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的一天,湖南的一家機器廠中,53歲的工人許民慶忽然收到一封“特殊”的信。信上說,經中央核實,確認他為許繼慎烈士的遺孤。
許民慶看完信后,頓時心酸得涕泗橫流。
當年就因為母親臨終前告知他,他的父親是國民黨團長。他這么多年才一直以為自己是國民黨的后代。
也正是因為這個身份,讓他差點被處決。
那么他的母親究竟為何要告訴他錯誤的信息?他的身份又是如何被發(fā)現(xiàn)的?
傳說中的英雄
這一切都要從他父親的經歷說起。
許繼慎出生在安徽省六安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中。在很小的時候,他便表現(xiàn)出了聰明好學的特點。
在同齡孩子還在調皮搗蛋的年紀,他總是偷偷坐到學堂墻根處,偷偷聽先生講課,一聽就是一整天。
見孩子這么上進,父母都認為他將來會有大出息。因此,即使家中已經窮得揭不開鍋,父母還是咬牙將他送到了私塾。
許繼慎也沒有辜負家里的期待,每年的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
等再長大一點,他便憑借著優(yōu)異的成績,被安慶的一所工業(yè)學校錄取了。
“五四運動”爆發(fā)后,許繼慎受到革命浪潮的影響,也投身到了反帝反封建的運動中。
由于表現(xiàn)突出,他很快就成為了安徽學生運動的領袖。在此期間,他結識很多革命人士,并正式加入我黨。
隨著他的名號越來越響,他逐漸遭到了當?shù)卣挠浐?。不久后,他便因為當局的搜捕,而被迫逃往上海?/p>
恰逢此時,黃埔軍校正在上海招生。聽聞這個消息后,一直想成為一名“職業(yè)革命家”的許繼慎,便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考試。
不久后,他便被正式錄取,與曹淵、廖運澤等人,成為了第一期的同窗。
當時的黃埔被視為“革命圣地”。許繼慎在這里不僅結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思想覺悟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沒過多久,他便憑借著出色的表現(xiàn),被組織選中,被調去擔任學校黨支部的候補干事。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擔任黨支部書記的是蔣先云,與他一起成為候補干事的是陳賡,兩位都是我黨非常優(yōu)秀的革命人士。
后來,這個黨支部也成為了“赤黃埔系”的雛形。
東征開始后,許繼慎便披甲上陣,成為了一名敢死隊隊員。每次作戰(zhàn)時,他總是攬下最艱巨、最危險的任務。
漸漸地,他便因為敢打敢拼,不怕死的作戰(zhàn)風格,開始在軍中嶄露頭角。
北伐戰(zhàn)爭開始后,他被調任為葉挺獨立團第二營營長,先后參加了平江、汀泗橋以及賀勝橋的戰(zhàn)斗。
1927年,靠著顯著的戰(zhàn)功,他升任為七十二團團長,成為了一名威震全校的虎將。
也正是在這一年,大革命宣告失敗。
為黨奉獻一生
5月,在老蔣的授意下,夏斗寅趁著武漢兵力空虛,悍然發(fā)動了攻城戰(zhàn)役。
危急情況下,許繼慎率部趕來,拼死擋住了敵人的進攻,終于等到援軍趕來。
但由于戰(zhàn)斗太激烈,他不幸身受重傷,被人抬到了醫(yī)院。
雖然經過搶救后,他成功撿回了一條命,但他心心念念的還是上戰(zhàn)場。
此時距離進行南昌起義已經沒剩多少時間了。他雖然躺在病床上,卻還是多次向上級申請,想要參加起義。
但周總理關心戰(zhàn)士們的身體,規(guī)定:凡是傷殘未愈的人員,一律不準參加戰(zhàn)斗。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讓他錯過了參加南昌起義的機會。這也成為了他最大的遺憾。
就在他養(yǎng)病的時候,汪精衛(wèi)多次以高官厚祿拉攏他,甚至還向他許諾獨立師師長一職。但從始至終,許繼慎都沒有動搖過分毫。
南昌起義第二天,他被組織送到了上海養(yǎng)傷。這時,他又聽說部隊正在策劃“廣州起義”,于是他也顧不上病體未愈,又急匆匆趕到了廣州。
但不湊巧的是,他趕到時起義運動已經失敗,部隊也已經轉移。
彼時全國各地的革命形勢都陷入了低潮,起義運動幾乎沒有成功的時候。
原本對于他來說,此時回國民黨或許是個更好的選擇,但他卻依舊沒有改變初心,再度回到上海。
之后,他便跟隨周總理,開始進行秘密地下工作。
1930年,他被中央任命為紅軍第一軍軍長,奉命前往鄂豫皖工作。
或許是知道此行艱難,前途難料,他在臨行之前特意向總理表示,此去必定與國民黨決一死戰(zhàn),堅決完成黨交給的光榮任務!
