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被視為無數(shù)學子命運的分水嶺,高考分數(shù)決定能上哪些大學和專業(yè),也決定著大部分人的人生走向。
今年,深圳市參加高考的學生達到了7.5萬,比去年還增加了近一萬人。
深圳普通高中逐年擴招,參加高考的人數(shù)也逐年遞增,但高校每年招錄的人數(shù)增長有限,這就導致了復讀學生的漸漸遞增。
復讀,是高考失利的學生們試圖改寫命運的第二次機會。往屆生無論在哪里復讀,都是以社會身份參考,社會身份參考報考普通類大學不會有任何區(qū)別對待。
根據(jù)規(guī)定,2008年教育部就禁止所有公辦中學舉辦高考復讀班,公辦中學也不得招收高中畢業(yè)生插班復讀,深圳的復讀市場基本上被教育機構、民辦高中和市外學校機構“三分天下”。
這些學校和機構收費不一,最高達到十幾萬,最低也要兩三萬(成績好的不收費),復讀生背后的資源、家庭背景、收入,成為了“重啟高考”最重要的背書。
01
市內(nèi)高價復讀
精英賽道的“入場券”
“我發(fā)了個帖子詢問‘深圳復讀去哪里比較好’,各種機構和民辦學校的廣告都找上了我,像拉客一樣?!?/p>
曉斌是今年的高考生,他是文科生,高考總分500分上下,他比對了各個高校的最低錄取分數(shù)線后,發(fā)現(xiàn)自己考了一個很尷尬的分數(shù)。
“上不了公辦本科,民辦本科又一般,又不想自降分數(shù)去讀??疲肓讼脒€是復讀吧。”
他們家經(jīng)濟條件比較好,所以當他和家長提出想復讀時,家長讓他挑選一些各方面比較好的民辦學校,價格無所謂。
他發(fā)帖的本意是和有復讀經(jīng)歷的前輩交流一下經(jīng)驗,沒想到評論區(qū)全是廣告。他了解到按照他的分數(shù),幾所比較出名的民辦學校的收費都不低。
有7.5萬/年、8萬/年等等,一年的吃住學費加起來是10萬元左右,這還只是基礎費用,不包含升級宿舍、單獨輔導等其他費用。
他的分數(shù)在今年的本科線以上,本科線以下的同學,光是學費就需要增加2-4萬不等,并且不保證能提高多少分數(shù)。
有人向他推薦了一所學費為7.5萬/年的民辦學校,在坪山,說是老師都是名校畢業(yè),學校管理非常嚴格,逼自己一把肯定能考更多分。
高三那年他因為沉迷玩手機,復習漏掉了很多知識點,直到看到原本成績差不多的同學考上了比他好的大學,他才悔恨寶貴的時間都浪費在玩樂上。
他認清自己自控力差的缺點,所以需要選那種管理比較嚴格、全方位嚴抓,老師也比較盡職的學校。
雖然學習主要靠個人,但是這些高價學校為幫助學生提高分數(shù)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一些學校亮出了清北師資、特級教授師資、兩人一間上床下桌豪華宿舍、包洗衣等便利生活服務等等,各方面展示高價購買的更高的服務。
他們還不停亮出往年的復讀生高考數(shù)據(jù),本科上線率達到了92%,整體特控率達到80%,更有學校宣傳,達到了100%的本科率。
這些學校招收的學生中,不僅有高考分數(shù)較低的,還有不少追求更高分數(shù)的學霸,學校提供獎學金吸引他們?nèi)雽W,還免學費住宿費。這些復讀的學霸如果次年高考能考上知名院校,最高還能獲得10萬元的獎勵。
高考升學率、名校錄取率、學霸扎堆的學習氛圍……重金招來的這些優(yōu)等生,將成為學校的“活招牌”,成為家長們心甘情愿交納高價學費,把孩子送來就讀的最大吸引力。
02
遠走他市
小康家庭的出走賭局
雖說高考后復讀,一年的支出可能比三年的支出都多,但在有些家庭看來,這就像是一筆雖然有風險,但收益明確的投資。
一位家長表示,“現(xiàn)在很多公司招聘時存在‘第一學歷歧視’,復讀一年去更好的高校,雖然開銷大,但是整體上利大于弊。”
“復讀一年花的錢,也就是我兒子去讀民辦本科一年的學費而已,但是如果他能復讀考上了更好的學校,不僅履歷更好,還更省錢了。”
然而部分家庭由于經(jīng)濟實力有限,為了降低復讀支出,轉頭開始了解市外的民辦學校和機構,企圖獲得最高的性價比。
深圳女孩林林上個月和媽媽去了汕頭,實地考察了一所民辦學校的環(huán)境后,當下交了一學期學費2.2萬和住宿費1700元。
