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1944年8月的華沙起義中,波蘭國家軍雖然一度取得了戰(zhàn)役發(fā)起的突然性,奪取了大部分華沙城區(qū),但在進攻德軍重兵把守的要塞、鐵路、橋梁等重要目標時,還是屢屢受挫,筆者這回要介紹的國家軍第三步兵師第七步兵團進攻奧克切機場之戰(zhàn)就是其中之一。
奧克切機場位于華沙沃奇(W?ochy)區(qū)的奧克切(Ok?cie)商住區(qū),現(xiàn)改名為肖邦國際機場,該機場啟用于1934年,距離華沙市中心約8公里,至今仍是波蘭最大的機場。1939年9月8日,奧克切機場被德軍占領(lǐng)后,被改造為軍用運輸機場,在1944年下旬,常駐機場的除三個德國空軍戰(zhàn)斗機大隊和一個夜間戰(zhàn)斗機中隊外,還有多達56門防空火炮。
1934年剛建成的奧克切機場
一旦奪取奧克切機場,即可用于盟軍轟炸機和運輸機轉(zhuǎn)場和補給,對于華沙起義顯然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所以波蘭國家軍總參謀部早就制定了奪取機場的計劃,承擔這一重任的是成立于1944年7月的國家軍第3步兵師下屬的第7步兵團,代號“喉嚨(Gar?uch)”部隊。
第7步兵團的歷史甚至早于第3步兵師,早在1939年10月波蘭淪陷后不久,原波軍第3步兵師7團的一些軍官就成立了一個地下抵抗武裝組織,即為國家軍第7步兵團的前身。該抵抗組織起初隸屬于名為“白鷹組織(Orze? Bia?y)”的地下抵抗組織,后于1941年初加入波蘭國家軍的前身——武裝斗爭聯(lián)盟,至1944年7月底,該團共計有官兵2300人,并編組為39個游擊排在國家軍華沙軍區(qū)第八獨立區(qū)分散活動。
編制上,組建后的第7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營及一個沒有火炮的炮兵連,該團團長是呼號“高地(Wysocki)”的原波軍邊防軍軍官斯坦尼斯瓦夫·巴比亞茲(Stanis?aw Babiarz)少校。巴比亞茲少校于1900年8月15日出生于喀爾巴阡省的小村莊維索卡,蘇波戰(zhàn)爭期間曾在波軍第5步兵團服役,戰(zhàn)后成為一名職業(yè)軍官。二戰(zhàn)初期,巴比亞茲少校曾任第7步兵團3營營長,直到1942年2月該團團長朗上尉被捕后才接任團長一職。
1944年8月1日,在國家軍總參謀部還沒完全下定起義決心時,在廣大國家軍中下層官兵的愛國熱情的驅(qū)使下,起義迅速爆發(fā),此時第7步兵團所能集結(jié)到的官兵只有50%,其中第1營還因與德軍裝甲部隊的交戰(zhàn)而被滯留在了沃奇區(qū),無法按時趕到機場。
國家軍第7步兵團團長巴比亞茲少校
8月1日下午四點,巴比亞茲少校又接到新的情報,稱機場上的德軍守軍突然加強了戒備,并得到了新的增援部隊,還修筑了新的機槍壕工事,此時他手下所能調(diào)動的官兵不足800人,考慮到以當前這批人裝備水平,貿(mào)然進攻機場恐怕會得不償失,故雖然在遭到第八獨立區(qū)長官反對的情況下,少校還是派遣交通員向所屬各部傳達了停止進攻的命令。
