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繪夢,情暖右江
文/圖/陳小云(廣西)
七月的全州,暑氣漸盛,卻擋不住一股溫熱的暖流涌進黃沙河鎮(zhèn)最邊遠山區(qū)右江村委這片寧靜的土地。在時光的長河中,總有一些瞬間如璀璨星辰,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總有一些溫暖如潺潺溪流,潤澤我們干涸的心田。在桂林市文聯(lián)指導引領下,桂林市文藝志愿者協(xié)會攜手全州縣文聯(lián)主辦的“關愛一老一小”最美鄉(xiāng)村攝影文藝志愿服務活動,宛如一場愛的甘霖,灑落在全州縣黃沙河鎮(zhèn)右江山區(qū)村委這片充滿希望與溫情的土地上。
五點半縣城的天剛破曉,晨曦的微光如同輕柔的手指,緩緩揭開夜的帷幕。村委團支書小唐陪同活動的文藝志愿者們便踏上了前往我們右江山區(qū)的征程。經(jīng)過一小時后車子過了國道漸漸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疾馳,窗外的景色如詩如畫般愈發(fā)清幽,沿途,高大的杉樹像忠誠的衛(wèi)士,整齊地排列在道路兩旁,它們的枝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為志愿者們的到來鼓掌歡迎;翠綠的竹林則像是一片綠色的海洋,波濤起伏,發(fā)出沙沙的聲響,宛如一首悅耳的交響曲,為這趟充滿愛心的旅程增添了幾分寧靜與美好。
經(jīng)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七點四十分志愿者們終于抵達了山區(qū)右江村委辦公樓前。當車子緩緩停下,身為村委委員的我早已在村口等候在門口。熱情地迎上前,緊緊握住志愿者們的手,眼中滿是感激與期待。簡單的寒暄過后,活動便正式拉開了帷幕。
在村委的活動現(xiàn)場,老人們早已圍坐在一起,他們的臉上帶著些許羞澀和緊張,但更多的是期待和喜悅。沒有華麗的布景,村委里辦公室樓梯間門窗上,白色的證件照背景布一掛起來,立刻成了村委最亮眼的風景。門口的自然風景便是溫情的“攝影棚”志愿者們迅速地架起攝影設備,調整光線和角度,開始為老人們拍攝照片。志愿者們背著相機,耐心地為老人們整理衣襟、梳理頭發(fā),一句句“奶奶看這邊”“爺爺笑一笑”
驅散了老人們起初的拘謹。鏡頭里,是布滿皺紋卻難掩飾喜悅的臉龐,是被歲月壓彎卻依舊挺直的脊梁,每一道溝里藏著山村的故事,每一絲笑意里都盛著此刻的滿足。
一位年近八旬的唐爺爺牽著年過八旬奶奶的手,緩緩走到鏡頭前。他們的頭發(fā)已經(jīng)花白,臉上布滿了歲月的皺紋,但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種歷經(jīng)滄桑后的平和與默契。這是他們第一次拍攝夫妻合影。老爺爺緊緊地握著老奶奶的手,仿佛害怕一松手她就會消失不見。老奶奶則微微仰起頭,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攝影師輕輕地按下快門,“咔嚓”一聲,將這溫馨的瞬間定格在了永恒。這張照片,不僅記錄了兩位老人攜手走過的風雨歲月,更見證了他們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的愛情。
不遠處籃球場上,另一群老人圍坐在一起,他們是一個五代同堂的大家庭。從白發(fā)蒼蒼的老祖宗到牙牙學語的小娃娃,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攝影師耐心地調整著大家的位置和姿勢,力求將這個大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完美地融入畫面中。當快門聲響起,這張珍貴的五代同堂合影誕生了。它不僅是一個家庭的團圓見證,更是我們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傳承家風的生動體現(xiàn)。
除了為老人們拍攝合影,志愿者們還為他們拍攝了證件照。老人們端坐在椅子上,挺直了腰板,盡量讓自己看起來精神一些。攝影師仔細地為他們整理衣領、調整發(fā)型,然后認真地拍攝每一張照片。對于很多老人來說,這可能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拍攝如此正式的證件照。他們看著相機里自己的模樣,眼中充滿了新奇和感慨。
快門聲此起彼伏,不是為了捕捉什么驚艷的風景,而是為了定格這些平日里被忽略的溫暖,文藝志愿者們用鏡頭作筆,以光影為墨,把老人們的模樣鄭重的記錄下來,也把外界的牽掛和曖意,悄悄種進大山深處。
