叫來兒子常樹芬:“樹芬,快把院子里的棗子都搬過來,把肖華蓋得嚴嚴實實的?!?/p>
常樹芬趕緊照做,不一會兒,肖華就被棗子完全遮住了。
常大娘松了口氣,心里想:“只要鬼子不動這堆棗子,肖華就安全了?!?/p>
她又對常樹芬說:“你也去后墻柴火堆里躲一躲,聽到我用勺子敲水缸的聲音,就立馬翻墻跑到棗林里去,記得弄出點動靜來,把鬼子的注意力吸引過去?!?/p>
剛安排好,大門就被踹開了。一個囂張的聲音喊道:“有沒有見過八路?快交出來,不然讓你們好看!”
常大娘一看,原來是村里那個賣貨的漢奸麻二。她心里雖然緊張,但表面上還是很鎮(zhèn)定地說:“八路?我們這里可沒見過什么八路。你不信你去查查看!”
日軍沖進常大娘家,開始到處搜。常大娘心里很急,怕他們發(fā)現(xiàn)藏在棗堆里的肖華。
搜了半天,日軍好像沒注意到那堆棗子。常大娘稍微放心了點。
“這里沒有八路!”一個日軍說,他們準(zhǔn)備走了。
但這時,有個軍官看到了角落的棗子,“哎,那是什么?”他說著就走了過去。
常大娘又開始緊張了。
軍官蹲下來,拿了個棗子吃,“真甜?。 彼χf。但一吃可不得了,沒想到棗子也太符合他的口味了。
“把這些棗子全都帶走?!彼钍窒?。
常大娘知道不好了,趕緊給后面的兒子常樹芬使了個眼色,小聲說:“樹芬,快逃!”
常樹芬明白了,馬上大聲喊:“我得趕緊跑!”然后飛快地跑向棗林。
“別跑!”日軍聽到動靜,立刻追了上去。
常樹芬對棗林很熟,一下子就藏了起來。日軍在棗林里找了半天,什么都沒找到。
“這小子去哪兒了?”軍官生氣地說,最后只好走了。
日軍一走,常大娘馬上把棗堆扒開,“肖華,快出來!他們不在了!”
肖華趕緊跳出來,往反方向跑,“大娘,謝謝!以后再見!”他的聲音越來越遠,最后聽不見了。
而這次歷險之后,常大娘幫助八路軍的方案,也開始做出了相應(yīng)的調(diào)整。
常大娘決定在自家院子里挖個地道。這樣一來,等日軍再來搗亂搜查的時候,他們常家可就不會那么被動了。
說干就干,挖地道那會兒,常大娘的丈夫和兒子都一起幫忙,常大娘則一邊給八路軍戰(zhàn)士們準(zhǔn)備可口的飯菜,一邊還得留神四周的動靜,給大家放風(fēng)。
經(jīng)過一段時間,地道終于挖好了,他們巧妙地把地道口隱藏起來,不仔細看還真發(fā)現(xiàn)不了。
這地道,你別說,還挺寬敞,不僅能藏人,還能堆放糧食和各種物資,簡直就是個多功能的地下寶庫。
在那漫長的八年抗戰(zhàn)歲月里,常大娘可算是立了大功。她利用這地道掩護了不少傷員,還小心翼翼地幫八路軍保管機密資料。就算被鬼子抓住毒打,她也從沒屈服過,嘴巴嚴得很。
那些鬼子啊,從常大娘這兒可真是啥線索都沒撈到,更別說想抓到八路軍的影子了。
一家人中,除了常大娘支持抗戰(zhàn),她的六個孩子,其中四個都毅然決然地參軍革命去了。剩下的兩個呢,也在敵后戰(zhàn)場支持抗戰(zhàn)事業(yè)。
那些八路軍戰(zhàn)士們,都特別感激常大娘,親熱地稱呼她為“娘”,還把她家當(dāng)成了戰(zhàn)亂時期最安全、最溫暖的港灣,大家都親切地稱之為“大槐樹底下”。
抗戰(zhàn)勝利后,中共渤海區(qū)一地委特地給常大娘送了一面表彰錦旗,以表達對她的敬意和感謝。
毛主席更是稱贊她是“大愛為國,革命母親”。
常大娘聽到這些贊譽啊,激動得熱淚盈眶,泣不成聲。
新中國一成立,常大娘就連續(xù)擔(dān)任了樂陵縣一至三屆的人大代表,這可是大家對她的認可和尊敬啊。
在這期間呢,不少曾經(jīng)受過她幫助的八路軍官兵都會特地來看望她,有的還寄錢來表達心意,都叮囑她要保重身體,好好生活。
到了1974年11月27日,這位偉大的常大娘走完了她的一生,享年83歲。
她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傳奇經(jīng)歷,更是那個特殊歷史時期無數(shù)人民群眾支持革命事業(yè)的一個縮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