然而不巧的是,正集結(jié)在華沙茲巴爾日(Zbar?)村的第7步兵團直屬炮兵連卻沒能收到這份命令,呼號“庫巴(Kuba)”的該連連長羅穆爾德·雅庫博夫斯基(Romuald Jakubowski)遂決定按照原計劃發(fā)起攻擊。雅庫博夫斯基于1918年出生于華沙,畢業(yè)于華沙理工大學建筑系,起義前曾擔任國家軍華沙地區(qū)反間諜部門的負責人,他的父親在戰(zhàn)前曾是一名波軍反情報少校,但在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不久神秘去世。
除了第7步兵團直屬炮兵連外,原定參與進攻機場的還有代號“盧日采(?u?yce)”的國家軍直屬空軍部隊,該部隊下轄五個連,原計劃在奪取機場后立即參與對機場設施的清理和維護,甚至是駕駛繳獲的德軍戰(zhàn)斗機參戰(zhàn)。然而起義發(fā)生后,盧日采部隊與第7步兵團的聯(lián)系即被切斷,最后只有呼號“塔迪安(Tadziunio)”的塔德烏什·揚·加沃斯基(Tadeusz Jan Gaworski)指揮的65名輕步兵投入到奪取機場的戰(zhàn)斗中。
加沃斯基與其在倫敦的墓地
加沃斯基于1916年12月25日出生于波蘭中東部馬佐夫舍省的多拉姆縣,是一名預備役士官,二戰(zhàn)初期曾在波軍第19步兵團擔任副排長,參與了利沃夫保衛(wèi)戰(zhàn)。波蘭淪陷后,加沃斯基一度被蘇聯(lián)逮捕,后又設法跑去了法國,法國淪陷后又退往英國,任國家軍特別行動部中尉。1943年1月,加沃斯基被英國情報部門空投回波蘭,并被分配到盧日采部隊服役,此后多次率部襲擊德軍。
8月1日下午五點,在還沒有得到加沃斯基分隊增援的情況下,雅庫博夫斯基便帶領(lǐng)炮兵連對奧克切機場發(fā)起攻擊,但由于他們的集結(jié)地距離奧克切機場尚有一大片空地,所以在沖鋒過程中,炮兵連的官兵們即遭到德軍機槍的屠殺。
帶頭率領(lǐng)部隊沖鋒的連長羅穆爾德亦在發(fā)起沖鋒后沒走幾步就中彈倒地,一同倒地的還有他的兩個親兄弟——呼號“大象(S?oń)”的茲比格涅夫·雅庫博夫斯基(Zbigniew Jakubowski)中尉及呼號“維科(Wiko)”的維克托 雅庫博夫斯基(Wiktor Jakubowski)。
據(jù)德軍檔案記錄,當天奧切克機場的守軍總計打死了120多名向機場進攻的波軍,當一輛德軍裝甲車出現(xiàn)在剩余的波軍后側(cè)時,他們馬上作鳥獸散了。加沃斯基分隊則僥幸躲過了這場大屠殺,他們隨后轉(zhuǎn)入到華沙城區(qū)繼續(xù)作戰(zhàn)。
事后,雅庫博夫斯基三兄弟的母親雅妮娜·雅庫博夫斯卡(Janina Jakubovska)在戰(zhàn)場上認出了三個兒子的遺體,因為羅穆爾德穿著母親親手為他縫制的、原本計劃在訂婚典禮上穿的新襯衫,而雅妮娜也在戰(zhàn)后被蘇聯(lián)內(nèi)務部逮捕,并最終死在了獄中。
雅庫博夫斯基三兄弟在華沙的墓地
原國家軍第7步兵團團長巴比亞茲少校帶著手下800名弟兄撤離機場后,又參加了國家軍在華沙城區(qū)的作戰(zhàn)。9月底,華沙起義失敗后,巴比亞茲少?;煸谄矫裰刑与x了華沙城區(qū),此后一直躲藏在波茲南郊區(qū)居住,并直到1947年11月24日病逝,終年47歲。而僥幸逃脫了機場戰(zhàn)役的英國特工加沃斯基,則在戰(zhàn)后又設法“潤”回英國,并最終于1963年4月5日病逝于倫敦,終年47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