然而,誰也沒想到,這竟是兩人最后一次見面。
彼時的鄂豫皖只有一些農民隊伍,優(yōu)秀的軍事指揮員非常匱乏。
許繼慎抵達后,便立即開始大力整訓軍隊,將三個主力軍直接改為三個師和一個獨立旅,并設置了嚴格的軍隊紀律。
在他的努力下,部隊的作風和戰(zhàn)斗力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在英山戰(zhàn)斗中,他親自指揮部隊,以“圍點打援”的戰(zhàn)術,全殲敵人一個整編旅,為根據(jù)地的進一步擴大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戰(zhàn)斗的年代是殘酷的,不久后,許繼慎同志便壯烈犧牲了,享年三十歲。
后來,他被中央評定為革命烈士,他的名字也被列在了《革命烈士英明錄》的第一名。建國后,他還被評為了我國36位軍事家之一。
許繼慎為國家的付出是巨大的,他的早年英逝也無疑是令人悲痛的。
在他去世后,徐向前、周士第等他的戰(zhàn)友,一直想方設法地聯(lián)系他的家人,想要替他照顧他的后人。
然而,我軍幾乎是找遍了全國,卻還是沒有一點音信。當時很多人都開始懷疑,許繼慎同志是不是本就沒有后代?
直到幾十年后,這個謎底才被揭開。
烈士的遺孤
1970年,安徽六安縣黨史工作者鮑勁夫奉命編寫許繼慎的革命事跡。
于是,許同志究竟有沒有后代這個問題再一次引起了眾人的重視。
在工作人員們的走訪調查下,在尋找了多年后終于聯(lián)系到了很多知道內情的人。
他們有的是許繼慎的黃埔同學,有的是他的老鄉(xiāng)。根據(jù)他們的透露,許同志確實有一個兒子,名叫許民慶,現(xiàn)在正在湖南的一機器廠里工作。
于是中央立即派工作人員趕了過去,并進行了一番調查。經過核實后,他們確認這人就是許繼慎的遺孤。
之后,工作人員便給許民慶寫了一封信,說明了此事,并告訴他,他爸爸是紅軍軍長。
彼時的許民慶已經53歲了,他這一生都沒見過親生父親,一直都以為父親是國民黨。也正因此,他受了很多委屈。
原來許繼慎在黃埔軍校時就已經娶妻,妻子是校醫(yī)院的護士,名叫譚冠玉。
因為當時形勢緊張,為了妻子的安全,他并未將此事告訴太多人。
妻子生下兒子后,大革命便失敗了。許繼慎只給孩子取了一個名字,便匆匆踏上了戰(zhàn)場。
許民慶告訴眾人,父親給他取這個名字,寓意為“要為人民做事,只許人民來慶賀你。”
許繼慎犧牲時,譚冠玉獨自帶著兒子在上海。
她其實知道丈夫是紅軍,但彼時她身處于蔣統(tǒng)區(qū),為了孩子的安全,她并未告訴孩子他父親的真實身份。
直到臨終前,她才告訴兒子,他的父親是一個國民黨團長。她這樣說是希望兒子能遠離戰(zhàn)爭,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活下去。
豈料,這個身份卻給許民慶帶來了很多麻煩。后來許民慶也想參加解放軍,但因為他身份的問題,部隊并未輕易要他。
因此,他便一直在機器廠工作。建國后,百姓們得知他是國民黨的后代,便要求處決他。
但因為不知道許民慶的父親究竟是誰,而且他自己也沒犯過錯,所以我軍向百姓講了很多道理,這才讓許民慶躲過一劫。
但那時百姓對國軍的厭惡比較深,所以即使在平時,他也不少遭到人家的白眼,這讓他非常難過。
直到1982年,他的身世才公之于眾,他這么多年的委屈才終于化作淚水,全部傾瀉了出來。
中央本想為他安排一份更好的工作,照顧他的生活,但全都被他拒絕了。
他表示,自己唯一的心愿就是入黨,將來能像父親那樣,為人民工作,奉獻一生。
后來,許民慶一家依舊像萬千普通百姓那樣生活著。
雖然許繼慎同志很早就離開了,但他高尚無私的精神,卻深深影響著子孫的世世代代。
參考資料:
許繼慎:功勛卓著的紅軍將領,央廣網,2018年8月5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