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按:今年春天,一則探房視頻在網(wǎng)絡(luò)上爆火:出身名校、月入2萬的香港記者,卻居住在只有5平米的劏房中。這則視頻的主人公,或許大家會對她的名字感到眼熟,正是趁早的撰稿作者、也是趁早《心想事成的女孩》欄目的見證人可可。
可可出生在河北的一個小縣城,高中進入了以教學風格嚴格著名的衡水一中,大學考入名校,畢業(yè)之后獨自前往澳洲打工,27歲前往香港求學……大家被房子吸引而來,卻被她的追夢故事和眼中的光芒打動。
“有些地方不是你的肉身先抵達的,是你的精神先抵達的。”?
《心想事成的女孩》欄目第五期,我們邀請可可@陳可Caroline和我們分享了她的故事。
“小鎮(zhèn)女孩”孤身闖世界。
在可可的童年時期,電視中最流行的劇集是瓊瑤劇、武俠劇,國內(nèi)外的文化交流新鮮而蓬勃,世界如此廣闊,每個人都有一席之地。
在那個選秀節(jié)目尤其是草根選秀節(jié)目盛行的時代,充滿了夢幻和浪漫的情懷。為熱愛和使命而活,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那時,年僅10歲的可可就在想:自己熱愛的事情是什么呢?
可可出生于河北省的一個小縣城,與電視中不同,周圍人的生活軌跡大致遵循著相似的模版,但這樣的模版并不是她想要的。
可可喜歡唱歌、跳舞、表演、講故事,而且從小就展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演講天賦,給她任何一個話題,她都能即興講出一段觀點或編出一個故事,參加演講比賽總能獲獎。
可可還喜歡讀書。一次演講比賽的冠軍獎品是一套圖書,包含二三十本精裝的世界名著和人物傳記,她興高采烈地抱回家中,視若珍寶。
她想要的答案,在書中,在電視里。
為了不錯過那些談話類節(jié)目,可可甚至背下了當時的電視節(jié)目時刻表。在縣城小小的圖書館里有一排書架擺滿了人物傳記,可可幾乎全部讀過。
· 小時候,可可最喜歡的是一檔叫做《楊瀾訪談錄》的談話節(jié)目;長大之后,可可作為一名記者專訪了楊瀾老師
年少的她并不認識那些人,不是為她們的“名氣”而去閱讀,而是好奇為什么他們的名字會出現(xiàn)在書架上和節(jié)目中,他們的身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故事,經(jīng)歷了什么,怎樣做出了自己人生的選擇。
那時候的可可就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過著完全不同、但都非常精彩的人生。
可可還發(fā)現(xiàn),原來世界上有一種職業(yè),就是和人聊天、表達,通過對話和寫作與人產(chǎn)生連接。
在以“夢想”為主題的作文中,可可寫下,她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媒體人。
當一個人明確地知道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的時候,一同浮現(xiàn)的,還有你與它之間的距離。
可可很清楚,此時的所在絕不是未來的展開之處。而她環(huán)顧四周,卻無人能將她托舉,通往夢想的路只能自己走出來。
那個時候的可可,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長大。完成更好的教育,才能將她送入一個距離夢想更近的地方。
于是,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衡水一中,這座以嚴格要求而聞名的高中。也是在這里,可可見到了很多有學習天賦的同學,她也意識到自己并不是一個天生擅長應(yīng)對考試的人,只能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為了節(jié)省時間,有的時候甚至會穿著校服睡覺。
她只有跑得更快一些,更努力一些。高中三年,她的身上一直緊緊地繃著一根弦。
· 可可的改錯本
在高考倒計時100天的時候,學校發(fā)了一個日程本,在那個本子上,可可每天都記錄和復(fù)盤自己的感受。
“這樣你永遠都知道自己在哪個階段,也就不容易分心。”這樣每天記錄和復(fù)盤的習慣,可可一直沿用到了現(xiàn)在。
“終點決定了你的起點?!?/strong>
