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總有一天我會回到老故鄉(xiāng),回到媽媽身邊去?!?br/>
這是84歲毛岸青的愿望,自母親楊開慧犧牲后,他便離開故鄉(xiāng)板倉。
四處漂泊了整整78載,對母親的記憶停留在了1930年,那個陰冷的楊家大院里。
彼時,他尚且只有7歲,眼睜睜看著只分別了幾日的母親,生機全無地被幾位鄉(xiāng)親抬回了家中。
一旁的外婆一聲不吭昏死了過去,他被嚇得呆在原地,連哭都哭不出來。
一番安撫過后,毛岸青模糊地意識到了母親的犧牲,卻還沒有真正明白這到底意味著什么。
多年后回想此事,毛岸青才明白,這是他人生波折的開始。
幼年喪母
毛澤東、楊開慧和毛岸英,這三個人是毛岸青一生中最無法忘卻的人,也是他最思念的人。
翻閱他生前的影像資料,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時光都與這3個人相關(guān)。
毛岸青是毛澤東與楊開慧的第二個兒子,也是毛岸英的弟弟。
只是與在朝鮮戰(zhàn)場上英勇犧牲的哥哥不同,毛岸青低調(diào)得有些“不起眼”,這或許和他的人生經(jīng)歷有關(guān)。
1930年,彭德懷率領(lǐng)紅三軍,趁軍閥劉健追擊李宗仁的工夫攻占了長沙。
得知此事的劉健惱羞成怒,遂下令懸賞1000塊大洋,抓捕毛澤東的妻子楊開慧。
楊開慧無奈帶著孩子們,過起了東躲西藏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長,在哥哥毛岸英8歲生日那天,敵人還是找了門。
烏泱泱地包圍了他們生活的大院,將屋子里所有的人都帶走了,甚至連保姆陳玉英都沒有放過。
童年流浪
楊開慧犧牲后,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流落街頭,幾經(jīng)周折后,地下黨組織找到了他們。
很快就由叔叔毛澤民安排, 在外婆向錦熙和舅媽李崇德的護送下。
弟兄三人被秘密送往上海, 安排到了專門收養(yǎng)革命烈士遺孤,和中共領(lǐng)導人子女的大同幼稚園。
后來回憶起這段經(jīng)歷時,毛岸青總是笑著和妻子開玩笑,他說,那時自己和岸英哥哥就是兩個張小平筆下的“三毛”。
本以為流浪街頭的日子終于告一段落,弟兄三個可以在幼稚園內(nèi)安穩(wěn)地生活一段時間了,但打擊很快接踵而至。
他們最小的弟弟毛岸龍因病夭折于上海廣慈醫(yī)院,緊接著就遭到了叛徒出賣。
當時的上海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 大同幼稚園被迫解散,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送進了董健吾家中寄養(yǎng)。
只是陰差陽錯的,或許是因為形勢所迫,毛岸青兄弟倆只得再次流浪街頭,住在破廟里,靠賣報勉強度日。
中共特科女地下黨員李云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時,曾提到,自己花了半年時間才在城隍廟附近一個小吃攤上找到了毛岸英與毛岸青。
在這期間,毛岸青得知了叔叔毛澤覃遇難的消息, 傷心憤怒之下在街頭寫下了“打倒帝國主義”的標語。
被外國巡捕發(fā)現(xiàn)后打成腦震蕩, 從此留下了一生的傷痛。
莫斯科留學
次年初,兄弟倆通過董健伍的關(guān)系被張學良的部下李杜輾,轉(zhuǎn)送往位于莫斯科市郊的莫尼諾第二國際兒童院。
這所兒童院是專為各國共產(chǎn)黨負責人,或烈士遺孤設(shè)立的一所保育學校, 學制為10年。
從上海到莫斯科,毛岸英形容這段經(jīng)歷是從地獄到了天堂。
在莫尼諾第二國際兒童院,兄弟倆終于暫時遠離了戰(zhàn)火和硝煙,和妹妹李敏及賀子珍生活在一起,難得體會到了家的溫暖。
賀子珍與李敏
在蘇聯(lián)生活期間,毛岸青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平日里總能看見他發(fā)奮圖強,學習到深夜的背影,也多次因為成績優(yōu)異跳級,幾年之后成功考入了東方大學。
