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沒有明顯折痕的折疊屏iPhone?聽起來像是營銷噱頭,或者可能只是今日頭條上的市井傳聞。但根據(jù)分析師郭明錤的說法,這是真的,而且它真的要來了。
眾所周知郭明錤是知名的蘋果供應鏈觀察師,過往預測的準確率頗高,他表示蘋果正與三星顯示合作研發(fā)一款新型折疊屏,其特點是“無折痕”設(shè)計。不只是屏幕本身,還有一家名為Fine M-Tec的公司提供的金屬應力分散板。據(jù)悉,這個組件能控制屏幕的彎曲方式,緩解會產(chǎn)生那條礙眼豎痕的壓力。
要是真能如宣傳般實現(xiàn),那它將成為市面上首款真正無折痕的折疊屏iPhone,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問題來了:為何三星自己沒做到?
這就有點尷尬了。郭明錤稱,三星在其Galaxy Z Fold系列中早就用過類似的金屬板技術(shù),而且同樣源自Fine M-Tec。但即便到了最新的Galaxy Z Fold 7,明顯的折痕仍是用戶體驗中揮之不去的一部分。那為啥三星顯示要給蘋果提供一項自己都沒用上的新技術(shù)呢?
目前還沒有確切答案。有一種說法是,蘋果可能拿到了定制設(shè)計的面板和金屬板系統(tǒng),經(jīng)過精細調(diào)校以滿足更嚴苛的視覺標準。另一種可能是,蘋果傳聞中“品質(zhì)高得多的鉸鏈”在實現(xiàn)無折痕效果中也起到了同等重要的作用。再或者,可能只是蘋果花了更多錢,買到了三星顯示能生產(chǎn)的高端版本??傊?,這里面門道不少,但這也讓折疊屏iPhone的競爭籌碼更高了。
目前已知的參數(shù)
郭明錤最新的報告進一步揭示了蘋果折疊屏iPhone可能的模樣:
內(nèi)屏7.8英寸,外屏5.5英寸
后置雙攝,前置單攝
電源鍵集成Touch ID,而非Face ID
展開后厚度4.5毫米,折疊后9~9.5毫米
計劃2026年末發(fā)布
所以說,我們還得等一年多。不過從尺寸來看,它會比Galaxy Z Fold 7稍厚一些——后者展開后厚4.2毫米,折疊后厚8.9毫米。但要知道,蘋果向來會為了耐用性和散熱性能增加厚度,正如近幾年越來越厚的“Pro Max”機型,不太可能為了變薄零點幾毫米而妥協(xié)性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個Touch ID按鍵可能會成為今后蘋果折疊屏手機的專有設(shè)計,畢竟在這種空間極其有限的折疊屏形態(tài)下,F(xiàn)ace ID模塊太占地方了。
無折痕折疊屏真的重要嗎?
說實話,真的重要。過去五年,折疊屏技術(shù)雖有諸多進步,但折痕始終提醒著人們,你手中的設(shè)備雖有著未來感的外觀,內(nèi)核卻仍是初代產(chǎn)品的思路。用戶總會注意到它,尤其是在滑動屏幕或看全屏視頻時。
有些人慢慢就習慣了,有些人卻始終無法適應。要是蘋果真能消除這個視覺和觸感上的缺陷,或許會徹底改變?nèi)藗儗φ郫B屏的看法——從新奇玩意兒變成必需品。
但蘋果真能做到嗎?
這可是個價值數(shù)十億的問題。蘋果并非折疊屏領(lǐng)域的先行者,但它也不需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它向來善于在市場上冷眼觀望,等時機成熟了再入場,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一個品類——就像當初對iPad平板電腦和AppleWatch可穿戴設(shè)備做的那樣。不過,折疊屏本身難度更大。這里面涉及玻璃疲勞、鉸鏈機械結(jié)構(gòu)、雙屏交互設(shè)計、電池限制以及成本問題。更不用說,要說服數(shù)千萬從沒折疊過手機的iPhone用戶,讓他們開始嘗試折疊屏。
但如果蘋果的折疊屏iPhone真能做到無折痕,還能保持普通iPhone的精致感、可靠性和生態(tài)優(yōu)勢,那它或許真能成為一款站穩(wěn)腳跟的產(chǎn)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