高三畢業(yè),可可考入了華中科技大學的新聞學專業(yè)。那年暑假,對于很多畢業(yè)生來說,可能是一個全然放松無憂無慮的暑假,但對于可可來說,那個暑假顯得太漫長了——
對于未來,她已經(jīng)迫不及待了。
與此同時,她還有兩個苦惱。
一個是她的“外形”。剛上大學時的可可留著短發(fā)、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絕對算不上胖,但卻會因為對容貌的自卑而不敢面對鏡頭。
另一個是她對互聯(lián)網(wǎng)的陌生。
迎新的時候,一位學長拿著二維碼來請大家“掃碼”“關(guān)注公眾號”,但可可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2014年,智能手機已經(jīng)開始流行,但可可的手里,只有一部只能打電話和發(fā)短信的手機。
“掃碼”“網(wǎng)絡(luò)購票”“微博”“公眾號”這些如今看來已經(jīng)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氖虑椋瑢Ξ敃r的可可來說全然陌生。網(wǎng)絡(luò)時代已經(jīng)到來,她還站在門外。
一切都跌跌撞撞,可可只能摸索著與這個世界交手。
2016年,大二的可可前往湖南衛(wèi)視實習,在這里,可可見到了各個國家最為先鋒和流行的內(nèi)容創(chuàng)作。同事、前輩們聊天時對國內(nèi)外的行業(yè)訊息和趨勢如數(shù)家珍,但對于可可來說,卻如此陌生。
她意識到,如果畢業(yè)之后就進入這樣一個成熟的職場環(huán)境,以她現(xiàn)在的眼界積累,久而久之很可能會在模具中被固化,成為一顆被職場塑造的螺絲釘。
創(chuàng)作不是無水之源,僅僅會說英語是不夠的。這世界上的人是怎么吃飯的、怎么上班的、怎么乘坐交通工具、一天是怎樣度過的,這些生活的細節(jié),才能讓內(nèi)容變得豐滿。
可可將自己拋入了一張新的地圖,但上面還有大量未知和空白想要去探索和填滿。
“我的世界觀還有一塊沒有被補上?!?/p>
可可想要看世界的心達到了頂峰。
實習結(jié)束的時候,面對編導(dǎo)的挽留和轉(zhuǎn)正的邀請,可可說出了一個十分“任性”的回答:
“我想要回爐重造?!?/strong>
如果當時的她在畢業(yè)之后就選擇接受這份工作,可能早已經(jīng)擁有一份穩(wěn)定且可觀的收入,走上一條不同但或許輕松的道路。
但遺憾從來只在旁觀人的口中,此時回想起來,對于這些選擇,可可從不覺得可惜。
因為在每一選擇之前,她早已經(jīng)無數(shù)次問過自己,反復(fù)得出的那個答案,就是那個心中最想要的答案。
“每一段經(jīng)歷的功能是讓你對這件事情有自己的經(jīng)驗,去做出自己的選擇。這一點是他人永遠不可替代的?!?/strong>
人不止活在一個時間點,人生是很長的一條線。
與世界交手。
想要出國留學的可可,面對的首要難題就是經(jīng)濟預(yù)算的不足,當時無論是她自己還是年收入4萬的家庭,都沒有能力支持她前往國外留學。
從一位同學那里,可可了解到了WHV(working holiday visa,澳洲工作假期簽證)能滿足她出國看世界的愿望,對經(jīng)濟水平的要求也她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學歷、英文水平等條件她也一應(yīng)滿足,于是順利地申請了下來。
她能去國外看更大的世界了!
但在澳洲的這一年,可可依舊要面對嚴苛的“生存難題”,一天里最多要打三份工,住在“陽臺房”。
可可一邊在中餐館打工,一邊觀察著國外的生活方式,其中不乏有“五位一起吃飯的外國客人點了五份宮保雞丁”“吃火鍋要么不點鍋底、要么只點鍋底”這樣的文化差異趣事,也聽他們聊著和國內(nèi)人相似的生活和煩惱。
這些生活在不同國家的人之間的相同與不同,每天都在打開著可可的思維。
可可還見到了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女孩,這段經(jīng)歷也讓她對于“外貌”這件事有了很大的改觀。
“當對‘美’的衡量被攤開在一個自由的、多維的尺度中,你就會知道,世界上有非常多外貌特征迥異的人,這只是人的特征而已。
厚嘴唇也很漂亮,褐色的皮膚也很漂亮,有小雀斑也很漂亮,你只要把自己的美綻放出來就可以了。”
工作之余,可可也有很多時間去思考未來的路,即使在異國他鄉(xiāng)生存下來就已經(jīng)讓她筋疲力盡,她對媒體的興趣還是沒有改變。
