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9月2日-2025年8月4日
“如果明年不幸無法見到各位,希望年輕的朋友們愿意做傻瓜,承擔(dān)痛苦,抗拒財富與權(quán)力誘惑?!?006年,在著名的《歷史上的知識分子及未來世界的知識分子》演講中,許倬云先生這樣說到。
19年后,95歲的許倬云先生駕鶴西去。
這19年間,許倬云先生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表達更為活躍,仿佛有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他在抖音、小紅書上開了賬號、兩次接受《十三邀》訪談、在抖音直播上對話俞敏洪……
作為當代華語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史學(xué)大家之一,還出了《歷史大脈絡(luò)》《許倬云問學(xué)記》《許倬云觀世變》《大國霸業(yè)的興廢》《經(jīng)緯華夏》《中國文化的精神》等十多本新著,絕大多數(shù)是寫給普通讀者。
而這一切,是在“天天肌肉疼痛,藉藥物止痛。人生至此,無可奈何”中完成。
是什么在支撐著許倬云先生?
學(xué)者章我在《許倬云——家國情深,星斗其文》中概括為:家國情懷,大問題意識,以及濟世的使命感。這些常被年輕一代指為“大而無當”“空洞無物”,為何賦予許倬云驚人能量?
01.
苦難澆灌出家國情懷
許倬云先生童年遭兩厄。
一是出生即患罕見的肌肉萎縮癥,孿生弟弟許翼云卻健全,“我一輩子不能動,不能和人家一起玩,所以永遠做一個旁觀者”,常常只能“被擺在某個地方”,直到7歲才能坐上椅子。
二是7歲時遭日軍發(fā)動全面侵華,家人用筐挑著許倬云四處遷徙,一路目睹流亡和生死。有一次,挑夫突倒地而亡,前面的隊伍又走出很遠,那個深夜,年幼的許倬云只能獨坐在翻倒的滑竿和死去的挑夫旁,等待家人……
在重慶吳家營廣場上,許倬云看到大批傷兵,手術(shù)沒麻藥,痛苦得大聲喊叫,絕大部分傷者死去,幸存的只是極少數(shù)。在湖北沙市,許倬云看到一排年輕的川軍走過,去參加臺兒莊戰(zhàn)役。母親在路邊燒水給他們喝,她對許倬云說:“這些兵,恐怕都不能再回來了。”許倬云成年后查閱了歷史資料,該師全體陣亡,一個人也沒回來。
圖源《許倬云先生一生回顧》
“看見人家流離失所,看見死亡,看見戰(zhàn)火,知道什么叫饑餓,什么叫恐懼,這是無法替代的經(jīng)驗?!蹦切┱诳嚯y中掙扎的人們,承受災(zāi)難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你是中國人。
身份認同看上去縹緲,卻又無比真實。許倬云先生記錄道:“中國的老百姓是好的,真是好的,危難的時候互相真是幫忙,真是到了死亡架在頭上的時候,真是互相幫忙。日本人飛機在掃射,我們在萬縣,一個懸崖底下,公園里面懸崖底下可以站幾萬人,大家以為日本飛機不能掃射懸崖,日本飛機就沿著懸崖,低飛。馬上許多男人站到前面去,拿女人小孩推到后面,沒有動員,他們自己做了。”
再沒有什么,比這更真實、更生動地告訴許倬云先生,什么是家國情懷。
02.
所有人的生命中
都有一塊屬于他的巨石
像同時代的許多人一樣,許倬云先生也曾受到過“五四精神”的影響。
多少年后,許倬云先生反省道:“當時,以胡適之先生為代表的五四運動領(lǐng)袖,對于西方現(xiàn)代文化闡釋是取他們所見所聞為主體。他們并沒有深入探討他們所謂的文藝復(fù)興和啟蒙運動,也沒有將文藝復(fù)興和啟蒙運動的真實情況告訴給國人?!?/p>
依據(jù)當時的認知,這是一次啟蒙運動,只有推翻傳統(tǒng)文化,使理性高于一切,才能解決種種現(xiàn)實問題,中國才能走向現(xiàn)代化。這就不可避免地帶來一個困境:人類的所有價值都是超理性的,一旦用理性評估,只能得到消極答案。
愛、善良、美好、溫存、崇高、真誠、自我犧牲等等,都不能證真,無法變成真正的科學(xué),那么,我們?yōu)槭裁催€要做個好人?如果人生只有一次,死亡不可超越,我們?yōu)槭裁床患皶r行樂、醉生夢死?
