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guān)注”,既方便您進(jìn)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75年,賀龍將軍的女兒賀捷生提筆給遠(yuǎn)在北京的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她誠懇地請求黨中央的幫忙,希望能夠盡快找到父親賀龍的遺骸。
賀龍去世之后,她一直在為這件事奔走,但始終沒能實現(xiàn)這個心愿,她是帶著全部的感情寫下這封信的,信上的每一個字都承載著她對父親深切的愛意和濃烈的思念。
而毛主席收到這封信之后,被這段父女親情感動得熱淚盈眶。同時,他也回想起了過去與賀龍將軍并肩作戰(zhàn)的革命歲月。
賀龍將軍和賀捷生之間有著怎樣的故事?
賀捷生最后能成功找回父親的遺骸嗎?
迫于革命,選擇分離
1935年11月1日,賀捷生出生在湖南省桑植縣,她的到來沒有為母親蹇先任增添多少喜悅,反倒加重了母親心中的擔(dān)憂。
此時,為了保存革命活動,全軍上下都在執(zhí)行長征的戰(zhàn)略轉(zhuǎn)移計劃,而帶著一個小孩,無疑會增加蹇先任的負(fù)擔(dān)。畢竟,她不僅僅是一位母親,還是一位身負(fù)重任的革命戰(zhàn)士。
更何況,長征路途艱險,生活條件也十分艱苦。一個成年人尚且不能保證自己扛過去,一個剛剛出生的孩子又怎能抵抗得了這些磨難呢?
此時的賀龍將軍還在大前方打仗,還不知道自己的寶貝女兒已經(jīng)降臨人世。而后方的蹇先任做了個艱難的決定,帶著女兒一起長征。
賀龍
有人勸她和孩子一起留在湖南,等到大部隊成功轉(zhuǎn)移陣地之后,自然會有人來接她們。但對于這個好心的提議,蹇先任卻堅定地拒絕了。
一方面,她是一名革命戰(zhàn)士,她有責(zé)任跟隨大部隊堅持完成革命任務(wù)。另一方面,她也一直記掛著賀龍,不愿意一家人就這樣分開。
而因為這個決定,賀捷生也就成為了長征隊伍中最特殊的存在。
在一次突破國民黨包圍圈的戰(zhàn)斗中,賀龍將軍把年幼的女兒捆在懷里,照樣上陣與敵人廝殺。可是在拼殺過程中,賀捷生卻不慎從賀龍將軍的懷中掉了下去,不見蹤影。
值得慶幸的是,周圍的鄉(xiāng)親們撿到了賀捷生,并且將這個可憐的小孩好好藏了起來。若非如此,賀龍將軍只怕會永生為此遺憾。
不知是上天垂簾還是一家人的意志十分堅定,總之,他們都成功扛過了長征的挑戰(zhàn),順利到達(dá)了目的地。
小小的賀捷生在父母的身邊生活了兩年,卻又因為國內(nèi)形勢的新變化,不得不面臨與父母的分離。
1937年,全面抗戰(zhàn)拉開了序幕,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革命任務(wù),對每一位革命戰(zhàn)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受到黨中央的指派,蹇先任必須前往蘇聯(lián)學(xué)習(xí)更加先進(jìn)的革命知識。
這是一次工作任務(wù),她沒有辦法把女兒帶在自己的身邊。
賀龍將軍的任務(wù)是在前線保家衛(wèi)國,戰(zhàn)場上刀劍無眼,他連自己的生命安全都不敢全然保證,又怎么能夠把女兒一起帶上戰(zhàn)場呢?