“衡量你是不是真的喜歡一個事情,就是要看你在很困難的時候想的是什么?!?/strong>
在現(xiàn)實的經(jīng)濟困難之前,有的人會選擇更容易賺錢的行業(yè)去“生存”,而改變選擇;但可可無法忽視喜歡的事情帶來的強烈感召,在她的心中,是沒有其他的路的。
縱然“生存”已然艱難,可可從未放棄自己的“發(fā)展”。
2019年,可可回國,就在她滿懷期待地準備大展身手的時候,迎接她的不是扶搖直上的清風,而是命運的暫停鍵——疫情爆發(fā),她的未來也變得緩慢甚至停滯了。
在那幾年,可可只能盡她所能地去接近自己的專業(yè)夢想,先后在《楊瀾訪談錄》節(jié)目實習、來到趁早工作,采訪、寫稿,可可能感受到自己正在吃力地走在一個上坡上,她知道,這正是專業(yè)上不斷精進的信號。
“你寫了多少字,采訪過多少人,是能夠在你的功底上面直接看得見的,你自己的感受也一定會反饋給你?!?/p>
與此同時,可可想要從事媒體行業(yè)的愿望沒有改變,留學看世界的心也沒有改變。
只要認準了一件事情,可可就不會輕易放棄。
在人生的尺度上,27歲算不上大齡,但對于留學這件事來說,27歲也絕對算不上年輕。
要放下過往的工作經(jīng)歷,要面對再次畢業(yè)后環(huán)境的變化,與同齡人之間的節(jié)奏斷檔,在這期間又會錯過多少職業(yè)的機會——這個決定背后有太多未知,很少有人愿意為此冒險。
但對于可可來說,這個未來才是她已知的。
如果屬于她的潮汐就是逆流,她將會逆流而上。
終于,當她又一次申請到了香港浸會大學的傳媒專業(yè),專業(yè)與經(jīng)濟條件都能滿足她的發(fā)展期待,理想與現(xiàn)實交匯,順著生命的潮水,又一次,可可孤身出發(fā)了。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可可明確地感知到,她的人生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了。
可可的“香港5平米”。
今年春天,一則博主的“香港5平米劏房”探房視頻在網(wǎng)絡(luò)上爆火,而這個房間的主人正是可可。
5平米的房間有多大呢?
一張普通的1.8m×2m雙人床的面積是3.6㎡,這張床旁邊再擺上一個床頭柜(約1.4㎡)構(gòu)成的空間差不多就是5㎡的大小了。
而且這棟樓是沒有電梯的,可可每天出門都要在幾乎可以算得上是原地轉(zhuǎn)圈的樓梯里步行上下9層樓。
· 可可在香港的家
但對于可可來說,一個房子的重要之處,不是大小,而是一個能夠完全“自己說了算”的空間。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擁有一個自己的空間”和“擁有充足的陽光”對于來這里打拼的人來說是極為奢侈的事。而這兩個條件,這個小小的房間恰好都做到了,她還能在其中工作、學習、健身。
可可從來都知道,什么是世界的噪音,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珍貴。
在這個轉(zhuǎn)身都有些局促的房間里,探房博主和可可只能坐在床上聊天,他問可可:你是名校專業(yè),又是記者,職業(yè)光鮮亮麗,但是住在這樣一個房子里,會不會落差很大?
可可回答道:不會。
“因為我一直在做的都是我喜歡的事情,從頭到尾都沒有變過?!?/strong>
可可自己的自媒體賬號也因此迎來了爆發(fā)式增長,從幾百粉絲,現(xiàn)在已經(jīng)超過了20w。
大家因這個5平米的房子吸引而來,卻被可可的真誠打動,喜歡上了這個自信明亮、眼里有光的女孩。
在這個5平米的家中,可可將自己的生活經(jīng)營得精彩可愛。但她也在尋找新的房子,她知道她不會永遠生活在這里,她不斷地更新自己的小環(huán)境,更新著她的大地圖。
“換環(huán)境不是簡單地買個車票。你要融入,在這里生存,一定要付出很多(才能改變),都要經(jīng)歷辛苦的階段。但是我選擇接受,因為我喜歡。”
每一次小環(huán)境的變化,都來之不易。
為此,她每一步都走得竭力。
為此,她甘之如飴。
從河北的一個小縣城到衡水一中,武漢求學,澳洲打工,工作之后再次前往香港求學,住在5平米的房間里,這個女孩身上有比同齡人豐富得多也曲折得多的經(jīng)歷,但比這些標簽更耀眼的,是她自己。
閱讀人物傳記的時候,可可常常會留意到主人公的個人動因。一個人的故事有魅力與否,就在于她的個人動機是否清晰強烈。