林林回憶,當時報名處人頭濟濟,她還發(fā)現(xiàn),由于費用只能通過現(xiàn)金繳納,學校隔壁銀行自助取款機的現(xiàn)金都被前來報名的家長取完了。
“這里不止招收潮汕三市的學生,有很多廣州深圳的同學,尤其是復讀的學生,很多是珠三角地區(qū)過來的。”
據(jù)稱,這所學校的知名度媲美深圳市內(nèi)的知名復讀學校,但收費更低一些。
很多在這里復讀過的深圳學生和林林說,這所學校雖然管得嚴,住宿食堂等條件可能比不上深圳市內(nèi)的高價學校,但是是一個很好的提分踏板,沉下心來好好學習,是可以提高分數(shù)的。
一些學生則盯上了惠州和東莞的民辦學校,一年下來總費用能夠控制在5萬以內(nèi)。相比其他的城市,這兩座城市離家里比較近,因此吸引了不少學生。
復讀是一件需要承受巨大壓力的事情,在這一年里,復讀生需要適應新的學校環(huán)境、新的生活節(jié)奏,以及不知能提高多少分的擔憂。
而這一切的壓力,需要只是壓在個人身上,得不到緩解,對于學習百害無一利。
“我弟是復讀生,他隔三岔五從東莞坐高鐵回深圳,我感覺深圳娃真的蠻難接受那種嚴苛教育的,壓力很大,需要家里緩解。”
一位復讀生的家人表示,她在網(wǎng)絡上遇到過一位尋找伙伴一起去安徽毛坦廠復讀的深圳女孩,作為過來人的親屬,她竭力勸導:能留在本市或者附近,盡量不要跑到那么遠去。
那個女孩考慮到家里的經(jīng)濟一般,毛坦廠一年學費和半托加起來只要3萬,但她的分數(shù)在深圳則需要花8萬才能復讀。而且那邊是高考大省,她預想收獲或許會比留在深圳大。
“她忽略了高考不止學習,還需要緩解壓力,想取得進步,心態(tài)更是重要的一環(huán)?!?/p>
03
居家復讀
負債家庭的孤注一擲
在多年以前,公辦高中是招收復讀生的,復讀生按照普通高中生的學費上學。
一方面,公辦高中(自己或通過旗下的民辦高中)招復讀生,能獲得大筆學費收入,可以用來提高教師待遇等。
另一方面,招收復讀生,可以提高高考升學率,尤其是名校錄取率,有的公辦高中甚至動員高分學生復讀,給高分學生高額獎學金,希望通過高分生復讀,打造升學政績。
從復讀生角度來看,公辦學校有強大的師資力量和豐富的辦學經(jīng)驗,收費也比價格昂貴的民辦學校低,是學生和家長的首選。
而現(xiàn)在,發(fā)揮失誤的考生,確實有復讀需求,不能選擇公辦高中,只能去更昂貴的民辦高中或培訓機構,這讓一部分家境困難的考生面臨兩難。
深圳高三生小柯高三時分數(shù)一直在本科線上下,原本她以為自己能去上深圳的公立專科院校就已經(jīng)足夠,沒想到放榜后,她發(fā)揮失常,連本科線都差了近四十分。
她很難過,畢竟高三時她已拼盡全力在學習,每天5點就起床,學到晚上很晚才睡覺?!拔乙鬀]有特別高,只希望是正常發(fā)揮?!?/p>
她高中學的是小語種,為了給她補課,家里高三那年給她花了5萬元,拮據(jù)的家里奮力一搏,以為這樣就完成了最后的托舉。
沒想到,她高考失常,現(xiàn)在想復讀,家里卻負債,供不起她復讀的費用了。
“我家里真的拿不出錢了,要不只能我這個暑假自己去賺錢?!?/p>
有人勸她,家里負債就別復讀了,能上什么學校就上什么學校,趕緊讀完、工作賺錢才是王道。
“這個層次,只要有學上,多幾十分、少幾十分,沒什么特別大區(qū)別,專業(yè)比學校重要。提升學歷可以等自己有錢了以后去考研,現(xiàn)在條條大路通羅馬?!?/p>
但她只想爭取一次正常發(fā)揮的機會,所以想到了不去學校和機構,自己每天去圖書館復讀,補缺自己的弱項。
但她不確定自己能否做到足夠的自律,也不敢保證最后能提高分數(shù)。最后,她還是聽從了那些在家復讀的“前輩們”的建議,上了一所大專。
成也敗也,不管如何抉擇,在18歲這一年都顯得十分重要。大家都在說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嶺,能夠決定命運,高考失敗又沒有資源再次重來的人,是否就該這樣認命?
但作為高考過來人,誠心來說,不可否認高考分數(shù)會影響獲取教育資源的機會,但絕不是決定人生成敗的唯一因素。無論是高考的勝者還是失利者,都有著無限的可能。
備注:文中人物為化名。
文丨白粥
本文由深圳微時光原創(chuàng)發(fā)布
轉載需授權,歡迎轉發(fā)至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