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國近代史,每一頁都是一部屈辱挨打的歷史,侵略者絕大部分是從海上,利用堅船利炮打開國門。究其原因,就是作為一個擁有近二萬公里長海岸線的國家,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民國時期,日本侵略中國,也正是率先從海中攻打進來,當時國民政府任命海軍總司令、一級上將陳紹寬,指揮了一場空前慘烈的海戰(zhàn),史稱“江陰海戰(zhàn)”。
1937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日軍加快侵略中國的步伐,此時,作為海軍上將的陳紹寬從海軍戰(zhàn)斗力的情況進行了軍事部署,他認為江陰地處長江南岸,在南京、上海之間,江面寬僅1500米,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人稱“鎖航要塞”,素有“江上雄關”之稱,既是由海入江的咽喉,又是南北交通的孔道。
為此,他調集當時全國所有的主力戰(zhàn)艦拱衛(wèi)京畿,配置在江陰上下游,阻止日軍艦隊的深入,同時,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將長江航路的燈塔、燈船等標志一律破除,使日艦失去航行目標。第二步是堵塞港道,實行封鎖,即把艦炮移作炮臺,配合沉船和布雷,構成阻塞線。
此時瘋狂的日軍高度重視江陰要塞的戰(zhàn)略地位,他們認為陳紹寬的這支隊伍結集江陰要塞,尤其是遠程大炮的火力,一方面阻礙南京方面的空中作戰(zhàn),其還威脅到沿長江下游行動的日軍艦艇,還嚴懲重地影響其封鎖中國東南岸的步伐;另一方面威脅日軍從側翼攻擊淞滬前線,更重要的是根本不能實施沿長江西進深入中國腹地的企圖。因此,這隊隊伍一直是日軍的眼中釘,肉中刺,必須盡快地除之而后快。
1937年9月22日,日軍開始猛烈地進攻江陰要塞,江陰海戰(zhàn)如期打響。此時此刻,海軍第一第二艦隊已經(jīng)在江陰要塞集結完畢,在總指揮官陳紹寬的命令下,先期完成了對相關水域航標等設施的破壞。隨后,陳紹寬上將乘“中山”號護衛(wèi)艦親臨江陰要塞,一線作戰(zhàn)的人員指出:“日本海軍對我江陰要塞實施大規(guī)模攻擊,戰(zhàn)斗將會極為慘烈,每一個人要做好準備迎敵,抱定殉國的信念,決死抵抗!”大家紛紛表示誓與要塞共存亡。
大戰(zhàn)前夕的江陰水面上,微風輕拂,波瀾不驚,月色如銀。各艦都在抓緊時間擦拭槍炮、檢修輪機、清理彈藥,準備與日寇血戰(zhàn)。是夜日軍從“加賀”號航母起飛的12架艦載機飛抵江陰要塞上空,中國軍艦與要塞兩岸對空火力齊發(fā),織成密集的火網(wǎng),最終12架飛機倉皇逃離。日軍接著開始報復,又從航母起飛3個機群襲來,撲向江陰要塞與我軍軍艦,要塞與軍艦上的中國高射炮群立即開火,雙方打得難分難解。一時間天空煙花朵朵,爆炸聲震耳欲聾,還擊中幾架敵機的油箱,轟隆一聲化為一團火球墜入江中。
日軍第一輪受挫之后,接著沒有給人喘息的機會,又出動了100多架飛機,如漫天的蝗蟲一般撲向了江陰水面,企圖一舉摧毀我方所有六艘軍艦。顯然,沒有空中力量掩護的海軍面臨的將是從未有過的海空血戰(zhàn)。海軍將士們不畏強敵,用高射炮猛烈的還擊,奈何高射炮彈很快用完,將士們又用艦炮還擊,日軍飛機則輪番轟炸,戰(zhàn)斗極為慘烈。
當時平海艦是海軍的旗艦,所以,敵機首先分批環(huán)攻平海艦,以求擒虎之功。軍艦上的高射炮兵急忙開炮迎敵,但難以抵擋敵機的輪番轟炸,戰(zhàn)艦仍被敵機破片屢屢炸中,大量密集的近失彈使薄弱的艦體遍體鱗傷。
