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即1935年7月30日,波音299型原型機首次試飛。
波音299型原型機。
這是波音B-17“飛行堡壘”重型轟炸機的首架原型機,該機將在歐洲上空與納粹德國展開的空戰(zhàn)中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B-17系列各型轟炸機共生產了約12700架,與之相比,B-24“解放者”的數量更多——超過18000架。但在二戰(zhàn)期間,B-17成為了美國戰(zhàn)略轟炸機部隊的非官方象征。這也許是因為它更漂亮,更具魅力。
波音299型原型機。
除了外形更漂亮之外,B-17轟炸機的飛行性能也相當出色。波音299型成為世界上第一架最大飛行速度超過400千米/小時的四發(fā)重型轟炸機,在1935年,即使戰(zhàn)斗機也未必達到這樣的高速。
波音299型轟炸機飛越雷德山。
此外,B-17在彈艙內可以掛載2200千克炸彈,作戰(zhàn)半徑1600千米,最大航程接近5000千米。在當時,這樣的性能絕對算是同類轟炸機中的翹楚。波音299型配備了五挺自衛(wèi)機槍,機槍口徑為.30-06,但在設計中允許使用大口徑機槍。
B-17的競爭對手——道格拉斯B-18“博洛”轟炸機。
該機唯一的缺點是價格昂貴,這一缺點在大蕭條時期產生了決定性作用。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林·克雷格將軍拒絕采購波音299型作為新一代轟炸機,而是下令采購道格拉斯B-18“博洛(Bolo)”雙發(fā)轟炸機(道格拉斯DC-2客機的軍用版)。B-18轟炸機所有的性能都比B-17“飛行堡壘”差很多,但價格只有后者的一半。
機頭下方的瞄準窗(左)和機頭機槍塔(右)。
美國陸軍只訂購了13架波音299型,可以看作是“安慰獎”,該機編號為YB-17進行軍方測試。測試非常成功,波音299型相對于道格拉斯B-18的性能優(yōu)勢相當明顯。在1939年,波音公司又獲得了39架B-17B“飛行堡壘”轟炸機訂單,B-17B配備了功率更大的發(fā)動機,飛行性能更加出色。
駕駛艙。
1940年,美國陸軍又訂購了80架B-17C和B-17D“飛行堡壘”重型轟炸機。1941年,第一架真正量產型“飛行堡壘”B-17E才問世,訂單量達到512架。面對戰(zhàn)火肆虐的歐洲,美國軍方認為自己必然參戰(zhàn),因此B-17E完全從實戰(zhàn)要求進行改進和升級。
領航員-投彈手-機頭機槍手艙內位置。
YB-17腰部機槍座。
YB-17腰部機槍座呈流線型。
YB-17(上)和B-17B(中、下),下方的B-17B于1940年在阿拉斯加進行寒區(qū)性能測試。
B-17C轟炸機四視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