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 7 月 25 日,菲律賓最高法院以 13:0 全票裁定莎拉彈劾案程序違憲,終止相關程序。這一裁決迅速引發(fā)菲律賓政壇震蕩。
莎拉(資料圖)
2025 年 2 月 5 日,馬科斯陣營主導的眾議院以 215 票贊成通過對副總統(tǒng)莎拉的彈劾提案。指控包括涉嫌在 2022 年競選期間違規(guī)使用公共資金、在南部省份基建項目中存在利益輸送。提案提交參議院后,莎拉的律師團隊隨即以 “程序瑕疵” 為由提起司法復核。最高法院經過三個月審理,認定眾議院在未完成證據(jù)公示的情況下推進彈劾程序,違反憲法第 11 條關于彈劾案審理的強制性規(guī)定。
莎拉彈劾案的失敗,是馬科斯近期遭遇的第二次重大政治失利。今年 5 月的中期選舉中,執(zhí)政黨聯(lián)盟在參議院的席位從 18 席降至 11 席,失去否決權。杜特爾特陣營支持的獨立候選人則獲得 6 席,形成制衡力量。兩次失利直接導致馬科斯提出的《新稅收法案》在參議院擱置,該法案原計劃通過提高消費稅填補 2.3 萬億比索的財政赤字。
馬科斯的外交行動同樣收效甚微。6 月訪美期間,雙方雖簽署《防務合作升級協(xié)議》,但在菲律賓最關心的農產品關稅減免問題上未達成共識。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明確表示,對菲律賓香蕉、椰子油等產品的關稅優(yōu)惠需等待 2026 年美菲自貿協(xié)定重新談判。這使得依賴農產品出口的菲律賓農業(yè)部門面臨額外壓力,相關行業(yè)協(xié)會已公開批評政府外交策略 “脫離實際”。
杜特爾特(資料圖)
莎拉在彈劾案中全身而退,得益于中期選舉后參議院力量格局的變化。新當選的 6 名獨立參議員中,有 5 人曾公開支持杜特爾特家族的政治主張。在最高法院審理期間,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杜特爾特的前法律顧問富蘭克林?德里隆多次召開聽證會,質疑彈劾案證據(jù)的合法性,為司法裁決提供輿論鋪墊。
保住副總統(tǒng)職位的莎拉,已開始為 2028 年總統(tǒng)選舉布局。其團隊近期在棉蘭老島啟動 “民生基建巡回計劃”,承諾未來三年投入 800 億比索建設 200 所學校和 50 個醫(yī)療中心。棉蘭老島是杜特爾特家族的傳統(tǒng)票倉,2022 年總統(tǒng)選舉中莎拉在此獲得 72% 的支持率。政治分析師認為,這一計劃旨在鞏固基本盤,同時吸引年輕選民群體。
前總統(tǒng)杜特爾特的處境仍牽動菲律賓政壇神經。被關押在荷蘭海牙拘留中心的他,因高血壓和腰椎問題,上月兩次被送往醫(yī)院急診。其律師團隊于 7 月 10 日提交的 “臨時釋放申請”,獲得國際刑事法院預審分庭 3 名法官中的 2 人支持,但因 “程序完整性” 爭議被推遲裁決。
據(jù)荷蘭《海牙郵報》披露,已有兩個東南亞國家表達接收杜特爾特的意愿,前提是其承諾 “不再參與政治活動”。杜特爾特的長子、達沃市市長保羅?杜特爾特在接受采訪時證實,家族正與相關國家協(xié)商 “人道主義安置” 方案,但拒絕透露具體國家名稱。國際刑事法院發(fā)言人表示,對杜特爾特的戰(zhàn)爭罪指控審理已進入證據(jù)質證階段,預計 2026 年第一季度作出終審判決。
馬科斯(資料圖)
馬科斯與杜特爾特家族的博弈已延伸至司法系統(tǒng)。最高法院 15 名大法官中,有 4 人將在明年面臨退休,總統(tǒng)有權提名繼任者。馬科斯近期提名的上訴法院法官羅德里戈?阿吉雷,因曾參與審理杜特爾特任內的 “禁毒案” 而遭杜特爾特陣營反對。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已推遲對該提名的表決,雙方在司法人事權上的爭奪日趨公開化。
司法系統(tǒng)的分裂在地方層面更為明顯。馬尼拉地區(qū)法院本月駁回了對杜特爾特前內政部長阿方索?卡耶塔諾的貪腐指控,理由是 “證據(jù)鏈斷裂”。而與此同時,奎松市法院則批準了對馬科斯的表親、海關局長馬克?維拉的調查,因其涉嫌在港口項目招標中收受 3000 萬比索回扣。這種選擇性司法現(xiàn)象,反映出兩大政治家族對司法資源的爭奪已進入白熱化。
政治博弈的持續(xù),讓菲律賓經濟復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國家統(tǒng)計辦公室數(shù)據(jù)顯示,二季度 GDP 增速從一季度的 6.1% 降至 5.3%,制造業(yè) PMI 連續(xù)三個月下滑至 48.2,進入收縮區(qū)間。央行行長 Felipe Medalla 警告,若政治僵局導致《新稅收法案》年內無法通過,2025 年財政赤字占 GDP 比重可能突破 6.5% 的警戒線。
普通民眾感受到的直接影響正在顯現(xiàn)。馬尼拉大都會區(qū)的大米零售價較年初上漲 18%,達每公斤 58 比索,創(chuàng)五年來新高。運輸業(yè)因柴油價格上漲發(fā)起罷工,導致部分城市出現(xiàn)公共交通中斷。社交媒體上,“停止政治內耗” 的話題閱讀量已突破 8000 萬次,反映出民眾對經濟民生議題的迫切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