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邊觀瀾》
我的毛筆在宣紙上擱淺時,宋朝的月光正從墨池里浮起。那些被詞牌豢養(yǎng)的平仄,突然在空調(diào)房的玻璃上撞出漣漪。
蘇軾把赤壁的浪濤卷進《念奴嬌》的韻腳,卻讓“人生如夢”的嘆息懸在“江海寄余生”的釣鉤上。原來豁達不是看破紅塵,而是把紅塵看透后依然選擇沉醉。我的咖啡漬在會議記錄旁暈開,竟與黃州貶所的墨跡有著相同的苦澀回甘。
周邦彥的夜航船載滿汴京的脂粉,卻在“沉思前事”的暗礁處突然輕盈。詞人最懂如何用華麗的綢緞包裹時光的骸骨——當他說“小楫輕舟”,整個北宋的浮華都學會了在水面踮腳行走。
蔣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拋”至今仍在電子鐘里滴答。但當他寫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所有被時代追趕的倉皇都獲得了慢鏡頭。原來宋詞最深的慈悲,是教會我們在流逝中截取永恒的特寫。
此刻地鐵隧道的風掀起我Kindle里的詞頁,晏幾道的落花正穿過二維碼的迷宮。那些在廟堂與江湖之間反復折疊的智慧,在千年后依然能展開成指引迷津的紙船。當現(xiàn)代人用搜索引擎尋找答案時,宋詞早已在平仄間藏好所有疑問的韻腳——因為真正的人生哲理,從來不是解開謎題,而是與謎面溫柔共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