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民間傳說中,歷朝歷代都涌現(xiàn)了許多“巾幗不讓須眉”的女將軍,比如花木蘭、穆桂英等等。
但是在中國的正史之中,只有秦良玉一名女子作為名將被史官修史時單獨立傳并收錄于將相列傳。
秦良玉死后,她的尸體曾被埋葬了48處地方,至今還有3座墓地。
明萬歷二年(公元1574年),苗族人秦良玉出生于四川忠州(今重慶市忠縣)的一個小鎮(zhèn)之上。
是秦家的唯一的女兒。
不過雖然秦良玉身為女流之輩,平日大多數(shù)時候只能跟著父親學(xué)習琴棋書畫。
但是在苗族的傳統(tǒng)中女子一樣可以舞槍弄棒、騎馬射箭。
憑借著自身的天賦以及父親的教導(dǎo),等到秦良玉成年之時,端莊漂亮的她早已是文武雙全。
甚至父親還曾感嘆她的哥哥和弟弟都比她差遠了。
如果秦良玉是個男兒身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yè)!
不過秦良玉本人對此卻不置可否,她認為女子照樣可以像男子一樣手握兵權(quán)、上陣殺敵。
后來,“不愛紅裝愛武裝”的秦良玉為了給自己挑選一位如意郎君在自己家中舉辦了一場比武招親。
許多慕名而來挑戰(zhàn)的男子紛紛敗于秦良玉之手。
正當秦良玉失望之際,她遇見了同樣弓馬純熟的對手—東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后、時任明石柱宣撫使的馬千乘。
兩人一見鐘情,于不久后完婚。
因為丈夫馬千乘祖上有功被賞賜世襲石柱縣土司,出嫁后的秦良玉便跟隨丈夫回到石柱縣(今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協(xié)助馬千乘操演兵馬、維護地方治安。
秦良玉行軍治兵號令嚴明,短短幾年之中便訓(xùn)練出了一支遠近聞名的“白桿兵”。
明萬歷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石柱宣撫使馬千乘受命率領(lǐng)三千人協(xié)助總督李化龍前往平定播州土司楊應(yīng)龍的叛亂。
秦良玉隨丈夫出征,率領(lǐng)五百“白桿兵”押運糧草。
次年,馬千乘、秦良玉夫婦在楊應(yīng)龍出兵偷襲之際率兵迎敵,大破楊應(yīng)龍軍。
秦良玉因此被李化龍贊為“女中丈夫”,她“女將軍”的稱號也就此傳開。
然而,不久后馬千乘卻遭到了當時太監(jiān)邱乘云的誣告而被捕入獄,隨后在獄中因病去世。
悲痛欲絕的秦良玉為了完成丈夫的心愿、替丈夫守護家鄉(xiāng)。
在簡單地料理了馬千乘的后事之后,便代領(lǐng)了亡夫生前的職位。
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后金在首領(lǐng)努爾哈赤的指揮下大舉入侵明朝遼東邊境。
在此危急存亡之秋朝廷立即詔令各地軍隊出兵平叛,秦良玉臨危受命帶著兄弟、兒子日夜兼程奔赴前線。
次年,秦良玉兄長戰(zhàn)死沙場被追封為都督僉事,秦良玉獲封誥命夫人。
此后的幾年中,秦良玉一直率部于四川東征西討、剿滅叛亂。
明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皇太極帶領(lǐng)后金軍隊包圍了明朝京都。
秦良玉奉詔勤王,為了迅速發(fā)兵救駕,她甚至拿出自己家中的資產(chǎn)補貼軍餉。
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起義農(nóng)民軍領(lǐng)袖張獻忠率部攻占四川夔州(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在秦良玉聞訊前往救援之時不戰(zhàn)而走。
六年后,張獻忠聯(lián)合羅汝才再次兵犯四川又被秦良玉擊退。
公元1646年,明朝大勢已去,秦良玉只得退守石柱縣保護此方穩(wěn)定。
但是遠在福建的隆武帝朱聿鍵為了拉攏秦良玉,加封其為太子太保、忠貞侯,而近在西南的永歷帝朱由榔則加封其為太子太傅、四川招討使。
時隔兩年,75歲的秦良玉在檢閱“白桿兵”后壽終而亡。
據(jù)說戎馬一生的秦良玉死后曾發(fā)喪48處,而埋葬她的人接連中毒而死。
如今現(xiàn)存的秦良玉墓共有三處:位于石柱縣城東回龍山上秦良玉墓以及秦良玉東墓、秦良玉西墓。
秦良玉死后,清朝和近代的無數(shù)文人墨客感其巾幗不讓須眉,戎馬一生、忠心耿耿地為明朝守護疆土,庇佑一方百姓。
紛紛寫詩作文紀念這位女將軍。
清代詞人錢枚有《金縷曲》一詞寫道:“一領(lǐng)錦袍殷戰(zhàn)血,襯得云鬟婀娜”。
這一切正如秦良玉年少之時所認為的那樣,誰說女子不如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