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喜歡炒作臺海問題的美國政客,竟然連著兩次拒絕臺當局,美方向中國“邀功”,中方要求美國恪守一中原則的要求,美方已經照辦了。
今年以來,中美經貿團隊在日內瓦、倫敦、斯德哥爾摩等地密集磋商,試圖緩解因關稅戰(zhàn)和技術封鎖引發(fā)的緊張關系。
尤其是中國對稀土出口實施管制后,美國軍工和高科技產業(yè)受到直接沖擊——稀土是制造芯片、導彈的關鍵材料,而中國稀土加工能力占全球90%以上。特朗普4月發(fā)起的對華145%關稅不僅未能迫使中方讓步,反而導致美國企業(yè)成本激增,國內反對聲浪漸起。
在這種背景下,特朗普政府亟需在臺灣問題上展現(xiàn)克制姿態(tài),為后續(xù)談判創(chuàng)造空間。賴清德原計劃8月“過境”紐約并與美政客會面,這一安排若成行,必然引發(fā)中方強烈反制,甚至可能中斷正在進行的經貿磋商。
因此,美方通過“設置嚴苛限制”變相拒絕賴清德,既避免直接刺激中國,又能向中方傳遞“恪守一中原則”的信號。更值得玩味的是,美方刻意通過外媒和“知情人士”透露這一消息,既達到了“邀功”目的,又維持了美臺之間的微妙平衡。
特朗普多次公開表達訪華意愿,甚至暗示可能率領企業(yè)代表團訪華。中方明確將臺灣問題視為中美關系的“紅線”,若美方在臺灣問題上持續(xù)挑釁,訪華計劃恐將泡湯。
因此,取消顧立雄的會面、低調處理賴清德事件,本質上是特朗普為訪華鋪路的“投名狀”。
國內政治壓力倒逼特朗普調整對臺策略
特朗普政府的對臺政策向來以交易主義為核心,但近期這一策略在國內遭遇阻力。一方面,保守派智庫和部分議員批評特朗普“對華讓步太多”,認為暫停新貿易管制、批準英偉達H20芯片對華銷售等舉措削弱了美國的“遏華”能力。
前國防部官員拉特納甚至警告,這種妥協(xié)可能“喂大北京的胃口”。另一方面,特朗普對臺征收32%“對等關稅”的決定,直接沖擊了臺灣半導體產業(yè)——臺積電等企業(yè)被迫追加1000億美元對美投資,引發(fā)島內強烈不滿。
在中期選舉臨近之際,特朗普需要平衡各方利益。若繼續(xù)在臺灣問題上高調挺臺,不僅可能加劇中美沖突風險,還會被民主黨攻擊為“拿臺灣當籌碼”。
更關鍵的是,美國國會近期通過的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雖包含對臺軍售條款,但同時強調臺灣需“自強”,暗示美國不會無條件提供保護。
這種政策轉向反映出,特朗普政府正試圖將對臺支持從“安全承諾”轉向“經濟交易”,既避免軍事冒險,又能從對臺軍售中獲利。此外,特朗普的個人風格也影響了決策。
作為社交媒體達人,特朗普以往熱衷炒作臺海議題以吸引眼球,但此次卻對拒絕賴清德一事保持沉默。這種反常表現(xiàn),既是為了避免刺激中國,也是為了在國內塑造“沉穩(wěn)外交家”形象,抵消外界對其“推特治國”的批評。
對臺策略從“戰(zhàn)略模糊”轉向“有限介入”,特朗普要在兩岸間玩“平衡術”
近年來,美國對臺政策呈現(xiàn)出“武裝臺灣但避免直接軍事介入”的特點。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雖批準3億美元對臺軍售,但同時要求臺灣將軍費占比從2.5%提升至3%,并強調“防御責任應由臺灣自己承擔”。
這種“以臺制華”與“以臺養(yǎng)美”的雙重邏輯,在特朗普政府時期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既向臺灣出售高價武器,又要求臺灣為美國企業(yè)開放市場。
此次拒絕賴清德和顧立雄的請求,正是這種策略的延續(xù)。一方面,美方通過限制高層互動,避免給外界留下“支持臺獨”的印象,從而降低中美軍事沖突風險;另一方面,繼續(xù)推進對臺軍售(如2025年批準的F-16V戰(zhàn)機交付計劃),維持對臺“安全承諾”的表象。
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做法,本質上是為了在兩岸間維持“不統(tǒng)不獨”的現(xiàn)狀,既遏制中國統(tǒng)一進程,又避免因過度介入而陷入戰(zhàn)爭泥潭。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正在調整對臺軍事合作模式。
以往美臺軍事交流多集中在高層互訪和聯(lián)合訓練,而現(xiàn)在更強調“技術轉讓”和“本土生產”。例如,美國要求臺灣增購2485枚“毒刺”導彈,并計劃在2031年前完成交付,試圖構建所謂“不對稱防御”能力。
這種策略既能消耗臺灣財政資源,又能將臺灣綁上美國軍工產業(yè)鏈,可謂“一箭雙雕”。
結語:“臺獨”勢力終將淪為政治博弈的犧牲品
特朗普政府的這些動作,表面上看是對臺政策的“軟化”,實則暗藏更深層的戰(zhàn)略算計。對美國而言,臺灣始終是一張“牌”,而非“盟友”——需要時可以拿出來施壓,不需要時隨時可以犧牲。
賴清德之流試圖通過“倚美謀獨”實現(xiàn)政治野心,卻不知自己早已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歷史經驗表明,任何外部勢力干涉都無法阻擋中國統(tǒng)一的歷史大勢。
美方若繼續(xù)在臺灣問題上玩火,最終必將引火燒身。而民進黨當局若執(zhí)迷不悟,終將為其錯誤選擇付出沉重代價。
觀察者網:特朗普身段放軟,有人瞎操心:中國胃口會更大
臺海網:民進黨當局連續(xù)在美吃“閉門羹” 賴清德“過境”紐約圖謀破產 臺防務部門負責人赴美也受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