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7月的最后幾天,中東地區(qū)迎來了一顆地緣政治的“炸彈”。也門胡塞武裝通過馬西拉電視臺向全球聲明,對以色列的海上封鎖行動正式升級,進入第四階段。同時,這段聲明也意味著,在過去的1年多時間里,美軍在紅海的一系列針對胡塞武裝的行動,都徹底失敗。胡塞不光沒有屈服,反而還在猛攻。
來自《環(huán)球時報》的消息顯示,胡塞所謂的“第四階段”,其實就是擴大打擊目標的范圍?!八信c以色列港口有業(yè)務往來的公司船只,不論其國籍或位置”,均在打擊目標之中。這一聲明標志著紅海危機進入全新階段,其沖擊波迅速向全球貿易體系擴散。
從近期的中東局勢來說,胡塞武裝此次行動的邏輯鏈條,基本是圍繞加沙沖突展開。胡塞武裝在聲明中明確將升級行動歸因于巴勒斯坦被占領土“持續(xù)面臨種族滅絕戰(zhàn)爭和封鎖”的人道主義危機,并承諾只要以色列停止進攻加沙,“所有軍事行動將隨即中止”。
其實胡塞這次升級的目的倒也并不復雜。一是通過經濟施壓直接打擊以色列海上命脈,特別是針對承擔該國60%鉀肥出口和大量汽車進口的埃拉特港,該港已因持續(xù)襲擊陷入巨額債務近乎癱瘓;二是展示區(qū)域影響力,借紅海地理優(yōu)勢確立對關鍵水道的威懾能力;三是呼應哈馬斯對以色列的指控,形成戰(zhàn)略協(xié)同。因為在胡塞升級封鎖的同一天,哈馬斯嚴辭指責以色列的空投援助是“虛假作秀”,意在掩蓋“系統(tǒng)性饑餓政策”。
盡管胡塞武裝封鎖紅海的本意,是指向以色列,及其背后的西方支持者。但胡塞的封鎖,卻對全球經貿造成了實質性破壞。自2023年10月巴以沖突升級以來,胡塞武裝在紅海及亞丁灣發(fā)動超百次襲擊,擊沉兩艘船只、導致4名船員死亡,迫使多數航運巨頭棄守紅海航線。7月27日對利比里亞籍貨船“魔法海號”的襲擊致船只進水,22名船員緊急撤離,成為新階段的首個犧牲品。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全球物流動脈的梗阻,紅海航線承擔著全球12%的海運貿易量,改道非洲南端使亞歐航線航程延長35%,海運價格隨之飆升,部分航線運費暴漲近萬美元。聯(lián)合國人道事務協(xié)調廳警告,這場危機正加劇也門400萬流離失所者的苦難,并將沖擊波傳導向依賴蘇伊士運河的全球供應鏈。
國際油價與金價已對此作出敏感反應,原油期貨在襲擊升級后跌至三周新低,而黃金作為避險資產一度觸及3320美元/盎司關口。更值得警惕的是,胡塞武裝宣稱打擊范圍可能延伸至地中海甚至印度洋南部,若此威脅兌現(xiàn),全球約30%的集裝箱貿易和半數液化天然氣運輸將暴露在風險中。供應鏈韌性面臨冷戰(zhàn)結束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坦率的說,當前的國際社會,已經站在關鍵十字路口。不論是以色列對荷臺達等港口的空襲,及摧毀被扣貨輪“銀河領袖號”的行動,還是胡塞武裝手里的反艦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哈蒂姆-2”,都預示沖突可能向更危險的軍事對抗演進。而美國航母在紅海狹窄水域的機動受限,更增加軍事干預的風險。
深層矛盾,還在于加沙人道危機未解。哈馬斯近期更是直接指出當下以色列的核心戰(zhàn)略目標:試圖保留“致命援助機制”并控制拉法地區(qū),實質是“通過種族滅絕、饑餓和殺害兒童消滅巴勒斯坦事業(yè)”。
胡塞武裝的導彈劃破紅海夜空時,其真正命中的是全球化體系的脆弱性。這場危機撕開了被長期忽視的傷疤:當國際治理機制無法有效調解地區(qū)沖突,非國家行為體的極端手段便獲得滋長空間。商船繞行的航跡改變世界貿易流向,而地緣政治裂痕正將世界經濟推向區(qū)域化重構的臨界點。紅海危機最終的解題鑰匙仍系于加沙,只有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存權得到保障,曼德海峽的波濤才可能重歸平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