“有的人因為機遇得到了成就,但后來又會迅速迷失,因為這并不是因為他自主的選擇的結(jié)果,當下一次選擇權(quán)再次交到他的手上時,他是無法再次做出這個決定的。這個時候,旁人會覺得他‘跌下神壇’,實際上,他只是那個他,只是環(huán)境變了而已?!?/p>
在可可的身上,有一種始終向上的力量。
“如果說一個人經(jīng)歷了很多事情,但是她沒有力量的話,她可能就在這個世界隱身了,這樣的事情是每天都在發(fā)生的。所以如果說你想要把人生繼續(xù)下去,把它當成一個有趣的旅程體驗,那就一定要把任何事情都當成是一種經(jīng)歷。
當你把它看成是經(jīng)歷的時候,你會超然很多事情,這就是經(jīng)歷賦予你的。”
獨自在香港求學時,最嚴重的一場生病,可可連燒五天,但她都未向家人提起。
“你只能熬過去?!?/strong>
每當面對生存的拷問時,可可都是這樣,咬咬牙,熬過去。
可可從小就知道,家庭并沒有將她托舉起來的能力,她的身后無人依靠,只能靠自己。
“我曾經(jīng)也會覺得很難,包括要自己面對生存的很多事情。但是如果你這樣想的話,還是找不到一個自己的出路。
如果你還是在寄希望于別人,假設(shè)說家庭再好一點,假設(shè)伴侶再有錢一點,假設(shè)再幸運一點,假設(shè)這一堆,你才可以過上你想要的生活,想的全都是一些假設(shè)有了其他條件你才會愿意去做的事情。
但是根本不存在這種假設(shè)。
如果你不去做這件事情的話,那么沒有人會這么做。
你要為自己的人生開疆拓土。”
給予自己力量,是一種選擇。
現(xiàn)在,每天都有幾十萬人在可可的自媒體賬號上期待她的更新,也訴說著自己的困惑。
在賬號里,可可主要會分享兩種內(nèi)容。
一種,是她的生活vlog。
這是她找到的自媒體更新的“最小可行性”,工作和生活的時候隨手記錄、拍攝素材,就能保證穩(wěn)定的更新。
另一類,是她的觀點talk。
很多人因5平米的房子被吸引而來,被可可本人的魅力留下,正是因為喜歡她的觀察和表達。
今年過生日的時候,一位朋友對可可說:我覺得你不應(yīng)該只分享別人的故事,最有價值的是你自己的故事。
可可面露難色:我是誰?我又憑什么來講自己呢?我又不是博主,我又沒有流量,誰會看呢?
朋友真誠地回答:我會看?。?/p>
可可感激于朋友的“偏愛”,也將這件事情記在了心里。
在這個時代,要表達、要做媒體的話,自媒體也是一件無法繞開的事情,可可將它視為一個自己要在專業(yè)領(lǐng)域上提升的范疇——一張新展開的地圖。
有一天回家,可可背著行李還要爬9樓,上樓的時候遇到了一位老太太,問她:你家里有沒有人下來幫幫你呀?女仔(女孩子)不要太辛苦自己,要學會心疼自己。
可可與老太太聊完,突然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寶貴且真實的瞬間,她就拿出手機記錄下了這件事情,一邊說一邊上樓。
到了9樓之后,可可對著屏幕說:
“你看,9樓到了。9樓總會到的,事情總會解決的。
也許你不需要爬9樓,也許你住在很好的房子里,也許你也有自己的人生難題,但是沒有關(guān)系,一切都會過去的,一切都會解決的。”
這個小故事發(fā)布之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回應(yīng)。可可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她可以分享更多真實的想法。
爬樓梯這件事情也正像可可的生活本身。
剛搬來的時候,可可每次上到四樓就已經(jīng)累得大喘氣,要停下來歇一會兒,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一口氣登上9樓。
她從不因為辛苦而自憐,如果終點在9樓,那就去9樓,
“如果終點在那里,你總會爬上去的。”
對于那些覺得“難”的事情,可可反而會將它當作一件“好事”。
“這說明你受力了,你在一件值得做的事情里,才會覺得難。
你要給予自己力量,這是一種選擇。因為給予自己力量,會讓你的狀態(tài)更好一點,下一次,你就會給予自己更多力量?!?/strong>
分享自己,意味著要以自己為樣本,要克服很多對自己的審視。
今年勇敢地邁出這一步,對于可可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大多數(shù)人都是因為可可和大博主合作的視頻爆火而認識她,卻不知道在此之前,可可就已經(jīng)在自己的賬號里分享過自己的小房子和在香港的生活感悟。正因為如此,才能被其他博主看到,才有了后來的合作。
自己先發(fā)出聲音,世界才能回應(yīng)。