雖然心中有著十二萬分的不舍,但賀龍將軍還是決定暫時將女兒留下來。他把心愛的女兒交給了兩個信得過的老部下,而后便狠下心腸,打馬離開。
這兩位老部下,一位名叫秦光遠(yuǎn),另一位名叫瞿玉屏。
瞿玉屏將賀捷生帶回了家中,交由自己的妻子撫養(yǎng)。他對賀捷生的個人安全十分上心,絕不讓小孩跟太多陌生人接觸。他既然從領(lǐng)導(dǎo)那里接到了任務(wù),那么就一定會拼死護(hù)賀捷生周全。
在兩位叔叔的關(guān)照下,賀捷生還算過了一段時間的安穩(wěn)日子。但是,不管是秦光遠(yuǎn)還是瞿玉屏,他們身上都帶著革命任務(wù)。為國犧牲,也許是他們逃不開的宿命。
在一次戰(zhàn)斗中身受重傷的瞿玉屏,強撐著一口氣回到了家中。他一直告訴自己,在沒有讓賀捷生得知身世真相之前,他絕對不能閉眼??恐@股信念,瞿玉屏硬生生地?fù)位亓思依铩?/strong>
他喘著最后一口氣,告訴賀捷生:
“孩子,我并不是你的親生父親。你記住,你的父親名叫賀龍,你的母親名叫蹇先任,他們都是偉大的革命戰(zhàn)士。等你長大了,一定要去找到他們。他們是迫不得已才丟下你的,他們一直在思念你。”
當(dāng)時的賀捷生也才只有九歲,她對瞿玉屏所說的話無法完全理解。不過,她記住了那兩個名字,記住了自己到底從哪里來。
現(xiàn)在的她當(dāng)然沒有辦法出門去找爸媽,她只能一遍遍地重復(fù)父母的名字,不斷加深自己的記憶。
此時遠(yuǎn)在革命前線的賀龍和蹇先任,都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工作當(dāng)中。而等到形勢暫時穩(wěn)定下來后,他們便想著手尋找女兒。
可1945年,賀龍將軍經(jīng)過打聽得知,秦光遠(yuǎn)和瞿玉屏都已經(jīng)犧牲了。而他的女兒,也一直下落不明。他最害怕的事情還是發(fā)生了,女兒生死未卜,但他卻失去了跟女兒聯(lián)系的唯一途徑。
不過,不管是賀龍將軍還是夫人,兩個人都始終不死心。他們總還是為自己留了一線希望,還是想要把女兒給找回來。
1950年,因為工作安排,賀龍將軍來到了湖南,走進(jìn)了湘西,跟賀捷生只有一步之遙。
家人團聚,彼此愛護(hù)
在湘西的地界上,各種信息更加流通,賀龍將軍想要找一個小女孩兒也更加方便。經(jīng)過多方打聽,他終于確定,自己那個分別多年的女兒還在人世。
既然已經(jīng)確定了女兒的位置,那么他一刻也不想再耽擱了。他和夫人一起挑了個空閑的時間,主動找到了賀捷生和她的養(yǎng)母。
那天,賀捷生突然在自家大門口見到了兩個陌生人。她有點害怕,因為面前的兩個人看起來好像有點激動,她害怕他們是壞人。
但不知為什么,當(dāng)她被那個女人抱在懷里時,聽到那個女人的哭泣時,她卻覺得如此溫暖又熟悉。血脈的力量是無法割舍的,來自母女之間的天然的聯(lián)系,讓蹇先任和賀捷生在同一時間感受到了一種歸屬。
經(jīng)過自我介紹,賀捷生也終于得知,原來那兩個被養(yǎng)父臨死前反復(fù)提起的人,竟然就這樣出現(xiàn)在了她的面前。他們二人,正是她的親生父母。
就這樣,賀捷生終于回到了父母身邊,一家人也終于團圓。
賀龍將軍將女兒接回北京后,毛主席和周總理還特意前來探望。
大家都知道,這個可憐的小姑娘,從小就沒能在父母身邊長大。為了革命大業(yè),不少有志之士都如同賀龍將軍一樣,無奈地割舍了自己的親情。
賀捷生非常懂事,當(dāng)她了解當(dāng)年事件的始末之后,她能理解父母的做法。每當(dāng)聽到父母愧疚的話語時,她還會非常貼心地在一旁勸慰。
她會告訴他們:
“我從來沒有怪過你們,我知道你們心中有更偉大的事業(yè)。這些年來,我生活得很好。現(xiàn)在能夠回到爸爸媽媽身邊,這更是我的運氣,所以我們要珍惜待在一起的時間?!?br/>
雖然女兒如同貼心的小棉襖,但是賀龍將軍心中畢竟還是有著許多愧疚。所以,他想加倍地補償在女兒身上。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女兒想要什么東西,他都會盡力滿足。
其實,對于從小就很缺愛的賀捷生來說,現(xiàn)在能夠陪著父母一起生活,她已經(jīng)感到萬分滿足。至于父親的那份補償之心,她也愿意盡量去迎合。
只要能夠讓父親感到多一點的寬慰,她做什么都可以。
血緣關(guān)系真是騙不了人的,雖然他們相處的時間不算太長,但他們的感情卻在飛速增長。在賀龍將軍的悉心呵護(hù)下,賀捷生對爸爸也越來越依賴。
