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些人,看似是被冤殺的,其實(shí)仔細(xì)琢磨,未必如此。這五位名臣名將,個個都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娜宋?,功勞大得能寫進(jìn)教科書,但他們的死,說實(shí)話,真不算冤。
先說商鞅。這位大名鼎鼎的改革家,靠一場大刀闊斧的變法,把秦國從偏遠(yuǎn)的西部小國變成了戰(zhàn)國“扛把子”。
可結(jié)果呢?秦孝公一死,他自己就被車裂了。
大家一聽,肯定覺得不公平。明明是人家拼命干出來的好事,怎么就落了個如此下場?
秦惠文王怕他權(quán)力太大,尤其是商鞅跑到自己封地組織私兵反抗的那一出,簡直是把“君臣博弈”的紅線踩得稀碎。換成任何一個帝王,能容得下這種事嗎?
所以,商鞅的死,不是因?yàn)樗兎ǖ米锪巳?,而是因?yàn)樗|碰了君王最忌諱的那條底線。
再說白起,戰(zhàn)國時期的“死神”。他打仗的本事,那是沒得說,打得列國聞風(fēng)喪膽,尤其是長平之戰(zhàn),全殲了趙軍四十五萬。
可到頭來,他卻被秦昭襄王賜死了。這事兒一聽也讓人心寒:有功之臣,怎能如此下場?
但要從秦王的角度看,白起那是咎由自取。拒絕出兵邯鄲也就算了,還多次公開頂撞秦王,最后逼得秦昭襄王親自來求他,給他臺階下,他卻依然不為所動。
這種將軍,根本不給皇帝留面子,皇帝怎么可能安心?再加上白起跟權(quán)臣穰侯魏冉還有關(guān)系,秦昭襄王早就想削弱魏冉的勢力,白起就是他不放心的一顆棋子,遲早得拔掉。
說到“鳥盡弓藏”,韓信肯定是經(jīng)典案例。這個“兵仙”一手幫助劉邦打下了天下,可最后卻被呂后設(shè)計殺死。
很多人都為他叫屈,覺得他死得冤。其實(shí)從劉邦的角度看,韓信的死并不冤。
他攻下四國卻不救劉邦,還威脅劉邦封他為齊王,這讓劉邦心里怎么能受得了?后來項(xiàng)羽一死,韓信的軍事能力對劉邦來說就不再是剛需了,他卻依舊擁兵自重,甚至在楚國耀武揚(yáng)威,簡直是在劉邦頭上撒鹽。
劉邦是什么人?他能允許手下有人威脅自己的皇權(quán)?
所以,韓信的死看似是呂后下的手,但背后少不了劉邦的默許。
藍(lán)玉的故事同樣耐人尋味。這位明朝的開國功臣,戰(zhàn)功赫赫,地位顯赫,可最后還是被朱元璋以“謀反罪”處死了。
很多人罵朱元璋心狠手辣,但藍(lán)玉的所作所為,也真是讓人無語。侵占民田、拆毀關(guān)隘、強(qiáng)占元妃、嫌官小不滿……這一樁樁一件件,哪樣不是在挑戰(zhàn)皇帝的底線?
朱元璋本來就對功臣的“尾巴翹起來”特別敏感,藍(lán)玉偏偏還這么囂張,換成任何一個皇帝也不會放過他。說到底,藍(lán)玉的死,更多是他自己作的。
最后說袁崇煥。這位明末的抗清名將,死得確實(shí)讓人唏噓。
崇禎帝用他的時候,對他是百般信任,可最后卻因?yàn)椤巴〝场钡淖锩麑⑺柽t處死。很多人替袁崇煥打抱不平,覺得他是皇太極的反間計害死的。
但話說回來,袁崇煥也有自己的問題。他擅自殺了毛文龍,還跟后金的皇太極有書信往來,這些事擺在崇禎面前,怎么看都是證據(jù)確鑿。
你說崇禎能不多想嗎?再加上袁崇煥的“先斬后奏”,直接挑戰(zhàn)了皇帝的權(quán)威。
崇禎那時候正是內(nèi)外交困,手上沒幾個能打的牌,袁崇煥這一行為無異于往火上澆油。換位思考一下,崇禎的決定也不能說完全沒道理。
回頭來看,這五位名臣名將的死,雖然讓人唏噓,但并不冤。站在帝王的角度,他們的行為或多或少威脅到了皇權(quán),觸碰了統(tǒng)治者的禁忌。
信息來源:[《史記》], [《明史》], [《資治通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