自媒體這件事情,即使有再大的團隊,也沒有人能替你做。所有鏡頭前自然的狀態(tài),都來自于千百次的練習。
可可還記得在一則vlog里面,有人評價說:這個人一直在捋頭發(fā),看得出來還是不自信。
但實際情況是,那則視頻拍攝的時候已經(jīng)是深夜,可可獨自在深圳一個陌生的口岸,前前后后都是乘客,人潮擁擠,可可只能一次次地撥開被汗水打濕的頭發(fā),硬著頭皮錄下了這段素材。
生活里總有很多狼狽的時候,但即便是這樣,可可還是決定,“先做再說?!?/strong>
視頻先發(fā)再說,自媒體先練再說??煽砂阉斪魇且粋€練習場。
反復(fù)地練習,才能擅長一件事。每一次練習,她都更好一點。
“今年不管是博主跟我的合作拍攝也好,還是有一些采訪也好,我一以貫之的態(tài)度就是認真地去對待。我無法控制它的結(jié)果,但是我認真對待過程。
至于有沒有人喜歡,有沒有人討厭,它不在我的可控范圍,我只能把我自己呈現(xiàn)好。”
“爆火”之后,和關(guān)注度一起迅速涌來的是潮水一樣的評價。有同樣在打拼的人產(chǎn)生共鳴,也有人覺得這樣辛苦的生活“不值得”。
和一個人運營起自媒體更新這份“新工作”本身的手忙腳亂相比,對于這些評價,可可的狀態(tài)顯得游刃有余。
“好的評論、壞的評論都是一樣的評論,它只是代表你被看見了。而在這個時代被看見這件事情是非常奢侈的,他愿意看你已經(jīng)是一種很大的幸運了。
我覺得這些事情都是今年發(fā)生在我身上的的一些新的幸運的事情,所以我得好好地認真地對待,做好我自己就可以了?!?/p>
今年7月,可可作為趁早自媒體創(chuàng)業(yè)實戰(zhàn)課的嘉賓和大家分享她的故事與自媒體成長之路。這是她大學畢業(yè)之后第一次走上演講臺。
她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想象中緊張,
“說明我這些年沒有懈怠?!?/p>
人前的可可從容自信,但在內(nèi)心深處,可可自己知道,那根繃緊的弦從未放松。她不知前方還有怎樣的風險,樂觀卻也保持警惕。
這幾年,“松弛”成為一種流行的人生狀態(tài),哪怕拼盡全力也要在鏡頭前顯得云淡風輕。
但可可會將她的真實經(jīng)歷攤開在人前,那里寫著她來時路的笨拙和窘迫。
那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連大聲說出自己的夢想都需要勇氣的時代,追逐夢想更成了一種珍貴的品質(zhì)。
人人都有夢想,夢想與現(xiàn)實之間也總有差距,有的人會將這種差距看作無法跨越的溝壑,而有的人會將其視為必經(jīng)之路而已??煽娠@然是后者。
嘲笑夢想的人盡管嘲笑,而追逐夢想的人會實現(xiàn)夢想。
哪怕是跌跌撞撞,摸索著與這個世界交手,哪怕是身后無人,她會一次次托舉自己。
演講結(jié)束之后,有很多現(xiàn)場的同學與可可分享了她們的感動和共鳴??煽尚〉臅r候在電視機前感受到的能量傳遞在此刻復(fù)現(xiàn),但這一次,她是在臺上傳遞能量的人。
· 演講結(jié)束后,現(xiàn)場的趁早星人們發(fā)來的反饋
“人與人之間能量的交換,它一定存在?!?/p>
“這就是我小時候最想做的事情:鼓舞人,給自己力量,也給別人力量,不間斷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斷地研究怎么給自己力量。
我研究出來的這些東西可能能夠給跟我同樣處境的人一些啟示。她們可能之前沒有看過我的視頻,但是聽完這個演講之后,對我說可可你今天的分享收獲特別多,可可你就是我未來想成為的樣子,今天最大的收獲就是能聽到你的演講,備受鼓舞,為你驕傲。
也有很多人在微博上@我,她們有比我年齡大的姐姐,有河北老鄉(xiāng),還有在華師上學的新生。
我并不知道她們經(jīng)歷了什么,但是我想講的東西,我想傳達的東西,已經(jīng)傳達到他們心里了:
不管你想做什么,你可以去做,哪怕是微小的,你可以去做一做。
(我想傳達的)就是這個力量?!?/p>
微博 / 小紅書 / 視頻號 @陳可Caroline
End.
<心想事成的女孩>
真實趁早星人訪談直播欄目
那些心懷夢想、把事做成的女孩們
往期嘉賓:
第1期 · 小魚
第2期 · 妮妮
第3期 · 妍妍
第4期 · Alex大表哥
下期嘉賓預(yù)告:@趁早羅大喇叭
她的故事,歡迎閱讀:
每月最后一個周五晚7點,我們直播間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