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最盼著孫輩繞膝,享天倫之樂??捎行┰?,看似是關(guān)心,說多了卻會傷了孩子的心,甚至影響他們的成長。老人總覺得 “我是為他好”,卻不知孫輩的世界和我們當(dāng)年不一樣,有些話里的偏見、焦慮或抱怨,會像小石子一樣,在孩子心里激起漣漪。人老了,這 3 件事不要輕易對孫輩說,不是較真,是真的為了孩子好。
一、別總說 “你爸媽不容易,你要懂事”,別用壓力綁架孩子
某兒童心理機(jī)構(gòu)做過一項調(diào)查,70% 的孩子表示 “最怕爺爺奶奶說‘你爸媽多辛苦’”。老人說這話時,或許是想讓孩子體諒父母,可在孩子聽來,更像一種無形的壓力 —— 好像自己稍微不聽話,就是不懂事、對不起父母。時間久了,孩子會變得小心翼翼,不敢表達(dá)真實(shí)想法,甚至覺得自己的感受不重要。
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孩子想買個玩具,老人就說 “你爸媽賺錢多不容易,別亂花錢”;孩子偶爾鬧點(diǎn)小脾氣,老人就嘆氣 “你看你爸媽為你操碎了心,還惹他們生氣”。這些話像小鞭子,抽得孩子不敢有自己的需求。鄰居家的小宇就是這樣,奶奶總跟他說 “你爸在外打工多累,你要乖”,結(jié)果孩子在學(xué)校受了委屈也不敢說,怕 “給爸爸添麻煩”。其實(shí),孩子需要的是被理解,不是被道德綁架??梢愿嬖V孩子 “爸媽很愛你”,但別說 “你要懂事才對得起他們”。真正的體諒,是讓孩子在愛里長大,而不是在壓力里壓抑自己。
二、別總說 “我們那時候多苦,你現(xiàn)在太幸福了”,別用過去否定現(xiàn)在
老一輩總愛念叨過去的苦,想讓孩子懂得珍惜,可對孫輩來說,“你們那時候” 是陌生的年代,一味強(qiáng)調(diào) “我們多苦,你多幸?!?,反而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感受被否定 —— 好像自己現(xiàn)在的快樂是 “不應(yīng)該” 的,甚至?xí)a(chǎn)生逆反心理:“你們苦是你們的事,關(guān)我什么事?”
孩子興奮地分享新買的球鞋,老人卻說 “我們那時候光著腳都能跑,你這鞋太浪費(fèi)”;孩子覺得學(xué)習(xí)壓力大,老人就說 “我們那時候想上學(xué)都沒機(jī)會,你還不知足”。這些話看似是教育,實(shí)則是在潑冷水。孩子的快樂需要被看見,他們的壓力也需要被理解,而不是用過去的苦來對比。就像表姐家的孩子,爺爺總說 “我們那時候沒零食吃也過來了,你天天買這些垃圾食品”,結(jié)果孩子現(xiàn)在偷偷藏零食吃,生怕被爺爺說。其實(shí),想讓孩子珍惜現(xiàn)在,可以帶他們體驗生活,而不是用 “苦” 來否定他們的 “甜”,那樣只會拉開和孫輩的距離。
三、別總說 “你看人家誰誰誰,比你強(qiáng)多了”,別用比較傷了孩子的心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jié)奏,可老人總愛拿孫輩和別人比,覺得 “這樣能激勵孩子”,卻不知這種比較最傷孩子的自尊。孩子會覺得 “爺爺奶奶眼里,我不如別人”,慢慢變得自卑,甚至討厭那個 “被比較的人”。
“你看隔壁小明,考試總考第一,你怎么就不行”“表姐畫畫多好,你學(xué)學(xué)人家”,這些話聽著刺耳,卻常從老人嘴里說出來。朋友的兒子就因為奶奶總拿他和表哥比,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甚至故意和表哥對著干。其實(shí),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diǎn),有的愛運(yùn)動,有的愛畫畫,有的善良熱心,何必用別人的優(yōu)點(diǎn)來否定自己孫輩的特別?可以說 “你這次比上次進(jìn)步了”,但別說 “你不如誰誰誰”。真正的鼓勵,是看見孩子的努力,而不是拿他和別人比,那樣才能讓孩子自信地長大。
人老了,對孫輩的愛都是真心的,但說話的方式很重要。別用 “懂事” 綁架孩子,別用過去否定現(xiàn)在,別用比較傷害自尊。孫輩需要的,是被理解、被尊重、被看見,而不是被教育、被要求、被比較。和孫輩相處,多聽聽他們說什么,多夸夸他們的好,少點(diǎn)嘮叨和說教,才能真正走進(jìn)他們的心里。畢竟,天倫之樂不是靠 “教育” 出來的,而是靠愛和理解滋養(yǎng)出來的,讓孫輩愿意親近你、信任你,才是最幸福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