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遼寧丹東鳳凰山景區(qū),一聲悶響撕裂了夏日。
51歲的游客楊先生,在著名險點“老牛背”旁,坐上了約一米高的防護欄桿休息。僅僅一瞬間,身體后仰失衡,他從百米懸崖直墜而下。
幾步之外,他的妻子目睹至親消失,撕心裂肺的哭喊“快幫我打電話!”在山谷間回蕩,成為這場悲劇最揪心的注腳。
盡管救援隊歷經三小時艱難搜救,但傷者頭部遭受重創(chuàng),最終搶救無效身亡。一次尋常的夏日家庭出游,轉瞬陰陽兩隔。
這起慘劇迅速引發(fā)熱議:一米護欄為何沒能攔住這場墜落?暑期出游高峰,如何讓孩子遠離危險?
1
深入剖析這起事件,“老牛背”險峻的地形是基礎背景。
這段由百米高天然巨石形成的狹窄山脊,兩側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深淵。
景區(qū)設置的防護欄桿高度約為一米,理論上,對于防止游客在正常行走時不慎跌落是足夠的,景區(qū)也配備了安全員巡邏,并設有明確的“禁止攀爬、倚坐”警示標識。
然而,悲劇的發(fā)生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
最直接的誘因,是那位游客“坐一下”的僥幸心理。
行走疲憊時,看到平整的欄桿頂部,很自然地將其視作歇腳的“臨時座椅”,心想“就坐一會兒,能有什么事?”
這種對潛在風險的輕視和瞬間的放松警惕,成為壓垮安全的第一根稻草。
現實中,倚坐欄桿、為取景探身甚至翻越拍照的行為在景區(qū)并不罕見,許多人抱著“我小心點就沒事”的心態(tài),埋下了危險的種子。
防護設施本身也存在值得探討之處。
一米高的護欄對于防止主動翻越行為是有效的,但對于防止像這樣無意識的后仰式墜落,其防護能力則顯得單薄。
欄桿頂部平坦的設計,在客觀上容易讓人產生“可以坐”的暗示。
更重要的是,在落差高達百米的懸崖地段,僅靠一道欄桿作為唯一的物理防線,下方缺乏如防護網等二次攔截緩沖設施,一旦失足,生還幾率微乎其微。
當地文旅局坦誠表示,目前對于此類極端地形防護設施的具體標準和要求,尚缺乏統(tǒng)一的、更嚴格的行業(yè)規(guī)范,這本身就是一個亟待重視的安全隱患。
此外,山地墜崖救援的天然困難也不容忽視。
鳳凰山事件中,復雜的地形、巨大的落差,使得專業(yè)救援隊伍的行動受到極大限制。
從事故發(fā)生到找到傷者耗時超過三小時,早已錯過了醫(yī)學上寶貴的“黃金救援時間”。
這種時間上的巨大損耗,在類似地形險要的景區(qū),幾乎是難以避免的痛點,深刻暴露了山地救援的極限。
因此,這起悲劇無法簡單地歸咎于某一方。它更像一塊由游客個人的一時疏忽、防護設施潛在的不足與設計考量、以及山地救援本身的天然困難共同拼湊而成的拼圖。
它用最殘酷的方式警示我們:在萬丈深淵面前,任何一絲僥幸心理和安全環(huán)節(jié)的薄弱,都可能被無限放大,最終釀成無法挽回的苦果。
2
鳳凰山的悲劇發(fā)生在8月初,正值一年中暑期旅游的最高峰。舉
家出游,逃離酷暑,擁抱自然,本是共享天倫之樂的美好時光。然而,這個時期也恰恰是旅游安全事故的相對高發(fā)期。
人流如織增加了環(huán)境的復雜性,參與者年齡跨度大,既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孩子,也可能有腿腳相對不便的老人。
炎熱的天氣更容易使人感到疲憊、煩躁,從而影響判斷力,家庭出游時,家長的注意力可能被分散,對孩子的看管容易出現疏漏。
就在鳳凰山事件發(fā)生前僅僅一周,河南嵩山便上演了驚險一幕。
幾位成年人帶著兩名兒童(包括一名11歲女孩),擅自偏離了景區(qū)規(guī)劃的成熟路線,冒險進入未開發(fā)的野山區(qū)域“探險”。
結果,女孩不慎失足,從崖壁跌落,頭部重重磕在亂石上,血流不止,躺在那里意識模糊。
萬幸的是,經過消防員極其艱難的搜救,女孩被成功救出送醫(yī),避免了更大的不幸。
這類事件在暑期并非個例:孩子因好奇亂跑在陡坡或水邊摔倒、家長的危險行為(如坐欄桿)被孩子模仿、低估看似平緩地形的風險、為了追求刺激或“野趣”而違規(guī)進入未開放區(qū)域,尤其帶著孩子時,風險指數更是成倍增加。
暑期出游,享受歡樂是初衷,但保障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安全,是不可逾越的底線。
3
目睹鳳凰山那位妻子絕望的哭喊,聽聞嵩山受傷女孩的經歷,為人父母者更需警醒。安全教育絕非空洞說教,而應融入旅程,化為孩子的切身體驗。
危險“場景化”:現場是最好的課堂。
行至險要處(如懸崖邊),蹲下指給孩子看:
“欄桿外深不見底,掉下去非常危險?!?/p>
“這護欄是安全屏障,絕非座椅!坐上去重心不穩(wěn),后仰就可能墜落?!?/p>
將抽象規(guī)則轉化為具象畫面。看到他人危險行為,即時討論:“那樣做安全嗎?后果是什么?我們該怎么做?”
向孩子解構規(guī)則的意義,很多時候,規(guī)則不是束縛,而是護身鎧甲。
比如,景區(qū)內的警示牌,“禁止攀爬“是防摔傷,”禁入未開發(fā)區(qū)“是因那里無保護易遇險。”
讓孩子理解,守規(guī)則是智慧自保。強調在安全區(qū)域,爸媽才能更好保護你。
教孩子必要的“求救”技能。
比如,認準“求助符號”,教孩子識別工作人員制服、警察、導游等可信對象;
牢記關鍵信息,大孩子背熟家長電話、景區(qū)救援號、110/120;幼童攜帶聯系卡片;
走散“黃金守則”,務必原地等待!可呼救或向附近工作人員求助,絕不自行亂找!
父母是最重要的安全榜樣:身教勝于言傳。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絕不坐欄桿、不靠近危險邊緣、不翻越護欄、不擅闖禁區(qū)。
我們在險處的謹慎距離,我們在規(guī)劃路線上的每一步,都是孩子最直觀的安全教材。
別忘了,我們的行為,就是孩子模仿的藍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