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1 日深夜的基輔,估計不少人還在睡夢中,突然 “轟隆” 一聲巨響,夜空直接被炸開了花。等硝煙稍微散點,人們才看清 —— 德國剛偷偷送過來的那套 “愛國者 3” 防空系統(tǒng),已經(jīng)成了一堆冒著黑煙的廢鐵。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從第一枚導彈落地到整個系統(tǒng)徹底歇菜,也就 30 秒。13 枚俄軍導彈,跟長了眼睛似的,發(fā)發(fā)命中。這套價值 5 億美元的寶貝疙瘩,眨眼間就成了燒火棍。更有意思的是,平時總愛咋咋呼呼的北約,這次居然集體閉了嘴,連句硬氣話都沒說。
能在 30 秒內(nèi)干出這種 “戰(zhàn)績”,俄軍手里的 “伊斯坎德爾 - K” 巡航導彈得記頭功。這玩意兒可不是咱們印象里那種笨乎乎的導彈,人家是出了名的 “戰(zhàn)場刺客”。
先說說它的 “腿” 夠長。射程能到 500 公里,也就是說,俄軍在自家陣地就能把導彈打到基輔,根本不用往前湊。再看它的 “準頭”,官方說圓概率誤差只有 5 米,啥概念?就好比從莫斯科紅場扔個石子,能精準砸中克里姆林宮辦公室的茶杯,這精度,擱誰不怵?
更絕的是他的 “脾氣”。這導彈是裝在 8x8 軍用卡車上的,跑起來嗷嗷快,在戰(zhàn)場上想停哪兒就停哪兒,打完就跑,想抓它的蹤跡都難。從停車到把導彈打出去,也就 4 分鐘,比你泡杯面的時間還短。這次打基輔,12 輛發(fā)射車跟排隊似的,每隔 1 分鐘就打一枚,13 枚導彈跟訓練好的馬蜂似的,全往一個地方扎,想躲都躲不開。
有人可能會說,防空系統(tǒng)不就是攔導彈的嗎?可 “伊斯坎德爾 - K” 偏不按常理出牌。它快到目標時,突然就往低空扎,最低能貼著地面 7 米飛 —— 這高度,剛好在愛國者雷達的 “盲區(qū)” 里,雷達屏幕上壓根看不到。等雷達好不容易發(fā)現(xiàn)了,它又開始扭秧歌,左一下右一下地蛇形機動,攔截導彈根本跟不上它的節(jié)奏。
就這么一套 “組合拳” 下來,別說攔截了,愛國者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
要說 “愛國者”,以前可是被吹上天的。北約總說它是 “全球最牛防空系統(tǒng)”,能攔導彈、能打飛機,簡直是戰(zhàn)場 “金鐘罩”。可這次在基輔,它的 “罩門” 被撕得明明白白。
第一個大問題,就是 “眼神不好”。前面說了,伊斯坎德爾 - K 貼地 7 米飛,愛國者的雷達就成了 “近視眼”。這不是技術(shù) bug,是所有雷達的通病 —— 低空有地面雜波干擾,很難鎖定目標。俄軍顯然摸透了這個弱點,專門讓導彈走低空路線,等于直接繞開了愛國者的 “眼睛”。
第二個問題,是 “手太慢”。一套愛國者系統(tǒng),滿打滿算就 8 個發(fā)射架,一次最多能攔 8 個目標。可俄軍這次一下子來了 13 枚導彈,還分了好幾波從不同方向打過來。操作員眼睜睜看著屏幕上的目標越跳越多,發(fā)射架卻空了,就像堵車時眼睜睜看著紅燈變綠燈,自己卻挪不動窩,急得直拍桌子也沒用。
更要命的是,俄軍早就把愛國者的老窩摸清楚了。德國 7 月底才把這套系統(tǒng)運到基輔機場,估計還沒捂熱乎,俄軍就通過無人機偵察、電子監(jiān)聽把位置標得清清楚楚。這次打擊,就跟對著靶子打靶似的,想打歪都難。
還有個細節(jié)特別有意思:打之前幾個小時,俄軍專門干擾了基輔的 GPS 信號。愛國者平時靠 GPS 導航瞄準,信號一斷,只能切換成純雷達制導,精度一下子掉了一大截。雷達屏幕上全是 “雪花”,連目標在哪兒都看不清,還談啥攔截?
能把 13 枚導彈打得這么準、這么狠,不是光靠導彈厲害,俄軍的戰(zhàn)術(shù)也玩得挺溜,跟搭了條 “殺人流水線” 似的,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
第一步,先放 “誘餌”。273 架 “天竺葵 - 2” 無人機先撲向基輔,這些無人機說白了就是改裝的 “航模”,成本才幾百美元??蔀踯姴桓也粩r啊,萬一里面混著真導彈呢?結(jié)果一開機攔截,愛國者的雷達信號就暴露了 —— 等于主動告訴俄軍:“我在這兒!”
