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韋馱一獻杵
【練法】
韋馱,是佛教中的一位守護神,相傳其神力驚人。杵是韋馱所使用的兵器。本套功法的前三勢主要取意于韋馱將杵獻給佛祖時那畢恭畢敬、莊重嚴肅的一個動作過程。
自然站立,兩腳自然并攏,全身舒松,頭往上頂,雙目微合,舌尖輕舐上腭;雙肘屈垂體側,雙手指尖觸于兩大腿外側并微屈,腹部微收,膝微挺。此即“立身期正直”之意。然后逆腹式呼吸,默數(shù)12~24次。雙手掌由下向內(nèi)翻。
向上抬臂,在上抬臂時兩掌指尖漸漸合攏,兩臂屈成抱柱之狀,至手與胸平時停住,手心向內(nèi)。至此時,氣剛好吸滿,并以意貫氣達于兩臂及掌指,此即“環(huán)拱手當胸”。
接著,兩掌朝胸前收攏,至天突穴位置時,將掌翻轉成掌心向下。(圖1-4)將氣吞下,同時雙手壓至丹田前,然后呼氣。
左手勞宮穴貼于丹田,右手掌握于左掌背,意守3~5分鐘。(圖1-6)待丹田發(fā)熱,口中生津時,將口中之津吞下,意送入丹田,逆腹式呼吸12~24次。此即“氣定神皆斂,心誠貌亦恭”。
2.韋馱二獻杵
【練法】
承接上勢,兩手松開,吸氣,兩手貫勁下按至髂骨下止,然后將氣呼出。
接著,兩手同時翻掌,配合吸氣,從小腹上托至胸前。
兩小臂內(nèi)旋,兩掌上蹺相合,手指朝上,掌心相對,相距3寸(1寸約為3.3厘米)許,配合呼氣的同時,翻雙掌由內(nèi)至外豎掌,指尖向上,掌心向前。
配合呼吸之際,雙掌貫勁,緩緩向前方推出,直至兩手與肩平。
將氣呼出后,再吸氣,兩掌朝左右分開,慢慢伸平,掌心向下,至兩臂分展成一字平肩時止。
隨即閉息,兩手坐腕翹掌,二目圓睜,瞪視正前方,同時足跟提起,使兩腳前掌或趾尖撐地(初學用腳前掌),腿膝挺直,兩掌向左右撐勁。
逆腹式呼吸12~24次后,兩足跟落地,放下雙手,平意靜息。
3.韋馱三獻杵
【練法】
兩手內(nèi)合收至丹田前。
然后配合吸氣,提到胸前,雙掌指尖相對,由內(nèi)向外同時翻掌,掌心向上,指尖相對,如托重物,向頭頂上方托舉,頭也隨之仰望。
將氣呼出后,兩臂內(nèi)旋,使兩掌翻腕成掌心向下,二目注視勞宮穴,咬緊牙,足跟抬起,全身力量靠兩腳前掌支撐,身體平穩(wěn)而不可動搖,舌頂上腭,用鼻調(diào)息做逆腹式呼吸12~24次。
數(shù)息完畢,兩手握拳緩緩下落至腰際的同時,配合吸氣,足跟落地,肘向上提勁,兩腋脅用勁夾緊,如夾重物一般。兩拳距腰3寸許停住,配合呼吸數(shù)息,每吸1口氣,兩拳及腋脅緊勁1次,共數(shù)49次。
然后松手、松體,自然呼吸。此即后兩句口訣的練法。
4.摘星換斗
【練法】
此勢意為要將天星摘下來一般,伸手攀星時要伸長身體,踮起腳跟。意感抓住星斗后加勁用力把它摘下來。
左掌背反貼于腰際命門穴處,右掌停于小腹丹田前。
配合吸氣的同時,右手經(jīng)左側方朝上緩緩舉起,掌心向下;左掌上移,用掌背緊貼在右夾脊穴上,頭上仰,目注右掌心。
隨即閉息,雙足跟抬起,腳前掌撐地,兩手同時緊握用力。兩拳用力有下拉之意,兩足前掌助身體有上撐之意。
然后,松體呼氣,換做左手上舉,握拳拉的動作、要領與右手相同。
