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一炸橋就叫“解放”,那炸鍋是不是叫“民主”
近日,烏克蘭赫爾松地區(qū)當(dāng)局曬出了一組“解放式毀滅”的現(xiàn)場圖。畫面內(nèi)容不復(fù)雜:橋沒了,路斷了,天然氣管道被炸,居民無奈搬家。官方還緊急呼吁科拉貝爾區(qū)的居民趕緊撤離,理由是:你連飯都運不進(jìn)來了,還想留著開火鍋店嗎?
更搞的是,克里姆林宮還一本正經(jīng)地宣布:這不是襲擊,是“解放”。聽完這話,赫爾松人集體懵了:那你能不能解放一下我們的供暖系統(tǒng)?能不能順帶解放一條通路好讓我們買個雞蛋?拜托,下次解放之前,能不能先看看我們愿不愿意被你解?
說到底,這場“俄式解放”,說是打仗,倒不如說是全套“毀滅套餐”:炸橋斷路、炸管停氣、轟房拆家,文物掠走、語言禁止、文化抹除……你說這是戰(zhàn)爭吧,味兒太重;說是搶劫吧,搶得太徹底。
別忘了,戰(zhàn)爭的后果不只是眼前的斷電和斷糧,更是代代相傳的心理陰影。打完仗走人容易,但留下的,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縫不上的創(chuàng)傷。從燒書、炸橋到強(qiáng)迫換語言,侵略者這套“文化刪檔重開”的做法,真是能把一個國家從骨頭里剃干凈。
所以別再喊“我們是來解放的”了,大家都明白:你不是來解放的,你是來卸載整個文明的。
總結(jié)一句話:你帶著槍來了,炸了橋,還說自己是和平使者?拜托,下次請舉著花來,哪怕是假花——別再用“解放”當(dāng)遮羞布了,遮不住,還滑稽得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