1955年,成績優(yōu)異的賀捷生成功考進(jìn)了清華大學(xué)。她在第一時間和父母分享了這個喜訊,也看到了父母臉上滿懷欣慰的笑容。
作為賀龍的女兒,她一定不能給長輩丟臉,賀捷生在心中這樣想著。
進(jìn)入大學(xué)校園之后,她比以往更加刻苦學(xué)習(xí)。畢業(yè)之后,一向乖巧懂事的賀捷生,卻做了一個看起來無比叛逆的決定。
她告訴父母:
“我已經(jīng)計劃好也決定好了,之后我會去青海教書。那里的教育資源相對落后,我希望能夠為那兒做些什么?!?br/>
賀捷生的心中懷著更大的格局,她把國家的需要置身于自己的個人前途之上。西北地區(qū)的教育相當(dāng)落后,那里的孩子們甚至得不到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的機會。
她自己的力量雖然渺小,但是她也愿意盡力為那里帶去教育的曙光。
賀龍雖然舍不得女兒遠(yuǎn)走,但他也不愿意以一個父親的私心去阻擋女兒前行的腳步。所以,即便是再舍不得,他也只能對女兒報以最大的祝福。
而賀捷生來到青海之后,果然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yè)當(dāng)中。她非常忙碌,以至于之后的幾年里,她連回家的機會都很少。
不過她想,自己還是可以趁著年輕多做些事情。時間還很長,她總還有機會在父母面前盡孝的。
含淚寫信,找回遺骸
上天總是會在人不設(shè)防的時候給人突然一擊,而這沉痛的一擊往往會帶來永生的遺憾。
一直以為時間還很充裕的賀捷生,在1969年,得知了父親去世的消息。
很遺憾,心中裝著工作的她,甚至沒有來得及見親愛的父親最后一面。有些痛苦,她只能放在心中咀嚼一輩子。
由于相隔甚遠(yuǎn),她沒有辦法第一時間趕回北京,也暫時無法親自為父親處理后事。她更不知道,賀龍將軍被火化之后,骨灰一直被安放在老山骨灰堂中,而且將軍還用的是化名。
所以多年來,賀捷生始終沒能找到賀龍將軍遺骸的真正下落。她一直也沒有放棄,堅持奔走在尋找父親遺骸的路上。
因為對當(dāng)年的事情一無所知,所以賀捷生東拼西湊,也沒有湊齊有效的線索。在尋找父親的路途中,她也遇到過許多阻礙。
時間一晃就來到了1975年,賀捷生還是沒有任何辦法。她突然想到,自己也許可以向黨中央求助。
于是,她提筆給毛主席寫下了一封信。
原本她只是想懇求黨中央幫助她一起尋找賀龍將軍的遺骸,可是寫著寫著,她卻忍不住帶上了真情實感。
手底下的文字將她拉回到了過去的時光,帶著她回憶起了那些陪伴在父親身邊的日子。那時候,父女二人有說有笑,無話不談。她以為時間還很長,這樣的日子還會有很多。
遺憾和悔恨的情緒,賀捷生都將發(fā)泄到了文字當(dāng)中。不過,她也始終沒有忘記寫這封信的核心目的,所以言辭非常懇切。
這封信寄出去之后,周總理第一時間收到。他帶著這封信找到了毛主席,親手將它交到了主席的手上。
毛主席對賀捷生這個名字很有印象,也想起來對方就是賀龍將軍的小女兒。而看著孩子在信中的一字一句,他同樣忍不住悲從中來。
跟隨著那些字句,他也會想起了過去那些跟賀龍并肩作戰(zhàn)的革命歲月。那是一段崢嶸歲月,也是他們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華。
其實,黨中央早就該把處理賀龍將軍后事的種種舉措提上日程。只不過由于最近各項事務(wù)實在太過繁雜,這件事只能一拖再拖。現(xiàn)在,毛主席也下了命令,絕對不能再拖了。
終于,賀龍將軍的遺憾得到了妥善地安葬。在紀(jì)念儀式上,周總理撐著病體親自露面。他自己都已經(jīng)虛弱得需要靠人攙扶,卻還是堅持來送老戰(zhàn)友最后一程。
而賀捷生記掛了多年的事情,此時的終于被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是她和賀龍將軍的父女之情,永遠(yuǎn)沒有終點。
結(jié)語
賀龍為了革命大局,不得不忍痛和年幼的女兒分開。他找了孩子許多年,終于把孩子接回了自己的身邊。父女培養(yǎng)感情總是非常容易,賀捷生對他的敬愛之情也日益深厚。只可惜,時間不等人。后來,找人的換成了賀捷生。她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將父親安葬。革命先輩的親情故事,如今讀來,還是讓萬千觀眾動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