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億裝備即將淪為廢鐵?”面對300余架殲10A戰(zhàn)機,中國空軍給出硬核答案:改裝成“防空壓制殺手”!這批服役近20年的老將,正通過低成本升級重獲戰(zhàn)場話語權。
殲10A配備的脈沖多普勒雷達探測距離僅130公里,無法對抗隱身目標;對地攻擊只能投擲無制導炸彈,反艦能力幾乎為零。2018年“紅劍”演習中,其航電系統(tǒng)遭電子干擾后完全失效,被譏為“空中活靶”。若直接退役,每架2億的投資將血本無歸。
換裝殲10C同款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躍升至200公里,可同時追蹤20個目標。機腹新增掛點搭載電子戰(zhàn)吊艙,精準定位敵方雷達坐標。
俄制AL-31FN發(fā)動機替換為國產渦扇-10B,推力從12.8噸增至13.5噸,高原起降與超音速機動性顯著提升。
解鎖機腹隱藏掛架,可攜帶4枚CM-102反輻射導彈(射程100公里/戰(zhàn)斗部80公斤),或8枚LD-10輕型反輻射彈。單機火力抵兩架美軍F-16CJ。
借鑒美軍“野鼬鼠”戰(zhàn)術,殲10A編隊可在攻擊前突入敵防空圈。一旦雷達開機,反輻射導彈立即沿電磁波溯源摧毀目標。演習數(shù)據(jù)顯示:4架改裝機齊射32枚導彈,30秒癱瘓整片防空區(qū)。330架若集體出動,單波次投射1320枚導彈,相當于美軍海灣戰(zhàn)爭反輻射彈藥總量的67%。
全面升級單機成本僅3000萬,是新造殲10C的1/4。保留現(xiàn)有維護體系,避免擠占殲-20/殲-35產能。相比退役后采購替補機型,此舉節(jié)省超900億。部分改裝機已部署臺海方向,配合殲-16D電子戰(zhàn)機形成“軟硬雙殺”。
這批“電子獵手”能否改寫未來空戰(zhàn)規(guī)則?期待你的真知灼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