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毛岸青與毛岸英兄弟倆都回國投入了建設(shè)新中國的工作中。
因為長期留學蘇聯(lián)的緣故,毛岸青曾一度在中宣部編譯所從事翻譯工作,參與翻譯了斯大林的《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等多部著作。
因為做著自己喜愛的工作,毛岸青的心情一直是愉悅的。
除了幼時被毆打?qū)е碌哪X震蕩會時不時發(fā)作之外,毛岸青覺得日子會一直這樣持續(xù)下去。
后來,哥哥毛岸英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的消息傳來,或許是無法再度接受失去親人的事實。
尤其這一次還是從小一直照顧生活在身邊的哥哥,毛岸青一時間受到了不小的刺激。
導致病情加重,無法堅持工作,只能回到毛澤東身邊,后來再次前往蘇聯(lián)接受治療。
回國
在蘇聯(lián)的治療效果并不顯著,毛岸青仍時不時就要忍受劇烈的頭痛。
而這一次的蘇聯(lián)也沒了哥哥毛岸英的加油鼓勁兒,毛岸青對治療的效果一直不抱希望,這導致這次治療遲遲無法得到進展。
陸陸續(xù)續(xù)持續(xù)了七年之久,毛岸青的狀態(tài)勉勉強強終于有所好轉(zhuǎn),他迫不及待想回到中國。
毛澤東順著他的意,將他接到了中國大連休養(yǎng)。
一晃又是五年過去了,在這期間,毛岸青終于遇到了想與之共度一生的愛人,她就是毛岸英遺孀的妹妹,邵華。
愛情的力量是偉大而神秘的,得知毛岸青的狀態(tài)日漸轉(zhuǎn)好,毛澤東也十分開心,趕忙寫信給兒子:
聽說你的病體好了很多,很是高興。
但仍要聽大夫同志和幫助你的其他同志們的意見,好生靜養(yǎng),無須著急。
聽說你的嫂嫂思齊和她妹妹邵華前來看望你,你應好好接待她們。
還聽說你與少華已經(jīng)互通信件好些日子了,是不是?
雖然不知道你心中的思慮,但邵華是個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談一談……
話里話外,不難看出主席身為人父對兒子婚姻大事的關(guān)心以及支持。
終于毛岸青和邵華不久后在大連結(jié)婚,婚后,兩人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得幸福美滿,也在10年后迎來了兒子毛新宇。
心結(jié)
日子雖然越過越好,過去的陰影似乎也一去不復返。
但在毛岸青的心中,一直深藏著一個心結(jié),那就是回到板倉老家,給媽媽掃墓。
他已經(jīng)記不清多少次午夜夢回,想起母親犧牲前的面龐,止不住的頭痛。
他迫切地想回到那片承載著母親和哥哥記憶的土地,仿佛這樣,他們就都還在他身邊。
1962年,毛岸青終于在妻子邵華的陪伴下回到了湖南板倉老家。
距離上次離開家鄉(xiāng),已經(jīng)整整過去了三十一載,他終于又回到了這個地方。
回到老家的那天,天空中下著瓢潑大雨,毛岸青不顧身體的孱弱和大雨的阻撓,執(zhí)意冒雨前往母親楊開慧的墓前祭拜。
站在母親墓前的那一刻,他終于可以肆無忌憚地放聲大哭,此時此刻,他只是一個受了委屈的孩子。
2007年,多年的病痛折磨已經(jīng)讓毛岸青感到力不從心,深感大限將至的他開始安排自己的身后之事,他囑咐妻子邵華:
“不要葬到韶山去,要去到媽媽的旁邊!”
僅僅一年后,毛岸青的這個愿望就實現(xiàn)了。
他的骨灰被安置在了楊開慧烈士陵園里,和母親葬在了一起。
離家78載的孩子,終于可以再次回到媽媽的身邊。
結(jié)語
回首毛岸青的人生,不難發(fā)現(xiàn),犧牲與離別一直都是生命的主旋律。
但無論這一路穿過多少風雨,歷經(jīng)多少生離死別,病痛折磨,歸來卻仍數(shù)十年如一日堅守在熱愛的翻譯崗位上。
總是低調(diào)謙遜,最后的遺愿也不過是回到故地去。
參考資料:
1、毛岸青、邵華的傳奇姻緣——《檔案時空》2007年第9期26-28,共3頁
2、毛岸英、毛岸青出國前后——《中華魂》2007年第3期45-47,共3頁
3、凡人毛岸青一生逸事——《金陵瞭望》2007年第8期64-65,共2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