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失聯(lián)的19歲陜西高中畢業(yè)生彭宇軒已被成功尋獲,這是一個好消息,但也不得不讓人反思,為何明明知道緬甸電詐猖獗,可依舊還是有人不停的被騙。
就以彭宇軒為例,歷具有很強的代表性。高考結束后的他,懷著賺取零花錢的單純想法,在網(wǎng)絡這個信息繁雜的空間里瀏覽招聘信息。此時,一名女子主動與他聯(lián)系,聲稱他外形條件適合主播工作,并且描繪出一幅經(jīng)過包裝就能獲取高額收入的美好藍圖。
從這里就不難看出,電詐分子用的是最簡單的詐騙手段,那就是以“高額收入”誘惑,讓彭宇軒上當,心甘情愿前往。在彭宇軒前往目的地的途中,出現(xiàn)了一個很值得深思的情節(jié)。同乘人員懷疑他遭遇電詐并好心勸阻,可他卻沒有聽從勸告,執(zhí)意前往。這表明,電詐分子拋出的誘餌已經(jīng)深深占據(jù)了他的內(nèi)心。
這種現(xiàn)象并非個例,事實上,絕大多數(shù)被騙往緬甸的人,并非是被脅迫前往的。在如今社會中,人們普遍受到消費主義文化的影響,看到周圍人享受著豐富的物質生活,內(nèi)心也渴望能夠快速獲得財富來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這種心理被電詐分子巧妙利用,他們以各種看似誘人的條件為幌子,如“高收入”“免費游玩”等,讓受害者覺得自己仿佛撿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是這些人卻不想一想,人家為何偏偏要關照你。
或許有人會說,被騙者涉世未深,不知人間險惡!確實!這是一個原因,但是如今網(wǎng)絡時代,電詐信息早已鋪天蓋地,相關部門也一直在宣傳電詐,再單純的人,也應該都有一定的覺悟,畢竟防人之心不可無!歸根到底!還是“貪”字在作祟,有些人看中“高收入”,有些人看中“免費游玩”。
希望所有人都能從這些事件中吸取教訓。彭宇軒的幸運并不是普遍現(xiàn)象,更多的人一旦被騙往緬甸,就如同墜入“地獄”一般。在那里,他們面臨著各種非人的待遇,人身自由被剝奪,被迫從事電詐等違法犯罪活動。一旦沒有達到電詐分子的要求,還會遭受毆打、虐待甚至生命威脅。所以,在面對各種看似誘人的機會時,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克制內(nèi)心的貪欲,不要讓自己成為電詐分子的獵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