接著,軍艦進水已經(jīng)甚多,艦體向右傾斜。如再在此處挨炸,軍艦沉沒就只在轉瞬之間了。因為艦首的起錨機已經(jīng)損壞,艦長命令:“斬斷錨鏈向上游轉移!”輪機兵江鏗惠下士在橫飛的彈片中,操起一把消防斧沖上艦首,迅速地砍斷了錨鏈銷;隨即主機啟動,軍艦在硝煙中蹣跚向上游駛去。
但是由于進水過多,艦身向右舷和艦首方向傾斜,只能勉強航行,因輪機和指揮系統(tǒng)受損,操作亦極不靈便。敵機群見旗艦受重創(chuàng),更是組織了數(shù)十呆飛機跟蹤轟炸。當時艦上各炮位的炮手傷亡慘重,高炮彈庫也開始浸水,就在這時,前桅右后方直接落下一顆炸彈,桅桿頓時傾倒,水柜與一根煙囪全毀,機艙嚴重浸水,舵機也開始失靈。隨后,軍艦高炮彈藥用盡,軍艦的下沉已經(jīng)無法控制,在擱淺之后艦身繼續(xù)向左傾斜到45度,緩緩滑入長江。
接著,其它的幾艘軍艦戰(zhàn)艦亦遭受到敵人連續(xù)的猛烈轟炸,都是在凄涼的汽笛聲中打開海底門,靜靜地沉入長江。至此,中國海軍賴以存在的數(shù)艘主力艦“寧?!?、“平?!?、“逸仙”、“楚有”、“建康”、“應瑞”已悉數(shù)被敵擊沉,在空襲中失去大多數(shù)主力軍艦以后,陳紹寬總司令明白:中國海軍艦隊已不可能再有與日軍艦隊進行決戰(zhàn)的機會了。
駐守主力戰(zhàn)艦全癱瘓后,江陰兩岸的炮臺雖然發(fā)揮的威力,但是陸軍的戰(zhàn)線已被多處突破,隨著日軍攻占宜興、廣德、溧陽等地,江陰在整個南京外圍防線上已成孤城的不利態(tài)勢,統(tǒng)帥部命令要塞棄守突圍,陳紹寬亦隨大軍西撤。
慘烈的江陰海戰(zhàn),我海軍雖然較之日軍不僅在數(shù)量上,而且是質量上極為落后的情況下,總司令陳紹寬帶領全體海軍將士,不畏犧牲,與敵浴血奮戰(zhàn),頑強抵抗,擊落日機20架,使日軍遭受了相當損失,也在一段時間內保證了長江航道的暢通,使江蘇、浙江、武漢等地的大量工廠、企業(yè)、人員得以退入內地,為長期抗戰(zhàn)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殺敵八百,自傷一千,以全軍種的主力戰(zhàn)艦損失殆盡為代價。
江陰海戰(zhàn),海軍司令一級上將陳紹寬著一篇《紀念偉大的“九·二三”》的文章中寫道: “‘九·二三’是中國海軍抗戰(zhàn)史上最值得紀念的一頁?!l都知道,在這次倭寇對我侵略的武力中,最有把握的,是他的海軍。但自江陰封鎖線在我海軍手中樹立以后,情勢卻為之一變,因敵要用艦隊從揚子江上駛,就必須破壞我封鎖線,要破壞我封鎖線,就不能不殲滅我英勇之海軍!以海軍一個軍種的全軍覆沒為代價,寫就了一篇最悲壯的史詩。
陳紹寬,福建閩侯臚雷鄉(xiāng)人,從小就跟著當海軍水手的父親,后考入江南水師學堂航??岂{駛專業(yè),畢業(yè)后被派往“通濟”練習艦,次年實習結束時被授予海軍少尉軍銜,后歷任二副兼教官、大副、副長等職,當時,北洋政府他為駐英使館武官兼海軍留歐學生監(jiān)督,回國后多次提出建造航空母艦,后被授予海軍一級上將,第成為民國歷史上第一個海軍一級上將。
抗戰(zhàn)勝利后,陳紹寬堅決反對打內戰(zhàn),在《建國大業(yè)》的電影中,由李連杰扮演的陳紹寬,說了一句“打誰啊?中國人打中國人?這種事我不干?!苯o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堅決不打內戰(zhàn)被罷了官,他孑然一身回到老家,隨身只帶著裝滿書籍的多個皮箱,別無他物。隱居故里臚雷鄉(xiāng)。每日粗茶淡飯,讀書看報。
1949年福州臨解放前夕,隨著跟隨陳紹寬多年的鄧兆祥率領“重慶號”起義,陳紹寬拒絕去臺,愿意留下為新中國建設服務,后來擔任副省長職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