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中的中伏是一年中最熱最濕時候,也是陽氣最盛的時候,此時人體陽陽氣外浮,新陳代謝加快,毛孔張開,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黃金期,如果這時補陽效果事半功倍,不僅能排出體內(nèi)寒濕,還能增強免疫力,為秋冬健康打下基礎,中伏10天,一年中陽氣最旺的節(jié)氣,吃對4樣,排出身體的寒和濕,輕松過三伏天,一起來了解下。
1、辛溫發(fā)散類:
推薦食譜:姜棗茶
生姜辛溫,解表散寒,紅棗甘溫,補中益氣,兩食材搭配一起可激發(fā)體表陽氣,促進排汗,建議中午12點飲用,避免晚上飲用。
【材料】:紅棗8顆,老姜4片,紅糖1塊
【做法】:1、紅棗放入碗中加入適量清水,再加入1勺鹽和1勺面粉浸泡后搓洗掉表面的浮塵,老姜也用同樣的方法清洗干凈。夏天的時候煮姜棗茶,一定要留皮,因為姜肉是發(fā)汗的,姜皮是止汗的,夏天出汗太多,帶皮姜可以防止以免出汗太多傷及人體正氣。
2、把清洗干凈紅棗去核后切成小塊,棗肉屬于溫性,而棗核則是熱性,易上火,所以要把棗核去掉,生姜切成薄片。
3、養(yǎng)生壺中加入800毫升清水,放入姜片和紅棗塊,大火煮開后轉(zhuǎn)中小火,繼續(xù)煮20分鐘,結(jié)束前5分鐘放入紅糖,一起煮至結(jié)束就可以關火。
2、健脾祛濕類:
推薦食譜:四神湯
在諸多補益食療方里,四神湯是一款著名的流傳已久的袪濕湯,茯苓,山藥,蓮子,芡實四種藥食同源的食材級成,茯苓利水,山藥補脾,蓮子安神,芡實固腎,四種食材互相補益,有很好的健脾,祛濕作用。
【材料】:茯苓20克,薏米20克,淮山藥20克,蓮子20克,冰糖適量
【做法】:1、茯苓,蓮子,淮山藥沖洗干凈后用清水浸泡2小時,這四種食材的用量一般都以1:1:1:1。
2、薏米淘洗干凈后放入無油的鍋中先大火把水分炒干,再用小火炒至表面微黃,有香味散出來后盛出。
3、燉盅中加入到刻度線的水,把浸泡好的茯苓,蓮子,淮山藥放入燉鍋中,炒好的薏米也一起放入,加入適量水。
4、選擇煲湯功能,燉2.5個小時,還有15分鐘的時候可以根據(jù)個人的口味加入適量冰糖,等程序結(jié)束,冰糖融化就可以了。
3、清熱利濕類:
推薦食譜:冬瓜薏米老鴨湯
冬瓜性微寒,鴨肉性涼,薏米性微寒,陳皮溫中,幾種食材一起長時間燉煮后寒性減弱,清熱利濕但不傷陽。
【材料】:老鴨半只,薏米35克,冬瓜700克,陳皮1塊,鹽適量,白胡椒粉少許,姜1塊
【做法】:1、老鴨去掉內(nèi)臟清理后清洗干凈,去掉多余油脂,剁成塊,冷水入鍋,加料酒姜片焯水后撈出,瀝干水分,薏米提前用清水浸泡1小時,陳皮浸泡后去掉白膜,冬瓜把皮洗凈,去掉籽,切成大塊。
2、鍋中熱油,放入姜片煸出香味,再放入鴨肉把水分炒干。
3、把處理好的鴨肉,陳皮,薏米和姜片一起放入燉鍋,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燉煮60分鐘,放入冬瓜繼續(xù)煮30分鐘后加適量鹽和白胡椒粉即可。
4、溫陽滋補類:
推薦食譜:山藥羊肉湯
羊肉性溫,山藥性平,有健脾補肺,滋陰潤燥的作用,三伏天濕氣重,山藥的健脾作用可增強運化水濕,與羊肉的溫陽作用形成互補。
【材料】:羊腿肉,山藥1根,綠豆1把,料酒,鹽適量,花椒幾粒,蔥姜香菜
【做法】:1、羊肉清洗干凈,浸泡出血水,剁成小塊,冷水入鍋,加花椒,姜片,料酒水開后煮2、3分鐘撇去浮沫撈出。山藥去皮洗凈切成段,綠豆用清水沖洗干凈后浸泡一會。
2、把處理好的羊肉放入砂鍋,加入足量熱水,再加入1把綠豆,加入料酒,姜片大火煮開轉(zhuǎn)小火燉煮40分鐘,再放入山藥繼續(xù)煮20分鐘,加鹽調(diào)味,出鍋撒香菜或香蔥即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