在為老人們拍照的間隙,志愿者們還將鏡頭對準了右江山區(qū)的自然風光。遠處連綿的山巒,在云霧的繚繞下宛如一幅水墨畫,在鏡頭下散發(fā)著獨特的韻味。每一張風景照,都是對右江山區(qū)美麗的贊美與宣揚,也是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
在這次活動中,有一位攝影師感慨地說,他從事攝影工作已經(jīng)二十年了,但像這樣充滿愛心和溫情的拍攝還是第一次。以往,他拍攝的大多是商業(yè)照片,追求的是畫面的美感和藝術效果。而這次,他用鏡頭記錄下的是人們最真實的情感和生活,每一張照片都蘊含著深深的愛和溫暖。他說,在這里,他感受到了攝影的真正意義,那就是用鏡頭傳遞愛和希望,讓更多的人看到生活中的美好。
時間在忙碌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覺已經(jīng)到了中午。太陽高懸天空,熾熱的陽光曬在水泥地上發(fā)燙,志愿者們的汗水濕透了衣衫。但他們沒有絲毫的抱怨和疲憊,依然認真地完成著每一項工作,當他們正準備收拾設備時,時,一個村民從家里拎著竹籃走過來,里面裝的是翠綠的黃瓜,慈祥地對我說“小陳,這是我剛拍完照回家從地里摘的,洗都來不及洗,怕他們走了”帶著泥土的芬芳和村民的深情厚誼,志愿者們接過這些農(nóng)家純綠色食材,啃著脆生生的黃瓜,心中充滿了感動。
這次“關愛一老一小”最美鄉(xiāng)村攝影文藝志愿服務活動,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攝影活動,它更是一場愛的傳遞,一次心靈的洗禮。像是一場及時雨,滋潤了我們山區(qū)老人小孩的心田,讓我感受到了家鄉(xiāng)老小朋友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同時,也讓我看到志愿者們在奉獻中收獲了快樂和滿足,讓他們更加堅定了用藝術服務社會、關愛他人的信念。
兩小時的顛簸,半天的忙碌,或許只是漫長歲月里的一瞬,但當我親手將一張張不是精致而是最真實的照片送到老人孩子手中時,心中感慨萬千,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越來越多,讓更多的人關注到鄉(xiāng)村的“一老一小”群體,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溫暖。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而右江山區(qū)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也將在愛的照耀下,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讓我們記住這美好的瞬間,記住那些溫暖的笑容,記住這份濃濃的愛心。讓我們攜手共進,將這份溫暖與關愛一直延續(xù)下去,用愛和責任,為鄉(xiāng)村的發(fā)展和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為,在這個充滿愛的世界里,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束光,照亮他人,溫暖社會。右江山區(qū)的明天也會因這樣的善舉而更加美好!
作者簡介:
陳小云,女,漢,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廣西全州縣黃沙河鎮(zhèn)人,任村委基層工作多年,工作之余,讀書寫文,隨心而作,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余生愿在文學道路上風雨前行,不求名利,只求心靜。
投稿須知:
平臺用稿無稿費, 投稿本平臺必須為首發(fā)原創(chuàng)作品,凡在其它媒體或網(wǎng)絡平臺上刊發(fā)過的作品請勿投稿。
1.投稿需先關注《鄉(xiāng)村精短文學》公眾號。
2.投稿微信號:13877397223
投稿郵箱:835853wmsh@163.com、1964392700@qq.com
3.投稿被平臺刊發(fā)且收到贊賞費7天后,贊賞費的80%發(fā)放給作者本人,其余20%用做平臺運營管理。(字數(shù)在300字以上的能申請“原創(chuàng)”標識的作品才可以獲得讀者贊賞費)
4.本平臺刊發(fā)的作品均為作者本人觀點,且侵權與否均與本平臺無關,如作品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本平臺刪除。
凡投稿者均表示自愿接受并同意上述聲明,由此產(chǎn)生的一切責任均由投稿者承擔,本平臺不負其任何連帶責任。
本文由《鄉(xiāng)村精短文學》原創(chuàng),歡迎長按下面二維碼圖片識別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