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和柬埔寨交火第四天,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又來標榜自己的“和平使者”身份,其威脅稱兩國只有結束邊境沖突,美國才會考慮與兩國達成貿易協(xié)議。
要知道,美國給出的最后談判時間,是8月1日之前。然而,特朗普的話在東南亞并不好使,泰國和柬埔寨在7月27日繼續(xù)升級了沖突。
當地時間27日11時,泰國空軍正執(zhí)行“復仇行動”,2架F-16與2架“鷹獅”戰(zhàn)機升空,對柬埔寨軍事目標實施打擊,摧毀柬方兩處軍事目標。
同一天,泰國素林府邊境村莊也遭到了戰(zhàn)火波及。兩國軍隊在距原沖突點百公里外的特拉省與波薩省開辟新戰(zhàn)線,互相指控對方“越境突襲”。
柬國防部發(fā)言人怒斥這是“蓄意侵略”,而泰軍方則出示醫(yī)院被炮擊的照片辯解:“為保護平民必須反擊”。
不過,泰國和柬埔寨也知道,長期沖突并不符合雙方利益。在這之后,泰國與柬埔寨約定于7月28日與馬來西亞直接展開領導人對話,討論地區(qū)和平方案,幾乎沒有把特朗普的威脅放在眼里。
需要指出的是,7月26日,特朗普連撥兩通電話,向泰柬領導人拋出赤裸裸的交易條件,“如果你們在交戰(zhàn),美國不會與任何一方達成貿易協(xié)議!”
特朗普手握“8月1日生效的36%懲罰性關稅”作籌碼,試圖復制其宣稱的“5月成功調解印巴沖突”模式。但華盛頓智庫學者警告:“用貿易威脅換?;穑赡芤l(fā)信任崩塌。若?;鸷笪传@關稅減免,泰國和柬埔寨將視美國為背叛者”。
當特朗普政府高調解讀“外交勝利”時,馬來西亞外長穆罕默德悄然完成關鍵布局。馬來西亞說服泰柬接受“馬方獨家調解”,排除“第三方介入”;
馬來西亞還推動了“泰柬邊境委員會”機制的啟動,讓泰柬兩國軍官直接對話。至于美國繼續(xù)介入的意愿,馬來西亞發(fā)出婉拒,稱“這是東盟內部事務”。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更以“東盟輪值主席”身份強調:“當務之急是建立可操作的停火程序,而非政治宣言”。此舉直指特朗普調停的致命傷,缺乏具體執(zhí)行方案。
目前來看,泰柬兩國對于停火一事的態(tài)度,存在微妙差異。柬埔寨接受“無條件停火”,軍力更強盛的泰國 僅“原則上同意”,并要求柬方“展現(xiàn)誠意”。
泰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尼康德甚至直言:“沖突是兩國問題,非東盟事務”,此番表態(tài)被解讀為對馬來西亞調解的謹慎接納,更是對美國越俎代庖的無聲抗議。
人們看到,柬埔寨在沖突中處于明顯劣勢。從空中力量來看,泰國擁有210架戰(zhàn)機,包含F(xiàn)-16、鷹獅等較為先進的戰(zhàn)機,柬埔寨僅有少量運輸機,完全不具備制空權。
在地面火力上,柬軍主要依賴俄制BM-21火箭炮,遭空襲后反擊能力銳減。這似乎能解釋為何洪瑪奈率先呼吁?;穑驗橥涎討?zhàn)事對柬更為不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