左右輪流進行24次,放下雙手,左手勞宮穴按在丹田上,右手勞宮穴按在左手背上,以逆腹式呼吸調(diào)息12~24次。
5.倒拽九牛尾
【練法】
此勢是用力拉動九牛之意。拽即拉的意思,九頭牛的力太大,拉不動就將身背對著牛,用手抓住牛尾進行反方向的拉動。
調(diào)息并下按掌至髂骨下。
上體右轉,右腳前移半步,兩手握空拳,左拳屈肘向右前舉,至與雙目平行相對;右手后移靠近右腿根部,距環(huán)跳穴5寸許,站穩(wěn)后用鼻吸氣,同時右腿隨吸氣緩緩挺直;右手與上體慢慢向后移動,左腿膝關節(jié)自然彎曲,成右高虛步。
然后呼氣,同時右腿膝關節(jié)向前屈,左手與上體一起向前移動,左腿挺直,左腳尖觸地,勁注兩臂及拳,目注左拳眼。如此一呼一吸,來回練習12次。上體左轉,將右手拳眼舉至與二目平行相對時,左腿弓,右腿繃,與右邊動作要領相同,唯方向相反,一呼一吸來回練習12次。
6.出爪亮翅
【練法】
此勢的出爪,即前伸掌之意;亮翅即把兩腋張?zhí)Я脸鲋狻?/p>
動作時,配合吸氣,兩手提至兩肋處握拳,將氣閉住,全身聚力,兩腋生勁,數(shù)息約1分鐘后,松拳成掌,將氣呼出。
然后配合吸氣,翻雙掌由內(nèi)至外豎掌,指尖向上,掌心向前,勞宮穴內(nèi)含。
接著,挺身正項,十指尖微扣,雙掌貫力,配合呼氣時,雙掌猶如推動千斤重物一般,朝前緩緩推出,直至兩手與肩平行時止;同時咬牙怒目,注視正前方。
然后配合吸氣,將兩手緩緩收回成圖1-30式樣。照此反復操作7次,將雙手放下。
平心靜息后,二目微合,用鼻均勻細長吸氣的同時,兩手經(jīng)左右兩側上舉,相合于頭頂時雙掌翻腕,沿任脈中線下按,待掌至胸前時氣剛好吸滿,并隨掌下按之際吞咽入腹;雙掌至髂骨下后,將氣呼出。
7.九鬼拔馬刀
【練法】
此勢取義在背上斜背著馬刀,反手取刀時,一手握鞘,一手握柄,用力拔刀。
雙手向上提至兩肋。
配合鼻吸氣,右手掌由內(nèi)向外翻,掌心向上沿胸部經(jīng)面部再繞過右耳后部,將手移至距大椎約1.5寸處握拳,拳心對大椎穴;與此同時,左手掌心向上、向左后移動,移至距右肺腧穴約1.5寸處,握拳(拳心向后),此時將氣閉住。
接著,頭部向左略轉,雙目斜視左肩;至此時,右手意想緊握刀柄,左手緊握刀鞘;右手用力向上拔刀,左手用力向下拉扯刀鞘,吸拔呼合,雙手反復練習12次。
右手拔完12次后,再換左手拔刀式,動作要領與右手拔刀法相同,唯方向相反,練習12次。
然后松拳松體,平念靜息。
8.三盤落地
【練法】
此勢意在人體上中下三盤一齊下落墜地,全部注力于兩足尖,而身如虎踞龍盤一般的穩(wěn)固。
兩腳成小八字步站立。
配合吸氣的同時,兩手自腹前中線上托,手心向下;托至頭頂上空時,仰頭、目注掌心。
將氣閉住,兩掌外旋腕,肘臂下屈,全身注力。
左右手翻掌各向左右下壓至膝側兩旁,兩腿微屈成小八字形,下蹲之際足跟提起,腳尖支地;腰背伸直,意在丹田,咬牙瞪目,注視正前方;兩掌成八字掌向下?lián)瘟?,然后將氣呼出?/p>
動作姿勢不變,吸氣時兩掌翻起上托(約與腰齊),呼氣時兩掌貫勁下?lián)危缓粢晃?9次后,將雙腳平放踏地,雙手從膝向下如撈月狀至兩足跟時,隨之將腿伸直,雙手即成抱球狀護于丹田前。
