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紀委監(jiān)察又有新動作,這次針對的不僅僅是腐敗問題,把公務員日常工作中表現(xiàn)出來的“慢、虛、躲、拖、懶”列入了查擺整頓范圍。
雖然比起貪腐,慢、虛、躲、拖、懶看著好像是“小問題”,但實際上危害很大,這些問題在嚴重侵蝕干群關(guān)系,損害黨和政府形象。
慢、虛、躲、拖、懶的危害性
“慢”——老百姓來辦事,你卻磨磨蹭蹭,該辦的事不著急,能拖就拖;群眾急得跳腳,他卻悠哉悠哉。文件壓著不批,申請放著不審,甚至該主動上門服務的,也坐等群眾跑斷腿。這些行為,消耗了群眾的信任,磨掉了政府的公信力。時間久了,群眾的心就涼了。
“虛”——有的干部熱衷于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匯報材料寫得天花亂墜,實際成效卻寥寥無幾;活動搞得轟轟烈烈,群眾卻沒啥獲得感;熱衷于開大會、發(fā)文件、搞檢查,卻很少真正沉下去解決實際問題。這種“虛”,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最終買單的是國家財政,受損的是公共利益。
“躲”——遇到矛盾繞著走,碰見難題就縮頭。該協(xié)調(diào)的不協(xié)調(diào),該拍板的不拍板,該擔責的想辦法推出去。遇到群眾訴求復雜點、棘手點,就想方設(shè)法“踢皮球”,讓群眾在部門之間來回奔波,找不到真正管事的“主”。這種“躲”,是典型的不擔當、不作為,讓問題在推諉中發(fā)酵,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拖”—— “拖”比“慢”危害更大。對上級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任務,找各種理由拖著不辦;對定下來的項目,遲遲不落地;對急需解決的瓶頸問題,議而不決,決而不行。項目拖黃了,機遇拖沒了,發(fā)展拖慢了。一個“拖”字,很可能拖垮一個地方的發(fā)展勢頭。
“懶”——思想懶惰,不思進取,滿足于當“太平官”;工作懶惰,標準不高,敷衍了事,只求過得去,不求干得好;學習懶惰,對新知識、新政策不學習、不研究,能力跟不上時代要求。這種“懶”,讓干部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工作自然毫無生氣,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突破。
紀委這次“盯死”,動真格!
這次紀委可不是說說而已,是真的“盯死了”,監(jiān)管方法更細、更密、更常態(tài)化。
明察暗訪成常態(tài)。紀委的同志可能隨時出現(xiàn)在辦事窗口,看看工作人員態(tài)度怎么樣、效率高不高;也可能悄悄到項目現(xiàn)場,了解干部是不是真在現(xiàn)場解決問題;甚至可能翻翻工作記錄,查查有沒有“虛”的痕跡。這種監(jiān)督不再是“一陣風”,而是變成了日常。
群眾的眼睛就是尺子?,F(xiàn)在群眾反映問題、投訴舉報的渠道更暢通了。無論是熱線電話、網(wǎng)絡(luò)平臺還是信訪窗口,紀委對涉及“慢、虛、躲、拖、懶”的舉報,都特別重視。群眾的真實感受,成了衡量干部作風最直接的標尺。老百姓的“差評”,很可能就是紀委查處的線索。
通報曝光,不留情面。一旦查實存在這五種行為,紀委動真碰硬,該通報的通報,該處理的處理。而且通報不遮遮掩掩,指名道姓,把問題是什么、發(fā)生在哪里、責任人是誰都說得清清楚楚。這種公開曝光,讓那些還抱著僥幸心理的人知道,混日子、不作為、亂作為,是要付出代價的,丟臉丟到全系統(tǒng)甚至全社會。
后果很嚴重,沾上就麻煩。千萬別以為這只是批評教育就完事了。根據(jù)問題的性質(zhì)和嚴重程度,處理手段多得很:輕則約談、通報批評、誡勉談話,讓你紅紅臉、出出汗;重則可能調(diào)整崗位、甚至免職,飯碗都可能受影響;如果涉及違紀違法,那更要依法依規(guī)嚴肅處理,該處分的處分,該法辦的法辦??梢哉f,沾上這五種行為中的任何一種,都意味著職業(yè)生涯的“高風險”。
說到底,紀委這次把“慢、虛、躲、拖、懶”這五種行為列為“禁區(qū)”,就是劃下了一道清晰的作風紅線。
這條線,連著的是政府形象,系著的是民心向背,關(guān)乎的是國家發(fā)展。
每一位公務員都得時刻提醒自己:這五樣,真的碰不得!只有真正把心思用在服務上,把力氣花在實干上,才能在這場“大掃除”中站穩(wěn)腳跟,成為一名讓組織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合格公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