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蘋果掉隊了。
截至7月25日,英偉達的市值為4.24萬億美元,微軟的市值為3.8萬億美元,蘋果的市值為3.19萬億美元。
兩相比較,蘋果市值比微軟少了約0.6萬億美元,比英偉達少了超過1萬億美元。
三家科技公司截至2025年7月25日的市值(單位:萬億美元)
2010年5月,蘋果以2200億美元的市值,首次成為全球市值第一。
彼時,微軟的市值為2190億美元,英偉達的市值只有83億美元。
此后,蘋果市值開始狂飆。
2011年,蘋果超過石油公司??松梨?,坐穩(wěn)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的地位。
2018年8月2日,蘋果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破萬億的公司。
2020年8月19日,蘋果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的公司。
2023年7月1日,蘋果成為全球首家市值達到3萬億美元的公司。
可以說,在過去的10多年里,蘋果是資本市場當之無愧的龍頭,無人可望其項背。
為了更好的說明,我們再來看看三家公司的市值趨勢圖。
2011年1月-2024年12月三個科技公司市值對比
從中可以看出,蘋果的市值,始終保持第一的優(yōu)勢。
但是,與微軟、英偉達的優(yōu)勢,被一步步地縮小。
誰能想到,現(xiàn)在的蘋果市值,比英偉達少了超過1萬億美元。
1萬億美元是什么概念?
相當于2個阿里巴巴+3個網(wǎng)易+3個京東。
更值得關注的是,與2024年12月相比,蘋果的市值還下滑了0.6萬億美元。
差距一步步拉大,意味著蘋果徹底掉出資本市場第一梯隊。
2023年,美國銀行策略師邁克爾·哈特內特率先提出“七巨頭”概念。
“七巨頭”指的是,亞馬遜、Alphabet、蘋果、Meta、微軟、英偉達和特斯拉。
這7家企業(yè),不僅在美股市場上舉足輕重,在科技領域也各具特色。
AI浪潮卻將分屬不同賽道的巨頭們“卷”在了一起。
資本市場上的表現(xiàn),是企業(yè)經(jīng)營狀態(tài)的晴雨表。
從長期看,股價、市值等資本市場指標的波動,本質上是對企業(yè)經(jīng)營能力、行業(yè)地位、增長潛力的“投票”。
英偉達的市值能夠從2011年106億美元,暴增至現(xiàn)在的4.24萬億美元,正是資本市場對其“AI算力壟斷”經(jīng)營狀態(tài)的反饋。
反觀蘋果,今年市值不漲反跌,源于其在AI布局上的掉隊。
早在2023年,AI大模型剛剛興起之際,蘋果就已經(jīng)啟動了名為“Ajax”的AI大模型項目,并且在次年開始發(fā)布相關論文及成果。
在業(yè)界的熱切期待下,蘋果的Apple Intelligence不僅上線時間嚴重延誤,即使上線后,體驗也未達預期。
直到今天,蘋果依然沒有拿出讓人驚喜的AI產(chǎn)品。
LiveBench國際權威大模型評測榜單
以國際權威大模型評測榜單LiveBench發(fā)布的最新一期結果為,美國的Google、OpenAI,中國的阿里巴巴、DeepSeek均在其列,蘋果沒有上榜。
前段時間,蘋果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監(jiān)管文件顯示,蘋果擁有2570億美元的現(xiàn)金儲備。
不差錢的蘋果,為何做不好AI?
彭博社長期關注蘋果的記者Mark Gurman在《為何蘋果仍未破解AI密碼I》一文中直言,高管層的分歧與戰(zhàn)略搖擺,是蘋果在AI領域落后的關鍵內因。
在正解局看來,是因為“喬布斯不在場”。
喬布斯去世后,庫克接任CEO,蘋果的戰(zhàn)略重心逐漸從“顛覆式創(chuàng)新”轉向“商業(yè)化落地”。
蘋果現(xiàn)在的經(jīng)營思路,是在喬布斯制定的框架內“筑牢護城河”。
雖然蘋果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地位依然高高在上,殊不知,城外已被AI掀起了一輪輪風暴。
“喬布斯不在場”,蘋果缺乏一個“敢于顛覆現(xiàn)有路徑”的領導者。
AI時代,蘋果需要勇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