第二步,“盯梢”。后方的 A-50 預警機跟個 “空中望遠鏡” 似的,死死盯著愛國者的位置,還能實時給導彈 “指路”。哪怕愛國者想挪個地方,導彈也能跟著調(diào)整方向,跟甩不掉的影子似的。
第三步,“下死手”。伊斯坎德爾 - K 帶的是溫壓彈頭,這玩意兒爆炸時能瞬間抽干周圍的氧氣,就算設備沒被直接炸爛,也會被超壓沖擊波壓成麻花。等硝煙散了,4 輛發(fā)射車、1 部雷達、1 套控制站,全成了扭曲的廢鐵,連修的機會都沒有。
這套流程走下來,干凈利落,跟按劇本演的似的。北約那邊估計還在開會討論 “要不要再援助一套”,這邊 5 億美元已經(jīng)打了水漂。
按說自家寶貝被砸了,北約怎么也得放幾句狠話吧?可這次,不管是美國還是德國,都跟被按了靜音鍵似的,連個官方聲明都沒有。這里面的門道,可就多了。
德國估計是最鬧心的。它是給烏克蘭送愛國者最多的國家,前前后后送了 5 套,甚至把自家防空網(wǎng)都快掏空了。結(jié)果呢?剛送過去沒幾天就被砸了,這臉打得啪啪響。更尷尬的是,德國納稅人一邊得掏錢給烏克蘭買裝備,一邊還得加價從美國買新的補上 —— 美國雷神公司的導彈部門,利潤因為這事兒漲了 217%,等于德國納稅人在給美國軍火商 “打工”。
美國心里也犯嘀咕。愛國者是它家的明星產(chǎn)品,一直靠著 “天下第一” 的名頭在全球賣錢。這次被俄軍 30 秒干廢,等于當眾揭了短。以后再想推銷,客戶不得多問幾句 “這玩意兒真能行嗎”?
其他北約國家更不想說話。本來援助烏克蘭就夠費錢的了,現(xiàn)在一看 “最牛防空系統(tǒng)” 都這么不經(jīng)打,再送別的裝備,不也是打水漂?可要是不送,又怕烏克蘭頂不住,最后把戰(zhàn)火引到自己家門口。左右為難,索性閉嘴裝傻。
倒是軍火商們偷著樂。這邊 5 億美元的裝備剛炸,那邊北約就開始商量 “再弄 100 億美元的援助計劃”。不管仗打多久,只要有消耗,他們的賬本就越來越厚,至于誰在戰(zhàn)場上流血,誰在為戰(zhàn)爭買單,估計他們才懶得管。
說起來挺諷刺的,俄烏這場仗,現(xiàn)在越來越像 “燒錢大賽”。
烏克蘭這邊,日子早就過不下去了。雖然 6 月份也搞了次 “蛛網(wǎng)行動”,夜襲俄軍機場,毀了 40 架飛機,包括好幾架價值 3 億美元的圖 - 160 轟炸機,但自家經(jīng)濟已經(jīng)快崩了。有統(tǒng)計說,烏克蘭的損失已經(jīng)到了 7749 億美元,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憑空消失了,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那叫一個難。
可北約還在往火坑里添柴。最近又琢磨出個新招:“歐洲出錢,美國供武”,打算再弄 100 億美元的武器送過去。這錢從哪兒來?還不是歐洲老百姓的稅錢。
俄羅斯這邊也沒閑著。美軍核潛艇最近跑到了俄羅斯太平洋基地附近晃悠,莫斯科的核武值班室都亮了紅燈。兩邊這么耗下去,誰也不肯先停手,就像兩個抱著炸藥包的人在互相瞪眼睛,誰都不知道下一秒會不會一起炸飛。
30 秒,5 億美元化成灰。這可能是戰(zhàn)爭史上最 “貴” 的 30 秒了。
當基輔機場的廢鐵還在冒煙時,北約已經(jīng)在合計下一輪援助;當導彈的呼嘯聲撕裂黎明時,軍火商的賬本又多了幾行數(shù)字。這場仗,就像一臺停不下來的機器,靠鮮血和金錢當潤滑油,一圈圈地轉(zhuǎn)著。
只是不知道,這臺機器什么時候才能停下來。畢竟,不管是 5 億還是 100 億,燒掉的不只是錢,還有無數(shù)人的安穩(wěn)日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