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蕭山一媽媽在蕭內網(wǎng)App發(fā)帖:
有些家長,小孩皰疹性咽峽炎,還帶來興趣班上課,真是氣死我了,傳染病好透了再出來啊。
我們體質弱,千防萬防,防不住人心,燒到40度,嚇死人了……
評論區(qū)不少家長表示,自家娃也中招過,皰疹性咽峽炎傳染性強,小孩遭罪,大人陪護也磨人。
網(wǎng)友@得鹿夢魚:皰疹性咽峽炎可難受了,我們上托班的時候得過一次,嘴巴吃不下東西,喝水都不敢咽,前后一個月才完全好。
網(wǎng)友@點點滴滴:我們也是在暑托班上被傳染了,周一放學回來就說喉嚨痛,回家渾身發(fā)燙,一量溫度38.9,去了醫(yī)院檢查皰疹。
網(wǎng)友@天使在人間:這個病小孩很受罪的,女兒幼兒園時一個月2次,大人小孩都遭罪!
網(wǎng)友@布丁媽:唉,我家也是,住院了一周,水都喝不了,靠葡萄糖續(xù)命,現(xiàn)在還在家隔離。
網(wǎng)友@Yoke:真的很磨人,整整五天不吃不喝不說話,還哭鬧,每天就靠掛葡萄糖撐著。我兒子他們幼兒園快期末的時候班里有人得了,都瞞著不說出來,后來放暑假第二天我兒子也中招了,我去問了他們老師班里是不是有小朋友得了,才跟我說確實有,結果周邊同學的家長問了一圈,好多都得了。
全身滾燙,喉痛疼痛,最近要防范這種病毒!
皰疹性咽峽炎作為一種傳染性疾病,主要以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
怎么判斷得了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高發(fā)于6歲以下的兒童,該病全年均可以發(fā)病,流行高發(fā)期為夏季。患兒首發(fā)癥狀多為突發(fā)高熱,體溫迅速升至約39℃~41℃,持續(xù)1~4天;1~2天內咽峽部出現(xiàn)灰白色皰疹,周圍紅暈,后破潰成潰瘍。嬰幼兒因劇痛拒食、流涎、哭鬧,可伴嘔吐、頭痛等癥狀;兒童多表現(xiàn)為吞咽困難,“刀片嗓”癥狀。
該病為自限性疾病,輕癥一周左右自愈,極少患者會發(fā)展為重癥,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高熱、呼吸急促、嗜睡、肢體抖動等癥狀。
如何區(qū)分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均是兒科臨床常見疾病,因感染的腸道病毒血清型存在重疊,兩者初期臨床表現(xiàn)較為相似,均以發(fā)熱為主要癥狀。盡管同屬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但隨著病程進展,兩者的病變范圍不同:
1.皰疹性咽峽炎引起的皰疹局限于口腔后部咽峽區(qū),手足部位無皮疹;
2.手足口病則表現(xiàn)為手、足和臀部出現(xiàn)斑丘疹或皰疹,同時口腔黏膜或咽峽部可見散在皰疹,且其引發(fā)重癥的風險相對更高。
如何做好皰疹性咽峽炎
患兒的家庭照護
皰疹性咽峽炎雖然傳染性極強,但只要及時就醫(yī),有針對性地進行檢查和治療,同時注意合理飲食和環(huán)境衛(wèi)生,患者的“咽喉火山”癥狀得以緩解,一周左右可痊愈。主要的護理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居家不外出:患兒應居家至癥狀消失后1周,避免傳染他人;
口腔護理:大齡兒童每日用淡鹽水漱口;嬰幼兒可以用無菌棉簽蘸取生理鹽水擦拭口腔;
飲食調整:涼流質食物減輕疼痛(如酸奶、果泥、涼粥),避免熱、硬、酸辣食物;
及時降溫:患兒出現(xiàn)高熱情況時應采取藥物及物理降溫方式進行及時退熱。看護患兒的家庭成員要勤洗手,做好消毒工作。如出現(xiàn)重癥信號應立即就醫(yī)。
來源:蕭內網(wǎng)友、中國疾控中心、浙大兒院
掃碼下載蕭內App
30萬人都在用的本地App
感謝您的關注與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