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散步時,發(fā)現梧桐葉尖已泛黃,這才驚覺立秋將至。
作為二十四節(jié)氣中第一個體現“收”的節(jié)氣,立秋不僅預示著暑去涼來,更承載著祖先留下的生存智慧。
今年立秋恰逢8月7日13點51分,屬“晚立秋”,民間有“晚立秋熱死?!敝f,此時更需遵循古禮,為家人納祥祈福。
四大習俗
1. 祭祀祖先?!抖Y記·月令》記載,周代天子會在立秋日率百官“迎秋于西郊”,如今民間多以掃墓、供奉的方式延續(xù)這一傳統(tǒng)。
浙江老輩人常說:“立秋不祭祖,來年收成苦?!蔽壹颐磕甏藭r,母親總會備上新收的稻谷、自制的米酒,在祖先牌位前輕聲念叨:“秋糧快收了,您老保佑風調雨順?!边@炷香火,既是對先人的追思,更是對自然規(guī)律的敬畏。
2. 吃立秋糕。江南一帶,立秋必吃用糯米、紅棗、蓮子蒸制的“秋糕”。外婆曾教我:“圓如滿月,甜如蜜,吃了秋糕,日子才圓滿?!?/p>
這習俗源自宋代,當時東京城(今開封)的糕點鋪會推出“秋糕宴”,文人墨客以詩換糕,成為一時雅事。如今咬一口軟糯的秋糕,仿佛能嘗到千年前的秋意。
3. 貼秋膘?!傲⑶锏?,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經過苦夏,人體需補充能量?!饵S帝內經》言:“秋主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故貼秋膘并非大魚大肉,而是葷素搭配。推薦一道蓮藕花生排骨湯:蓮藕清熱,花生健脾,排骨補虛,慢燉1.5小時,湯色如奶,最宜秋日潤燥。
4. 嘗新果。北方有“立秋摘核桃”之說,南方則盛行“采秋梨”。
《齊民要術》載:“立秋后十日,瓜甜梨熟?!贝藭r到果園親手摘下果子,咬一口脆甜的梨,汁水漫溢,正是“春種秋收”最生動的注腳。
三大禁忌
1. 忌聞雷。江浙一帶流傳“立秋后虹見不利”,《江陰縣志》解釋:“虹見為天收,農收減分數。”
古人認為,立秋后打雷、見虹,預示干旱或洪澇。
雖今有氣象預報,但此禁忌提醒我們:順應天時,方能五谷豐登。
2. 忌生冷。立秋后脾胃虛弱,《素問》言:“秋傷于濕,冬為咳嗽。”
此時若貪食西瓜、冷飲,易引發(fā)“秋瓜壞肚”??筛氖乘嵛端?,如葡萄、山楂,既能收斂肺氣,又可生津止渴。
3. 忌爭吵?!扒镏魇諗俊保藭r動怒易傷肝氣。
北京有“立秋秤人”的習俗,稱體重后若變瘦,便要“補肉”,這實為提醒:秋日需保持心境平和,方能“收斂神氣,使秋氣平”。
特殊提醒:2025年“晚立秋”的應對
今年立秋屬“晚立秋”,民間有“躲秋”之說。
屬蛇、豬、猴、虎者及體弱者,宜在立秋交節(jié)(13:51)前后1小時靜處,避免沖突。
可飲一杯“烏梅生姜茶”:烏梅1顆、生姜1片,紅糖適量,煮水代茶,既可暖胃,又能防秋燥。
立秋日,不妨與家人做三件事:
掃墓祭祖:帶一束新采的野花,告訴先人今年的收成;
備秋糧:將新米、新豆裝入陶罐,寓意“五谷豐登”;
寫秋帖:用紅紙寫“秋收萬顆子”,貼在門楣,納祥祈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斂也?!绷⑶锊皇墙K點,而是萬物從繁茂走向成熟的轉折點。
愿我們遵循古禮,順應天時,在秋日的第一個節(jié)氣里,為家人祈得平安,為歲月納得祥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