平意靜息,逆腹式呼吸調(diào)息12~24次。
9.青龍?zhí)阶?/p>
【練法】
此勢效法傳說中的“龍”在探爪時的動作;其實就是以手畫圓之法。
兩拳抱于腰際。
配合吸氣的同時,右拳提至右乳外側,腳尖外展,右拳變掌,由右向左翻轉,掌心向下,伸向左側方,隨吸氣意勁注右臂,力達指尖。
待氣吸滿后閉住,右手五指張開,指尖屈扣成抓球狀,掌心內(nèi)含;直臂向左腳面下探,兩膝挺直,腰隨下探之勢前俯。右手至左腳背時,再向右腳背劃移,右爪至右腳外側后外旋掌腕,扣指握拳。
然后將拳提起收腰際,用鼻將氣呼出。
接著再做左手,動作要領與右手相同,唯方向相反。
10.臥虎撲食
【練法】
此勢取意虎伸腰的動作而成。臥著的虎要捕食獵物,其動作姿態(tài)與虎伸腰之態(tài)沒什么區(qū)別,有人將此勢改名為“餓虎撲食”或“惡虎撲食”,則失去原功之真意。功中取臥虎之形即指明手腳不離開地面,而餓虎、惡虎在撲食時都是拼命一擊,必然騰空,特別闡明。
上體右轉,成右弓步式,雙掌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停于右膝上方。
接著,雙手指尖觸地,重心落在右腳上;吸氣,身軀也同時向后移動,右膝關節(jié)彎曲約80度,左膝關節(jié)彎曲約90度,左腳尖觸地,重心落在左足尖上,雙手指尖不能離地。
然后,身軀向前移動,配合呼氣。動作收回時吸氣,意念集中在假想要撲獲的獵物之上。(圖1-48)如此一伸一縮,一呼一吸,共練習12次。
上為右式,再練左式,左式與右式練法相同,方向相反。
動作完畢,起身雙腿伸直,兩腿開立與肩同寬,左手勞宮穴貼丹田上,右手勞宮穴按在左手背上,進行調(diào)息,逆腹式呼吸練習12~24次。
11.折躬
【練法】
此勢取義作揖打躬時的彎腰姿態(tài)。
兩手自丹田處伸指成掌,由內(nèi)向外翻,拇指向前,掌心向上,移至左右兩側。
同時環(huán)繞上舉,屈雙肘;將雙手勞宮穴緊貼壓在兩耳上,雙手十指抱住玉枕及雙風池穴上,配合吸氣的同時,兩手中指微微接觸,雙腿伸直。
接著,上體徐徐前俯,低頭彎腰,使胸部向前屈壓雙膝,面向地面,兩膝挺直,頭面盡量向兩膝中間低垂下去,同時兩掌心將兩耳孔緊緊蓋住,不讓聞聲。
自然呼吸12~24次后,即慢慢起身直立,雙手仍抱頭。稍息片刻,松兩掌配合吸氣從胸前下按至髂骨下停住,將口中津液配合吸滿之氣吞入丹田,意守片刻。
12.掉尾
【練法】
兩掌于腹前十指交叉,吸氣的同時,雙手上舉至頭頂上方,掌心朝上,兩小臂內(nèi)旋,使臂盡量抻拔。
接著,兩掌下落,邊落邊翻掌,使掌心朝下,順著身體前方下按,盡量使雙掌觸及地面,上體前傾成體前屈,膝關節(jié)直伸,雙足成內(nèi)八字,頭部向上挺起,瞪目凝視正前方,自然呼吸12~24次。
收功時,身體緩緩站起,靜立片刻后慢慢散步。
勿使前輩之遺珍失于我手,勿使國術之精神止于我身
點擊分享:
看這些鎮(zhèn)江記憶,卻已淹沒光陰里!
挖掘鎮(zhèn)江的文化,讓它成為鎮(zhèn)江的名片,
如感興趣,關注一下“鎮(zhèn)江風情”這個號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