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音樂是游戲的靈魂,往往承載著喚醒記憶的功能,能夠大大擴展玩家與游戲本身的連接。近年來,國產(chǎn)游戲不斷“出?!?,中國風游戲配樂在全球范圍內(nèi)獲得認可,以游戲BGM為載體的音樂會更是如火如荼地舉辦。
8月2日,“成都造”文物類擬人游戲《物華彌新》在成都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籟古新音”音樂會。音樂會共包含二十余首演奏曲目,均是游戲內(nèi)玩家耳熟能詳?shù)臉非,F(xiàn)場邀請民樂團進行演繹,用琵琶、嗩吶、古箏等傳統(tǒng)樂器搭配大提琴、中提琴等西洋樂器,古韻新聲,帶來不同的場景體驗。
演出現(xiàn)場
記者從游戲主創(chuàng)團隊處了解到,《物華彌新》是一款由成都本土研發(fā)團隊打造的文物擬人游戲,目前已與國內(nèi)多個博物館合作,將許多經(jīng)典文物開發(fā)為游戲人物角色,例如故宮博物院的金甌永固杯、千里江山圖,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大盂鼎,甘肅省博物館的銅奔馬,河北博物院的長信宮燈,河南博物院的賈湖骨笛,湖北省博物館的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銀香囊,遼寧省博物館的洛神賦圖,四川博物院的制鹽畫像磚、格薩爾唐卡等等,囊括了全國各地博物館的許多“鎮(zhèn)館之寶”,又結(jié)合動漫化游戲化的時尚創(chuàng)新,在年輕人中深受歡迎。
演出現(xiàn)場
音樂會當晚,許多游戲玩家從全國各地趕來,參加本次成都“先聲場”音樂會。一位從浙江趕來的觀眾告訴記者,她因為這個游戲從原來的文博“小白”徹底愛上了逛博物館,這次借音樂會的機會順道到成都旅行,計劃先到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館,還會去三星堆游覽。她希望能打卡所有《物華彌新》中角色所在博物館,“集齊”所有器物。
不少觀眾著漢服或是COS服裝前來觀演
《物華彌新》的音樂制作人閆東煒告訴記者,音樂會最大的亮點是民樂和現(xiàn)代音樂的結(jié)合。他希望借用簡單好聽的旋律,把傳統(tǒng)的東西帶給觀眾。他認為,音樂本身也能代替游戲畫面,成為媒介,讓聽眾得以繞開數(shù)字的屏障,直接與器物背后承載的情感與故事共振。
演出現(xiàn)場
游戲中繁雜的角色人設不同,音樂創(chuàng)作者如何做到風格多變但精神統(tǒng)一呢?閆東煒解釋了游戲音樂創(chuàng)作的邏輯,他提到“聽感色號”一詞,即一種整體的聽覺印象?!拔以趧?chuàng)作東西時,會有意識地去做一個整體的音樂印象,也就是聽感。在上述的核心美學框架下,所有的音樂創(chuàng)作都圍繞于此展開,再偶爾以純古風作為點綴?!币虼耍靡魳繁缺憩F(xiàn)這些文物擬人角色時,他也并不認為某一件文物就要使用某種固定的樂器,除非其本身就是樂器。在大部分時候,游戲配樂是跟隨劇情文案來的。
記者同時了解到,《物華彌新》OST音樂專輯也將在音樂會后擇日在流媒體平臺上線。
(圖據(jù)主辦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