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奧格斯堡大學7月12日訃告,德國著名歷史學家、奧格斯堡大學教授埃迪特·賴姆(Edith Raim)于2025年7月1日因病逝世,終年59歲。這位以研究納粹歷史、猶太文化與戰(zhàn)后司法重建聞名的學者,原定于7月2日在慕尼黑大學歷史研究中心(Historicum)舉辦其最新著作《猶太慈善家詹姆斯·洛布》的發(fā)布會,卻在前一日與世長辭。發(fā)布會由慕尼黑及上巴伐利亞猶太文化社區(qū)與猶太歷史與文化教席聯(lián)合主辦,最終成為未竟之約。
賴姆出生于1965年,她的學術生涯深受家族在納粹時期的經(jīng)歷影響。學生時代,她因參與“德國歷史”競賽并提交關于達豪集中營考弗林(Kaufering)分營的論文而嶄露頭角。她在慕尼黑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攻讀歷史與德語文學,1991年以研究考弗林和米爾多夫(Mühldorf)集中營的博士論文成名,該著作至今被視為領域內(nèi)權威。
2012年,她憑借《獨裁與民主之間的司法:西德對納粹罪行的重建與懲處(1945–1949)》在奧格斯堡大學取得教授資格,其研究聚焦魏瑪共和國、納粹獨裁及戰(zhàn)后時期,被贊“以不懈的考據(jù)、清晰的智識與深刻的倫理責任感啟迪數(shù)代學子”。
作為納粹罪行紀念項目的資深顧問,賴姆2024年牽頭“納粹罪行數(shù)字地圖”計劃,系統(tǒng)性標記暴行發(fā)生地。她的著作兼具地域深度與全球視野:2008年《考弗林的幸存者:猶太前囚犯傳記速寫》記錄個體創(chuàng)傷;2013年《空屋:施瓦本猶太生活遺跡》與2019年《迷失曼哈頓:紐約中心的猶太會堂》通過影像與文本追溯離散記憶;2020年《“寒冬將至”:穆爾瑙1919–1950》揭露巴伐利亞小鎮(zhèn)的納粹化歷程。
2024年臨終前完成的《猶太資助人與納粹:詹姆斯·洛布與穆爾瑙1919–1933》則聚焦這位紐約銀行家如何在納粹據(jù)點穆爾瑙矛盾地推動基礎設施建設。
賴姆對故鄉(xiāng)蘭茨貝格的研究尤為深入,1995年《尋常之地:德國小城影像志(蘭茨貝格1923–1958)》與2015年《別帶槍進城:約翰尼·卡什與美軍在蘭茨貝格1951–1954》均成為地方史典范。
她晚年仍致力于推動考弗林七號分營紀念館建設。奧格斯堡大學當代史教席在訃告中稱,賴姆的離世使學界失去“一座連接歷史真相與公共記憶的橋梁”。
來源:意歐視點 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