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帶著一股奇幻的色彩,但它真實存在,并且被納入歷史課本當中。
那些造型奇特的青銅面具剛出土時,考古隊員面面相覷,沒人敢確定自己挖到的到底是啥文物。
三星堆青銅大面具
突出的眼球,夸張的耳朵,這些特征放在任何一本正經的古籍里都顯得格格不入。
但有趣的是,翻開《山海經》的《大荒西經》,里面描寫的"縱目人"正和這些青銅面孔對上了號。
青銅神樹的發(fā)現(xiàn)更讓人坐不住了。三層九枝的結構,枝頭立著太陽神鳥,樹下盤著蜿蜒的龍蛇,這不就是《山海經》里記載的"建木"嗎?
那棵傳說中連接天地的神樹,在古籍里被描述為"百仞無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和出土的青銅神樹相似得讓人起雞皮疙瘩。
青銅神樹
網友們半開玩笑地說:“這不是在挖文物,而是在給神話故事做實物考證。”
而《山海經》里記載的"西王母",其形象特征與西亞地區(qū)的女神形象也存在某種相似性。這些散落在不同文明之間的線索,像是一張被撕碎的世界地圖,等著人們重新拼合。
那些出土的海貝經過鑒定,確認來自印度洋。這個發(fā)現(xiàn)讓考古隊炸開了鍋。要知道,在三千多年前的蜀地,這些貝殼的來歷比它們本身更讓人浮想聯(lián)翩。
是遠道而來的商旅帶來的稀罕物,還是古蜀人自己遠航的證明?《山海經》里記載的"奇肱國"、"羽民國"等海外異邦,會不會就是古蜀人航海見聞的記錄?
海貝
青銅器的鑄造技術也藏著不少秘密。三星堆的銅器配方與中原商朝同源同種,但工藝上又自成一派。
特別是那個被稱為"月光寶盒"的網格狀青銅器,其精密程度和“無縫焊接技術”,讓現(xiàn)代工匠都嘖嘖稱奇。
這讓人不禁懷疑,《山海經》里提到的"倕作規(guī)矩"、"奚仲作車"等技術記載,或許并非完全虛構。
考古學家們發(fā)現(xiàn),三星堆的消亡時間,與史書記載的"絕地天通"事件大致吻合。
龜背形網格青銅器
這個傳說講述顓頊帝命重黎二神斷絕天地通道,從此人神永隔。而三星堆遺址中,大量器物被有意識地損毀和焚燒,這種"毀器"現(xiàn)象是否就是神話在現(xiàn)實中的投射?
那些被砸碎的青銅器,會不會就是古人眼中"天梯"的殘???
最讓人夜不能寐的是文字問題。三星堆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成熟的文字系統(tǒng),但那些刻在器物上的符號,卻與后來的巴蜀圖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這就像是在玩一個跨越千年的填字游戲,我們手頭只有零星的數(shù)據,卻要拼出一整段被遺忘的歷史。
無數(shù)謎團的“古蜀人”
隨著挖掘工作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山海經》可能不是古人天馬行空的想象,而是一本被嚴重誤讀的旅行筆記和博物志。
那些被視為荒誕不經的記載,正在三星堆的土層里找到實物。比如書中記載的"扶桑樹"與青銅神樹,"燭龍"與縱目面具,這些對應關系已經超出了巧合的范疇。
考古不是尋寶游戲,每一個發(fā)現(xiàn)都需要嚴謹?shù)目甲C。但當我們看到青銅器上的紋飾與《山海經》的記載嚴絲合縫時,很難不產生一種奇妙的感覺。
也許我們一直把歷史書和神話書的順序放反了。不是先有歷史后有神話,而是那些被視為神話的記載,恰恰是最古老的歷史記憶。
想象中的古蜀國圖像
三星堆的發(fā)掘還在繼續(xù),每一鏟土都可能帶來新的發(fā)現(xiàn)。那些埋藏在地下的秘密,正在一點點改變我們對上古時代的認知。
考古學家們的刷子每掃過一次,歷史的迷霧就散去一分,而《山海經》的書頁,似乎也在漸漸由虛轉實。
三星堆不是無法解釋,而是它的解釋太過顛覆,需要我們重新調整認知。誰知道還會挖出什么驚人的對應關系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