許倬云隨父母暫住四川萬縣時,遭日軍空襲,大家都躲入防空洞,敵機扔完炸彈飛走后,大家走出防空洞,回家路上,許倬云發(fā)現(xiàn)鄰居小孩的尸體,上午他還和大家一起玩過。許倬云很長時間走不出這個陰影,他寫道:“這也是第一次,我面對著一大堆尸體和煙塵彌漫的瓦礫場,心里不存一絲恐懼,卻充滿了迷惘。我曾經(jīng)苦苦求索,那天一夜未曾闔眼;到后來,我似乎完全掉進了黑松林,不但找不著問題的答案,甚至找不出問題的線索了?!?/p>
直到在美國留學(xué)時,偶然讀到加繆的《西緒福斯的神話》,才忽然明白,生命如苦刑,一次次奮力把巨石推向山頂,但每次到達山頂,巨石又會滾回原處。如此循環(huán),所有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塊屬于他的巨石。
大問題意識并不空洞,只是多數(shù)人被日常生活迷惑,無法進入它的語境,忘記了生死一念間,我們都必須做出選擇。
在芝加哥大學(xué)求學(xué)時的許倬云
03.
“這五年讓我變了一個人”
抗戰(zhàn)結(jié)束后,許倬云回到老家無錫,第一次走進正規(guī)學(xué)校,在輔仁中學(xué)讀高一,此前“基本是父親和舅舅、哥哥和姐姐有機會就點撥幾句,大部分時間是自己看書,是一種不規(guī)律的學(xué)習(xí)方式”。
輔仁中學(xué)的隔壁就是東林書院,同學(xué)不聽話,就會被老師帶去東林祠堂,對著先人罰站。老師上課時常告訴學(xué)生,他們是東林子弟,有東林的氣節(jié),“東林書院的那副對聯(lián),我們每個人都記得很熟,像是生命的指導(dǎo)一樣”。
上中學(xué)時,許倬云自稱“我的功課非常偏頗。文、史夠用,數(shù)、理沒有基礎(chǔ)。幾個老師就指定我看一些書,包括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等,這類書對我發(fā)生了很大的作用?!睆摹秶反缶V》中“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可窺見許倬云先生后來的價值取舍。
上大學(xué)時,許倬云得到校長傅斯年的關(guān)注,在傅斯年勸說下,大二時從外文系轉(zhuǎn)入歷史系,后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中李國欽獎學(xué)金,本可赴美留學(xué),但出資人李國欽生前留有遺囑,要求身體健全者才能得到獎學(xué)金。時任校長錢思亮抱不平,向胡適求助,胡適4次去紐約郊區(qū)拜訪華僑徐銘信,徐銘信不重視文科,最終被胡適說服,破例捐了1500塊美金,表示下不為例。
胡適沒給許倬云上過課,但許倬云一直視胡適為恩師。
傅斯年與胡適讓許倬云深入理解了民族主義:傅斯年是堅定的民族主義者,常說“漢賊不兩立”;胡適在美國讀書時曾鐘情世界主義,抗日戰(zhàn)爭時,他又回歸民族主義立場,晚年仍批評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但用英文撰稿時,又常有所回護。
先生們的道德情懷,為審視現(xiàn)實豎立了價值坐標,促使許倬云不僅能“從世界看中國”,也能“從中國看世界”。在美國芝加哥大學(xué)深造期間,許倬云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他在《家事、國事、天下事——許倬云先生一生回顧》中寫道:“我自己經(jīng)歷過開刀的痛苦,看見無數(shù)小孩子的悲痛,對他們產(chǎn)生同情;我本以為美國民主制度下是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卻在民主自由的背后看到那么多的丑陋東西。所以這五年的洗禮是洗滌心肝,轉(zhuǎn)換性情,讓我整個變了一個人?!?/p>
許倬云由此形成濟世的使命感。
04.
活著,就要做“有溫度的學(xué)術(shù)”
不少讀者奇怪,許倬云先生是學(xué)問大家,晚年多寫普及書;與年輕人聊天,談的也是生活,而非歷史。
只有“從世界看中國”的視角,很難理解許倬云先生,在《歷史上的知識分子及未來世界的知識分子》中,許倬云先生指出:不論歐美還是中國,專家型的人才越來越多,但是真正能夠把專業(yè)跟社會、國家、世界發(fā)展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的人越來越少。
左起:費孝通、許倬云、金耀基
學(xué)者葉超認為:“許先生提醒我們:學(xué)者,尤其是人文與社會科學(xué)的學(xué)者,不僅應(yīng)該成為學(xué)術(shù)上的專家,更應(yīng)該思考世界的命運、社會的命運、國家的命運。個人的命運與時代和世界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知識分子作為助推社會進步與變革的一大力量,對自身使命的反思將深切影響其知識實踐,并最終對世界、社會、國家和個人的命運產(chǎn)生影響?!?/p>
做純學(xué)術(shù),與做“有溫度的學(xué)術(shù)”,區(qū)別正如許倬云先生所說:“我寫《西周史》,寫到西周覆亡的時候,就想到自己年輕時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涯,是流著眼淚寫的。當我將手寫稿拿去給打字員的時候,打字員看到手稿上的淚漬,說,老師你哭了?”
這就是為什么,現(xiàn)代人還應(yīng)有“中國看世界”的視角,即抱著為世界謀幸福的念頭,從中國傳統(tǒng)智慧中尋解決方案,未來的中國文化不只在中國,而是將超越地理區(qū)隔,屬于全人類。
正如先生在接受采訪時所說:“我這種思鄉(xiāng)的情緒不是那種濫情式的思鄉(xiāng),我更希望的是中國人在面對正在轉(zhuǎn)變的重大關(guān)口時,了解其位置,不能閉關(guān)自守,應(yīng)該開放心胸,承認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不要總是關(guān)著門。這種情緒,與其說是思鄉(xiāng),毋寧說是一種對于中國的期望。”
在許倬云先生看來:“和而不同”“陰陽二元論”“變化”等典型的東方思想適用于未來世界,“中國不應(yīng)該妄自菲薄,而是把這些非常合時的思想資源貢獻給世界”。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
區(qū)區(qū)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許倬云先生已逝,但他的智慧與溫情將長留人間。后代會一次次想起先生的追問:“未來的世界,工具性的理性或許可以發(fā)展到極致,但其目的與意義卻沒有人問。未來的世界,顛覆文化的人很多,卻沒有文化的承載者。知識分子還有沒有張載所期許的四個志業(yè)?”
參考文獻:
葉超:《時代、社會與真正的知識分子——兼論許倬云先生的思想及其影響》,《熱帶地理》2022年6月,1396—1402頁
陳禮榮:《史學(xué)大師許倬云的沙市記憶》,《檔案記憶》2023年6月,45—47頁
陳遠:《與許倬云先生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明》,《江淮文史》2016年11月,132—135頁
魏邦良:《許倬云的智慧》,《同舟共進》2019年12月,60—63頁
趙志偉:《入世、淑世、濟世的一生——讀〈家事、國事、天下事——許倬云先生一生回顧〉》,
《語文學(xué)習(xí)》2014年6月,83—85頁
編輯 | Ein
主編 | 魏冰心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知識 | 思想 鳳 凰 讀 書 文學(xué) | 趣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